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十二集 民族的記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7日 19:36 來源:CCTV.com

  解説:國歌為什麼唱這句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民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要起來啊!

  中國有一個傳統,叫“多難興邦”。災難的本身教育了我們應該如何。

  我們犧牲所有的幸福,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把帝國主義趕出去!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是一個民族精神的內核。

  國家如果不強大,不可能在世界上有地位。

  中華民族從精神上真正站起來了。這是抗日戰爭最大的精神財富。

  主持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對經歷過那場戰爭的人來説,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永遠不會忘記。沒有經歷那場戰爭的人,感受到了60年前中國人民流淌過的鮮血和眼淚,會多一份清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忘記了,我們怎麼邁步呢?

  解説:當戰爭已經遠去,今天的我們,對於60年前父親的苦難和鮮血,母親的屈辱和眼淚,還有多少感受和記憶?


滌生日記

  這本日記記錄了抗戰期間,雲南保山最邊遠的鄉村,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在日本人的轟炸和細菌戰中的悲鳴。也許是人生太悲慘,內心太悲苦,這本日記在以後的60多年裏,再也沒有被打開過。

  馬德壽 馬力生之子

  我在整理他的遺物的時候發現的,然後我就把整個的日記全部翻閱了一遍。從中看到了從1940年到1943年這段時間,他親身經歷的日機轟炸保山,保山發生霍亂,以及滇西抗戰的內容。


馬力生作《日寇轟炸保山圖》

  解説:1942年5月4日,馬力生還畫下了日軍的轟炸。那天,日軍轟炸只有幾萬人口的保山城,卻有1萬多人死難;隨後日軍又投放霍亂病菌,保山城鄉6萬多人死亡,其中就有馬力生的妻子、兒女。

  馬德壽 馬力生之子

  他的女兒得了霍亂。第二天早上,他就趕快去找治療霍亂的藥,他找到藥回到姑娘身邊的時候,他的姑娘已經不行了。只幾分鐘的時間,這個姑娘就看著他,最後“哼”了一聲。他在日記裏寫道:“好像是最後喊一聲這個難割難捨的爸爸,就去世了”。

  這場戰爭,對我父親來説真是不堪回首。


馬力生

  解説:馬力生的日記記錄了因侵略者投放霍亂,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的情景,悲憤而蒼涼。後來他最小的孩子恩園也去世了。一個家庭就是這樣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裏被毀滅了。

  馬德壽 馬力生之子

  1942年9月24日,中秋佳節,我父親在日記裏寫道:“又是一年的中秋。去年今年月相同,死去了親愛的馬周弟、可憐的蓮妻、可愛的玉環兒、年老的舅母……”

  1943年3月12日,他惟一的感情寄託的兒子,這天得病去世了。這天我父親的日記裏面記了一句話:“恩園死了”,然後沒有再繼續寫了。就可以看到他已經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了。


樊建川的藏品

  解説:樊建川,當過兵,做過大學老師,經過商,現在又辦起了抗戰博物館。在過去的20多年裏,他用一個人的力量收藏了兩萬多件抗日戰爭的文物。

  樊建川 收藏家

  一個叫李玉祥的老太太送了一個梳妝檯。1938年日本人轟炸成都,這個梳妝檯上被日本的飛機炸得有缺口,還有彈痕,上面有彈痕。當時轟炸他們家時,死了三口人——她的叔叔,一個守門的,還有她姐姐。她姐姐我當時記得好像14、15歲的樣子。她姐姐的腿被炸掉了,抬到醫院去,但是根本輪不到她上手術臺,等待上手術的人太多了,她等不上了就去世了。

  當時我們給了她幾百塊錢。又過幾天,老太太找來了。

  她告訴説,我們這個東西是我們一家用三條生命換來的,是日本人轟炸我們的血證,一個鐵證。我當時糊塗了,我老糊塗了,我不該收你們錢,我怎麼能收你們的錢呢?你們給我展示了,你們給我留下來了,給我們民族留下來了,我怎麼收你錢?

