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樣式雷家族四百年傳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6日 17:51 來源:

  京西香山腳下的巨山村依山傍水,自古以來被視為風水寶地。在村子東頭兩條小河間的開闊地帶,曾經坐落著一處佔地近30畝的墳塋。綠樹環繞的墳塋外形獨特,酷似一艘大船,船頭朝向西南方,似要載著墓中的靈魂回到南方的家鄉。這座墳塋就是故宮、天壇、圓明園、頤和園、北海、中南海、河北的避暑山莊與外八廟、清東陵和清西陵等清代皇家建築的設計者—樣式雷家族的祖塋。

  而今天,當我們來到巨山村,試圖探尋這一建築世家留下的遺跡時,面對的卻是這樣的景象:深鎖的工地鐵門內,墳冢、碑石早已不在,雜亂堆放的建材中只有一棵碩果僅存的白果松孤零零地立著。它像一座地標,在目睹了興盛與衰敗後,標示著一個輝煌建築世家的安息之所……

  v 傳奇序曲

  樣式雷的先祖早在明初就已經開始從事木工建築行當,到了明末,雷家的木工活手藝傳承到雷發達,一個傳奇建築世家的輝煌就此拉開序幕……

  依據雷氏族譜記載,原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的雷發達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康熙元年(1662),雷發達為躲避兵火差徭之累率家眷遷居南京。康熙二十二年(1683)冬,他與堂弟雷發宣 “以藝應募”來到當時的北京,帶著隨行的多名子女在北京海淀槐樹街安頓下來,並從此投入皇家宮苑的營造,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屆七十的雷發達“解役”退休,返回南京。

  關於雷發達,民間有這樣的傳説:康熙重建紫禁城太和殿,按照古代的禮制,必須舉行上樑典禮。這日皇上親臨主持典禮,文武百官也都出席。但就在上樑的節骨眼上發生了意外,脊檁怎麼也合不上榫,工部官員們驚慌失措。這時,一個官員急中生智,找到雷發達,讓他穿上官服。只見雷發達袖揣鐵斧,身手伶俐地攀上樑架,咔咔幾斧,梁就落下去了。康熙目睹這一情景,十分欣賞,當場授予雷發達工部營造所掌班的頭銜。從此,“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的傳説不脛而走。從這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中,我們看到雷發達作為樣式雷的發祥者在民間獲得的崇敬與尊重。但據專家考證,故事的主角並非雷發達,而是將樣式雷家族事業推向第一個高峰的樣式雷第二代傳人雷金玉。

  v 傳奇第一折:樣式房掌案的失而復得

  康熙二十二年,二十四歲的雷金玉跟隨父親來到北京,在國子監攻讀並考取州同銜,聽候補缺,不久又投充內務府包衣旗,和父親一道參加了皇家工程的營造。雷發達退役後,雷金玉很快脫穎而出。當時,正逢康熙帝著手營造清代第一座皇家園林暢春園,雷金玉接替父親“領楠木作工程”,隨即“因正殿上樑,得蒙皇恩召見奏對,蒙欽賜內務府總理欽工處掌班,賞七品官,食七品俸”。這實際上就是雷發達太和殿上樑故事的原型。

  在經歷了康熙盛世眾多重大的皇家建築營造活動後,雷金玉又在雍正初年圓明園等建設中憑藉爐火純青的建築技藝,贏得了雍正的賞識,並在他七十大壽時,得賜“古稀”二字匾額。雍正七年(1729)末,雷金玉壽終,雍正除恩賞金銀外,還下旨令皇家驛站沿途照料運送靈柩返回南京安葬,皇帝所賜匾額供奉在雷氏故宅大堂。作為雷家世代執掌樣式房、主持皇家建築設計事務的創始人,在後來的雷氏宗譜世錄中,雷金玉被尊奉為雷氏家族遷居北京的支祖。


  隨著雷金玉的去世,雷氏家族失去了樣式房掌案職位並舉家南遷。就在雷金玉苦苦開創的事業即將夭折時,雷氏家族史上一位至關重要的女性開始了對抗命運的歷程。她便是雷金玉的小夫人張氏。

