瞿弦和、張筠英夫婦,都是著名的戲劇表演藝術家,兩人經常為電臺、電視臺擔任配樂散文、詩朗誦等工作,深受廣大聽眾和觀眾朋友的喜愛。如今,已經62歲的瞿弦和仍舊工作在中國煤礦文工團的第一線上,身為團長的他,一年恨不得有多一半兒的時間在外出差,即便在北京也忙個不停。相對而言,已經從中央戲劇學院退休的張筠英,雖然工作上不像瞿弦和那麼忙碌,但家裏的任務更重了。
能一塊兒下廚房做頓飯吃,對於多數夫妻來説,可能不是件什麼難事;可對於瞿弦和、張筠英夫妻倆來説,不是那麼容易的。
兩人嘴上雖然都透露著對對方的不滿,但心裏的那份甜蜜是掩飾不住的。結婚將近40年了,他們依舊像剛結婚一樣幸福。瞿弦和、張筠英都説,他們只談了一次戀愛,卻相愛了一輩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剛剛才11歲的張筠英,因為主演電影《祖國的花朵》,成為紅極一時的小明星,這讓包括瞿弦和在內的無數少年兒童心生羨慕。當年才10歲的瞿弦和,把影片中梳著兩條長辮子、濃眉大眼睛的“楊永麗”當成了心中的偶像,楊永麗的扮演者張筠英的名字也深深印在腦海中。
誰曾想到緣分就這樣開始了。少年時期,兩人都成為北京少年藝術團第一批成員,瞿弦和在戲劇組,張筠英在舞蹈組。按説,完全有機會接近偶像了,但瞿弦和不敢主動和張筠英搭話兒。
| |
怕碰“釘子”的瞿弦和,只好時常留意張筠英的身影。
要説緣分來了真是擋也擋不住。1961年,瞿弦和、張筠英的高考第一志願都填寫了中國科技大學,巧合的是兩人同時被中央戲劇學院提前錄取。等待大學開學的一天,瞿弦和、張筠英偶然碰面了。
總算和期盼已久的“偶像”見面,瞿弦和的高興勁兒不必多説。他的眼神也給張筠英留下了深刻印象。
還沒等到開學,按捺不住對張筠英的思念,聰明的瞿弦和找了個藉口,跑到張筠英家找她,結果被拒之門外。
好不容易盼到中央戲劇學院開學,作為同班同學,瞿弦和、張筠英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在一起。他們一同到電臺錄節目、一同上舞臺演話劇,更多的是在一起溫書。
要説,那時的瞿弦和真是膽大心細,沒少在張筠英身上動腦筋。
瞿弦和的種種突出表現,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反而讓張筠英更緊張。畢竟在他們上大學的那個年代,大學生談戀愛是受限制的。
雖然此後一段時間,瞿弦和、張筠英有所顧及,不敢公開在一起,但正處於情竇初開年齡的他們,仍忍不住用那個年代特有的方式聯絡。
1965年,瞿弦和、張筠英同時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張筠英留校擔任表演專業老師,瞿弦和則放棄留在北京的機會,響應黨的號召、到了祖國需要的地方青海擔任演員。儘管面臨兩地分居的問題,兩人後來還是義無反顧結婚了。對此,張筠英記憶猶新,甚至連當時買結婚禮物花多少錢,都記得清清楚楚。
瞿弦和、張筠英不僅是生活中的好伴侶,還是事業上的好搭檔。他們那動情的朗誦總能感動很多人。
要説已經是經驗豐富的演員了,可還是難免出現差錯。
好在兩人合作幾十年,早已形成默契,忘詞兒的時候也能化險為夷。可有時候就不成了。
別看瞿弦和、張筠英回憶工作中鬧出的笑話挺輕鬆,其實,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非常認真、嚴謹。
瞿弦和、張筠英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瞿佳在北京工作,女兒瞿維在美國發展事業。剛結婚時,瞿弦和、張筠英曾定下規矩:兩人除了忙各自的工作以外,家裏的事情主要由瞿弦和負責和培養孩子感情、張筠英負責做家務。結果怎麼樣呢?
| |
看來,瞿弦和和孩子的感情還是沒有張筠英培養得好。他只能在老婆身上花費心思了。
這樣的點子自然比大學時偷偷傳紙條、偷偷約會更讓張筠英興奮了。不過,好戲也有演砸的時候,有一年的情人節,瞿弦和精心策劃的一件浪漫的事兒,就被張筠英的突然回家,破壞了。
畢竟是老夫老妻了,張筠英一下子就看透了瞿弦和的“花招兒”,欣喜之餘,她也對丈夫表達別出心裁的愛意。
“弦歌常伴春英舞,筠影輕和皓月吟”,是瞿弦和、張筠英近40年婚姻生活的寫照。他們能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子,過得多姿多彩,實在讓人羨慕。不過,話兒又説回來,這過日子,哪能總是甜甜蜜蜜的,有時候,生活中的一點兒小事,也能引發瞿弦和、張筠英夫妻倆的不愉快。
張筠英已經摸透了瞿弦和的脾氣:在家裏容易著急。她及時採取“冷落”對策:先讓瞿弦和發完火,等他冷靜了再論理兒。這也算數次吵架積累的經驗之談了。
自古以來“清官難斷家務事”,做了幾十年夫妻的瞿弦和、張筠英,已經琢磨出其中含義了。他們儘量體諒對方,避免毫無意義地爭吵。如今,兒子、女兒都已經成家立業,瞿弦和、張筠英的婚姻生活更加幸福、美滿了。
責編: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