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樣式雷 清代皇室建築秘檔 > 正文

華夏建築的傳世絕響 

康熙萬壽慶典圖卷局部。圖中展現的慶典點景以及之後的乾隆帝八旬萬壽慶典、慈禧太后六旬萬壽慶典中的點景設計均由樣式雷世家主持。

  

v 樣式雷的建築設計事務

  設計事務貫穿清代皇家建築工程的全過程,包括相地,勘測,完成總體規劃、建築設計和施工設計,以及裝修陳設等設計,製作畫樣、燙樣並編制施工設計説明的《工程做法》等;施工中還要參與抄平、灰線、放樣,並適時製作工程進展及竣工實況的畫樣及説帖等等。這些事務,均由樣式房的樣子匠在欽差承修王大臣及轄官監督下,根據帝王的旨意完成。

  [選址與佈局]

  各工程通常始於選址。屆時,樣子匠要隨同有關官員和風水師赴現場勘查風水,統籌生態、景觀及工程地質等要素,確定基址並開展相應的建築規劃設計。選址的主要依據是中國古代的風水理論。按照《管氏地理指蒙》“工不曰人而曰天,務全其自然之勢,期無違于環護之妙耳”的取向,詳縝權衡基址風水格局。也就是説,選址要講究建築人文美和山水自然美的有機結合。對於山水格局的品評,《青岩叢錄》有如下概括:“主于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專注龍、穴、砂、水之相配。”其中,龍即龍脈、後龍或主山,喻指作為建築底景的山巒;環護建築左右的丘阜統稱砂或砂山;前面對景性的山嶺,近而小的叫案山,遠而大的叫朝山;穴或明堂就是山水斂聚而能容納建築的場所;水則包括地面徑流和地下水。選址時要週密統籌這些山水景物的曲直、高下、大小、遠近、離合、主從、虛實等空間效果,按照風水倡言的“返顧有情”及“左崇而右實,右勝而左殷”等原則,確定主山與案山、朝山相連的所謂山向,構成中軸線,隨山勢水形配置各建築和組群序列。

  其中,樣子匠要丈量地勢規模,繪出諸如《風水地勢丈尺圖》《山向定點穴圖》等畫樣,事後將勘測成果精工繪製,貼簽具説,進呈禦覽。其間,樣子匠還要參照成憲酌擬建築規制及總體佈局。勘測成果除進呈禦覽外,樣式房匠師也留底作為日後規劃設計的基礎。

  待建築基址及規制得到皇帝許可後,樣子匠要在承修官督領下,按基址山勢水形和典制要求,推敲各單體及組群佈局,構思多個比較方案。屆時,要參考以往設計資料,或測繪相關建築實物。各方案經過再三推敲,精工繪製畫樣,並將建築規模丈尺做法等詳細注説,進呈皇帝禦覽和定案。

  建築組群的平面佈局,通常都按照“百尺為形,千尺為勢”的傳統風水理念展開。這個理念,與現代科學理論不謀而合。100尺,是聲音傳播0.1秒的距離,在這個距離內,人能把聽到的聲音與看到的口型統一起來,也就是説,這個100尺是一個視聽的最佳距離。如故宮太和殿中軸線兩側的距離分別是100尺。我們到太和殿體驗一下,就不難發現個中奧妙:皇帝和兩邊的大臣可以進行細微的溝通,同時還保持帝王的尊嚴,當然還可有效防範敵對分子的威脅。可見這是非常理性化和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像現代的音樂廳、影劇院和體育館等觀演建築的設計規範就是如此。這就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個基準,即“百尺為形”。擴展到1000尺,愉快步行的距離,也是聲音傳播1秒的距離;這個距離,看不清臉,但可根據體態、動作判斷是張三、李四。這個“千尺為勢”的尺度,在整個北京城的建築組群中得到充分體現。如慈禧、慈安的定東陵,整個組群的縱深正好是1000尺。

  相關建築的方案設計,多在覆勘基址時現場酌擬。屆時,承修王大臣帶同樣式房匠人、算房算手及風水官員等,要詳細測量基址平面及高程尺寸,確定待修建築從各單體直到總體佈局的規模和形制。

