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民俗風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3日 17:47 來源:

  生産習俗

  衢州地處浙西邊陲,無漁鹽之利,多以農為本,“食貧不輕改業”,民諺有雲:“衙門錢,一蓬煙;生意錢,六十年;種田錢,萬萬年。”生産習俗大多反映農村耕作。

  畬鄉風情

  男不肩水,女不扶犁 畬族大多居住山區,種植水稻、番薯為主,兼林業、茶葉、狩獵。畬族女子無纏足的習俗,和男子一樣下田上山。但俗例男子不挑水,不種菜;女子不扶犁不踩耙。現已無此講究。

  牛三旦 小牛生下第三天,牛主要辦酒宴請本家、村鄰,分麻核給全村小孩。這天母牛要吃紅糖拌米飯,喝混有雞蛋、紅糖的黃酒。比俗今已消失。

  花邊衣 女子服裝領、袖、右襟、褲管鑲花邊,衣袖、褲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鐲、項圈、耳環等銀飾品,戴形似犬頭帽子。男子穿對襟衣、大管直筒褲。婚禮上腰係新娘親手織彩帶。不論男女,都用藍布綁腿。現穿民族服裝的已不多。

  嘗新米 新谷上場,要請長輩嘗新。由年紀最大者吃第一口新米飯,用筷子把碗裏米飯挑一點桌上,以示年年有餘,然後大家入席共餐。在此前,不準將新收稻穀置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觸。開鐮時,要割幾株稻頭、稻稈飼牛,讓牛嘗新。此俗今尚有。

  草 案 過去大多住茅鋪,築泥為墻,蓋稻草、茅草,稱“草案”。分三間,中堂屋,靠墻處擺祖宗香案;右廚房;左臥室。臥室上部用竹為筋,抹泥巴成泥樓,稱有泥樓臥室為“土庫”。現已無住草案者。

  火爐塘 灶門前挖一長坑,叫火爐塘,供烤火用,大/J艦家庭人口和社交需要定。天寒時待客、吃飯、對歌都圍坐火爐塘,故對來客要待其進廚房才致禮。除夕,要將一塊燒著的大柴根埋火爐塘熱灰中過夜,叫“煮過年豬”,柴根余火不能熄。此俗今廢。

  祖 擔 係兩隻竹箱,1隻裝本支始祖香爐、神器,另1隻裝布質彩繪“祖圖”1套;圖長20余米,寬0.5米,繪畬族歷史連環回20多幅。祖擔為族中公有,不得私佔。舉行祭祀儀式時必挂祖圖。

  同姓通婚 貪族舊時不與異族通婚,內部凡同姓不同支者即可通婚;現在同支者在五代後也可結婚。男子入贅在意族不受歧視.舊時除童養媳外,還有“童養子”。民國時當地漢人偶有娶畬女為妻的,以女嫁畬民則無,現時通婚已不存禁忌。

  對 歌 節日、喜慶場合徹夜歡唱,對歌係禮儀活動組成部分。嫁女,聘請女歌手與男方派來“赤郎”對唱,有勸酒歌、嫁女歌、姻緣歌等。若來善歌客人,襯裏和來客性別不同之青年要來對歌。對歌前,大家要湊點錢給客人中的歌手,主人以夜點心招待大家。對歌內容有固定的歷史歌、故事歌等,也有用於互相詰難的傳統對答歌曲,更多即興編唱的。勞動、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對歌,隨編隨唱,稱‘唱山歌。,有因此相愛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內形有定例,但只唱不對。現在畬族人仍喜唱歌,但對歌在青年中已不流行。

  秘 語 對來做客的同民族陌生人,要用秘語考察;如問”一行毛竹打幾來(一根毛竹剖幾片)?”來客姓藍,就應答“六來“.如姓雷、姓鐘.就回答“五來”。來客能對答,就待為上賓。外出者要學會秘語,並嚴守秘密:現在有些老者尚懂一些秘語。

  問口餅 媒人去女方做媒,帶去糕點兩包叫“問口餅”。女方收下一包,表示願意考慮這門親事;女方到男方相親後退回問口餅,就表示不同意這門親事;未將問口拼退回,就基本定局了。此俗今存。

  演出

  道情説唱,一般不舉行儀式,沒有像戲曲演出那樣的習俗,也不受場合和舞臺限制,只要一張桌子,幾隻凳子或一塊門板,兩頭一搭,藝人就登上落座,稍比聽眾高出一頭就可。等聽眾入座,連擊數下漁鼓,待場內清靜後即開始演唱。演出開始先由藝人自報家門,做一簡單介紹,並講一些請聽眾多包涵之類的客套語,然後在開頭部分扼要介紹本場次演唱曲目內容,介紹時藝人亦以唱詞形式表達,俗稱“曲帽”。劇情介紹主要是為使聽眾能把握住劇情脈絡,在演唱過程中能聽懂;另外也是藝人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吊起大家胃口的慣用手法。

  藝人唱正本前要先唱“灘頭戲”,唱得好不好,聽了“灘頭”就知道。

  舊時,有的地方藝人進入一個村子,先要拜見本地紳董、族長。如遇師長或同行在本地演出,先要拜見師長,後拜同行,徵得他們的許可方可演唱。其規矩是“師長為大,先至者為大”。到一個地方演出,還要自編讚頌該地方風物和風土人情的曲目,在正式演唱前加唱。每年正月,在第一場開演前要祭拜祖師爺。各地祖師爺不同,可以自封,也有尊師傅的祖師爺為祖師爺的。

責編:福偉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