  這是一個中國人,一個善良的老人,她真正發自內心的一個行為。

  解説:最近,樊建川又收藏了非常難得的,一個名叫荻島靜夫的日本兵在侵略中國期間寫下的8本日記和一本影集。

  樊建川 收藏家

  這個荻島靜夫是一個火葬兵。日本人戰死以後,把他火化以後,放到骨灰盒裏面,把他帶回去。淞滬戰役他就多次在日記裏邊哀嘆:“我們快頂不住啦,我們死光啦,這個中國兵太厲害啦”,我覺得這是給我的一個很深的印象。而這本書提到了他們的隊長,他為了試他的刀鋒不鋒利,拿到一把新刀,就抓幾個俘虜來砍頭。我相信中國人看了會知道歷史的真相。日本人他如果是個稍有良心的,他都會知道當年他們做過什麼,他們犯下了什麼罪行。


日軍大屠殺現場

  解説:當年,德國法西斯在集中營裏建造毒氣室、焚屍爐大屠殺;而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大地上用最原始方式進行大屠殺!

  據有關專家調查,僅在遼寧境內,有大規模的、比較大規模的萬人坑就有35處,死亡人數58萬多人。

  91歲的本多立太郎是侵華日軍的老兵。1939年8月駐紮在江蘇金壇,曾殺死過中國戰俘。

  對戰爭的記憶讓他痛悔,也喚起了他的良知。雖然內心受著戰爭罪惡的煎熬,但嚴肅的悔悟仍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本多立太郎

  本多立太郎 日本老兵

  我為自己60年前所犯的罪惡,來此謝罪。從戰爭結束到現在,我一直是這種心情。無論什麼理由,也不容許人類自己虐殺人類的生命。虐殺人類的生命就是犯罪。

  解説:他已不是第一次到中國來懺悔、謝罪。從1986年起,本多立太郎就在日本各地進行侵華戰爭懺悔演講,至今已有1027次,聽眾達18萬人。

  劉奔,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侵華戰爭中的日本遺孤。他出生的長野縣,是當時日本最貧窮的地區之一,派到中國東北的人也最多。日軍潰敗後,一家人失散,祖母帶著極度瘦弱的劉奔逃難。不料祖母也病故,3歲的劉奔成了孤兒,被中國人收養。今天,劉奔也成為一個老人了。


劉奔與養父養母

  劉奔 日本遺孤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

  我養父啊,在黑龍江虎林縣日本憲兵隊,差點被他們折磨死。但最後,他收養了我,所以一想起這些事兒,我就難以忘懷。我覺得我們父子之間心能相通,因為前面有很多經歷,從小是怎麼對待我的,後來在很艱難的條件下供我上大學,付出很大代價。他從來就沒有擔心過將來我會對不起他。當時他工資才39元,每個月給我寄20塊錢。


劉奔和日本的親人

  解説:劉奔一家是1945年春到中國的。當年為了永久侵佔中國,日本在侵華期間,組建了1000多個開拓團,向中國東北移民共166萬人。日本戰敗投降後,有4000多日本戰爭孤兒,被遭受日本侵略者奴役和蹂躪的這個國家的人民所收養。對那些在生命邊緣掙扎的日本遺孤,歷經災難,早已是一貧如洗的中國養父母伸出了仁愛之手。她們用自己的乳汁和口中省下的食糧,把這些孩子喂活養大。這,就是仁義中國。

  曲曉藩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完全是出於中國人的一種仁慈,仁愛,非常樸素的一種關愛,把這個孩子救助,把他們接到家裏頭這個時候應該説是剛剛從日本侵略的鐵蹄之下解放出來的東北人民,對日本侵略者本身恨透了。

  解説: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當年的孤兒已經長大成人。從他們的內心深處,深深感謝將他們培育成人的中國養父母。

  烏雲:日本遺孤 內蒙通遼市政協委員

  我很感動,我媽媽是了不起的。能夠把日本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養育成人,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解説:這是由1000多名日本遺孤自發捐款修建的感謝中國養父母碑。碑上用中日兩國文字銘刻著這樣的碑文:由衷祝願日中兩國的長期友好和平;並向中國養父母竭誠致意。為將中國養父母的偉大精神與崇高事跡傳頌萬世;為告誡後人不再重蹈覆轍,特立此碑。