  對於陵寢建築,還要詳定穴位和山向,以穴中為基準控制點而展開建築總平面及豎向設計。穴中又稱金井,是勘定陵寢風水時在陵地核心,即擬建地宮棺床中心位置向地下開挖的一眼探井,深度以能判明地宮地面所在的地質情況為限;金井的下底標高,將用作地宮地面的設計標高。為進一步確定基礎的合宜深度,金井後還挖有更深的探井,稱為樣坑。樣坑要隨即回填,而金井則予保留,還要鄭重覆蓋斛形木箱,派兵晝夜守衛;此外,金井之前尚例須樹立標誌樁,稱為志樁,也一併嚴加看護,直至興工。



隱含平格模數方法的戰國中山王墓兆域圖。

  [平 格]

  在選址和酌擬設計方案時,要進行“抄平子”,即地形測量,用白灰從穴中即基址中心向四面劃出經緯方格網,方格尺度視建築規模而定。然後測量網格各交點的標高,穴中標高稱為出平,高於穴中的稱為上平,低於穴中的稱為下平。最終形成定量描述地形圖樣則稱為“平格” 。由此可推敲建築平面佈局或按相應高程圖“平子樣”作豎向設計。

  由於經緯格網採用確定的模數,平格可簡化為格子本,甚至僅記錄相關高程數據即可,這就為數據保存和應用提供了極大方便。

  必須指出,這種平格模數網設計,既同當代建築外部空間設計方法完全契合,而稽考文物和史獻,更同兩千多年前中山王墓《兆域圖》顯示的方法一脈相承,無疑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涵,展現了中國古代哲匠的卓絕智慧。

  [燙 樣]

  在程序上,製作燙樣是各項建築設計的關鍵步驟,按例要恭呈禦覽欽準,才能據以編制《工程做法》,並核算工料錢糧。不過,燙樣幾乎純為觀覽,卻無濟工程實踐,因此通常只作有全分燙樣和單體燙樣。前者用來直觀表達建築組群佈局及空間形象,後者則展示重要單體建築的自外到內的形制及其主要構造層次,可逐層開揭觀覽。

  [施工設計]

  依據欽準燙樣進一步展開的事務,一要估工算料,作出工程經費預算即勘估,二要完成施工設計,包括整個建築工程從總體、單體、細部到各結構構造層次詳明的施工設計圖,還要將這些畫樣大量複製,交付承修王大臣及督工官員,招商依樣承修。工程由多家廠商分包時,各項目和相應地段劃分還要繪製所謂分修地盤圖,以利組織管理。為指導施工,嚴格貫徹建築設計意圖,確保質量,樣子匠還要完成抄平子樣、平子合溜尺寸樣、刨槽均深尺寸樣、安活地盤砌墩抄平撣線樣等多種施工圖。

  在營建過程中,欽工處設在工地的辦事機構即工次檔房,也像在京檔房那樣設有樣式房和算房,樣子匠到工聽差,隨工程進展辦理有關事務,合同督工官員、算手並承包商工頭等具體指導施工。此外,原設計凡屬考慮未周、遇有不測情況或相關技術問題,又須制定設計修改方案或補充設計。此外,工程中還常因帝後意向變化而要裁撤或添加項目、改變結構構材或工藝,每遇此,也要完成相應設計,繪圖貼説呈準後實施。這樣,在設計事務中,又常有設計變更和添修工程等畫樣的製作。

  對於規模大、工期長、技術複雜、質量要求高的建築工程,典型如號稱山陵大工的清代陵寢工程,由於承修廠商及協同工種眾多,為及時掌握並控制和協調工程進展,營建過程中各工段督工官員及承修廠商要定期呈報《已做現做活計單》,樣式房匠人則要據此將工程各階段的進展情況分別繪製成形象直觀的透視圖,稱為《已做現做活計圖》,附以清單或説貼,按時呈送皇帝過目。完工後,按例應專門繪製相應的《竣工圖》,進呈禦覽並存檔宮中。

本篇文章共有 4 頁,當前為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