  雷金玉去世後,張氏並沒有隨家族南遷,而是帶著三個月大的幼子雷聲澂獨自留在了京城。作為母親,養育幼子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但還有一個更大的使命指引著她在困境中鍥而不捨地前行,那便是讓雷家後人重振樣式房。她不顧禮教束縛,懷抱幼子在工部泣訴,據理力爭,為雷聲鍶爭得成年後重掌樣式房的資格。為此,雷氏後人在同治年間為張氏撰寫碑志,褒揚了她在家族史中不可磨滅的功德。

  v 傳奇第二折:皇家建築密檔的亂世流離

  隨著乾隆盛世的到來,皇家營造業也空前興盛起來。乾隆仿傚祖父康熙的舉措,六下江南,不僅修建了大量行宮,而且對江南園林情有獨鍾的他要將精巧別致的江南園林移植到皇城內外。於是乎擴建圓明園和營造清漪園的設想接踵而至。雷聲鍶的三個兒子、樣式雷的第四代傳人雷家瑋、雷家璽和雷家瑞,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得以施展才華,在乾隆與嘉慶年間將祖業發揚光大。

  在三兄弟中,雷家璽又堪稱佼佼者,他不僅設計了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熱河避暑山莊、昌陵和圓明園東路等皇家工程,還在乾隆80大壽時承辦了燈彩與焰火,並設計建造了圓明園中的同樂園大戲臺。


樣式雷第五代雷景修像

  嘉慶二十四年(1819),轉眼間雷家璽的三子雷景修已年滿十六,開始秉承衣缽在圓明園樣式房學習“世傳差務”。雷景修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代,一生遭遇坎坷,他繼任樣式房掌班的道路也是充滿曲折。道光五年(1825),重病中的雷家璽覺得兒子尚難承擔重任,因此立下遺囑,將樣式房掌班職位讓給外姓同行接管。雷氏執掌樣式房的歷史眼看就要終結。而此時的雷景修並沒有放棄延續家族榮耀的信念,經過20多年的奮鬥,終於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奪回了樣式房掌案的職位,成為樣式雷家族史上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

  然而,此時雷景修面對的已是一個內憂外患、滿目瘡痍的清政府。他不僅無法挽回樣式房差務奉旨停止的厄運,還經歷了海淀故宅被劫以及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的慘劇,眼睜睜地看著樣式雷家族幾代人心血營造的萬園之園付之一炬。從此,雷景修苦心經營家業,置辦新宅,續修譜錄,規劃祖塋。在慶倖樣式雷圖檔未被圓明園大火殃及之時,他偷偷地將原本存放在圓明園附近樣式房中的畫樣、燙樣運到了城內,並專門修建了三間房屋予以珍藏。由此,原本屬於皇家的絕密建築檔案就在亂世中流到宮外。

  v 傳奇第三折:末世的最後榮光

  雷景修的長子雷思起出生於道光六年(1826)。從小在父親那裏接受的嚴格訓練,使他諳熟皇家營造工程的每一個環節,從建築設計、施工技術到組織管理,從會計業務到工程地質、生態乃至風水。他曾隨父親參與昌西陵、慕東陵等工程,之後又主持了定陵、定東陵、惠陵和西苑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陵寢等建築設計。

  為慶祝慈禧40大壽,同治十二年(1873),同治皇帝決定為慈禧太后重修圓明園。雷思起與長子雷廷昌奉命擔綱設計,夜以繼日地趕制了數千件畫樣和燙樣。然而由於當時國力虛弱,這項耗資巨大的工程終於在反對聲中夭折,最後留下的只有數千件樣式雷圖檔。

  光緒二年(1876)末,勞累過度的雷思起從定東陵、惠陵工地扶病返京後,不久便離開人世。這時,第七代傳人雷廷昌已在眾多皇家工程中經受歷練,順利接過了樣式房掌班的重任,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門以及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的點景樓臺等。第二年,他因惠陵金券合攏和隆恩殿上樑有功被朝廷賜為二品,樣式雷家族的榮耀至此達到了巔峰。

  光緒二十三年(1897),慈禧太后再度啟動圓明園重修工程時,雷廷昌的長子、未滿二十歲的雷獻彩,就擔任起圓明園樣式房掌班。此後,他又同父親一道承擔了普陀峪定東陵重建和被八國聯軍損毀的京城宮苑、壇廟、府邸等皇家建築的重建與修繕,以及“新政”期間各類新式洋房的設計。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和城內外各類皇家建築再度罹劫。雷廷昌及長子雷獻彩主持了大規模修復、重建工程,如北京正陽門及箭樓等城樓、大高玄殿、中南海以及頤和園的重建等。

  雷廷昌去世後,清末的崇陵、攝政王府等重大工程設計,均由雷獻彩主持完成。

  v 傳奇第四折:被淡忘與摧折的記憶

  辛亥革命後,清王朝退出歷史舞臺,皇家建築設計和樣式房差務也隨之消失。

  據雷氏族譜記載及雷家後裔口述,雷獻彩曾先後兩娶,卻皆“無出”,他在失業的憂愁和沒有子嗣的悲哀中默默地告別了人世。延續了八代的樣式雷傳承就此終結。

  在接踵而至的亂世中,雷氏家道迅速敗落,家族後人為生活所迫,開始瓜分和變賣家中的圖檔收藏。

  由於樣式雷聲名顯赫,這些圖檔在市面上十分搶手,甚至在書市地攤上都可買到,並開始流至海外。幸而,樣式雷圖檔在市面上的流傳很快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注意,尤其是以朱啟鈐先生為首的營造學社,發動文人及相關機構將大量圖紙和燙樣收購回來。

  1930年,樣式雷後人以4500塊銀圓的價格將大部分圖檔賣給了當時的北平圖書館,使它們進入了一個相對安全的收藏環境。據説當時拉走的圖紙和燙樣足足裝滿了10卡車。然而,此時仍有部分圖檔分散在雷氏後人手裏,它們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三十多年過去,時間已是1964年底。就在另一場浩劫爆發前夕,兩位雷氏後人出現在北京市文物局。他們帶來了一平板三輪的樣式雷畫樣。市領導請他們吃了一頓燉肉烙餅,開了一張收據,隨後還寄出了獎狀。“文革”開始後,剩下的圖紙和燙樣被雷氏後人偷偷燒掉,灰燼被拋灑在護城河裏。

  從此,“樣式雷”三個字逐漸被人們淡忘……

  又是40年過去,一場名為“樣式雷——華夏建築意匠的傳世絕響”的展覽于2004年8月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開幕。隨之而來的是樣式雷圖檔準備申報世界記憶遺産以及相關國際研討會召開的消息。

  就在世人無不為這一民族建築瑰寶驚嘆稱奇時,今年三月份,又傳來樣式雷家族位於京西巨山村的祖塋公然被挖的消息。

  消息背後隱藏的或許是一個個困惑:樣式雷後人在困惑,為什麼連自己祖先墳塋的平靜都無力捍衛;文物保護部門也在困惑,為什麼一條條看似合理嚴密的法令法規擋不住遺跡和記憶的迅速消失;或許毀壞墳塋的人們也在困惑,推土機下的墳丘土堆,乃至“樣式雷”這三個字,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説,究竟意味著什麼……

  v 傳奇尾聲

  30歲的雷超現在是一名司機,他的名字和語言風格都透露出一些叛離傳統的線索。“我爸也常罵我混,比較個性!”十二三歲時,他就從爺爺口中得知了家族的歷史,但説到祖上的成就,他顯得很平靜,“他們的顯赫也只是他們的事了”。而對於近年來專業人士與媒體對樣式雷的關注,他也有自己的看法,“熱鬧之後,祖墳還是照樣被挖!”他激動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白果樹前的雷超,目光中流露的是對未來的希冀

  然而,不太在意自己是樣式雷第幾代後人的雷超,在初為人父之後也逐漸有了家族傳承的使命感。他從剛三個月大的兒子身上,似乎看到了一些希望。他按家族的輩分規矩給兒子取名雷世鐸,並且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學習傳統建築,用他的話説,“要讓這條線重新銜接上……”(來源:《中華遺産》,作者:宋奕)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