  為了民族的未來,為了更多的人不忘那歷史,於是有很多人把研究當作了自己的使命。他們是調查者,是記錄者,思想者;他們甘守清貧,堅守而專一。


段培東

  這個滇西山溝溝裏的農民,叫段培東。抗日戰爭是他幼年的記憶,是他父輩們的血淚。為了讓子孫後代真實地感知那段歷史,段培東尋訪了上千位老人。他不停地寫,寫了一輩子,人們稱他為農民作家“老段”。

  段培東 農民作家

  當年的整個騰衝城也叫小上海,打得片瓦不存。城裏面的每一片樹葉上,至少有3個以上的彈孔。這就是一種“焦土抗戰”。當年很多老百姓在城外觀戰的時候,明明看到重型轟炸機,大炮往家裏炸去,他們還非常快意,因為有日寇住在他們家。日寇炸死了再不會活過來,房子炸毀了還可以重建,這就是“焦土抗戰”。

  解説:當年很困難,老段就在這窯洞裏寫書。他這輩子,拿起鋤頭種田,放下鋤頭寫書,農閒時走遍了滇西的山山水水。

  段培東 農民作家

  歷史缺少了任何一個部分,它都不完整。我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喚醒國人:災難是在你忘記了它的時候才産生的。


耿諄

  解説:這位老人叫耿諄。當年他被抓到日本花岡做勞工。1944年8月到1945年11月,花岡986個勞工中有418個被害。但日本侵華期間究竟從中國抓走多少勞工,知道詳細數字的人不多了。抗日戰爭結束前夕,檔案紀錄被日本侵略者大肆地銷毀了。

  在上千萬被奴役的中國勞工中,也只有極少數能曆盡千萬殘害而倖存。我們民族的記憶因他們的倖存而深刻,因他們的行動而清晰。

  1945年6月27日,耿諄帶領手無寸鐵的700名中國勞工在日本花岡暴動。然而,四面都是大海,還有兩萬日本兵的合圍,生還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勞工們決定拼死一戰,然後集體投海自盡。

  耿諄 花岡暴動倖存者

  我們就不考慮人頭落地了,所以700人掉頭,我們也要舉行暴動,維護我中華民族的尊嚴。

  誰願意做奴隸,誰願意做馬牛?人道的烽火燃遍了整個的歐洲。我們為著博愛、平等、自由,願付任何的代價,甚至我們的頭顱。


當年的耿諄

  解説:暴動失敗後,耿諄被判了死刑,但劊子手還沒來得及行刑,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耿諄獲得自由,回到祖國。

  對死難同胞的記憶、勞工的苦難,耿諄一生揮之不去。耿諄説,有生之年要繼續同日本右翼勢力鬥爭下去!

  2004年12月15日下午,日本東京高等法院座無虛席。審判長開庭不到1分鐘就駁回了中國慰安婦倖存者要求日本政府謝罪和賠償的請求。但判決書不得不認定了侵華日軍性迫害的事實。這是一次長達9年的訴訟。

  經盛鴻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慰安婦制度,是日本帝國主義獨特的蹂躪中國、韓國和日本婦女的野蠻法西斯制度。他把中國婦女、韓國婦女和日本婦女以及菲律賓、以及西方國家的婦女抓來以後,建立慰安所,強迫他們在慰安所裏,成為日軍的性工具,性奴隸。


慰安所

  解説:日軍在上海設立了150多個慰安所;在南京建立了至少60個以上慰安所;而中國被佔領地區的慰安所我們今天很難數清了。有20多萬中國婦女淪為日軍的性奴隸。

  經盛鴻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些不幸的婦女心靈的創傷,以及她們的身體的創傷,遠遠沒有結束。

  高秀珠 台北婦女救援基金會“慰安婦”組社工

  我母親也是慰安婦受害者之一。我每個星期六下班回去,我就發覺我媽把家裏所有的門窗都關起來。我説,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我不曉得。

  兩個老太太,大熱天的,為什麼把門窗都統統關起來,後來我再三地追究,再三地問我媽媽。

  後來有一次我媽就告訴我了。你知道我媽媽第一句話是怎麼説的嗎?她説,女兒啊,這個事情,不是我願意要做的,我是被強迫去做的。

  解説:蘇智良,上海的大學裏一個普通的教授。15年前的一次國際會議上,一位日本教授告訴他,罪惡的慰安婦制度就是從上海開始的。這讓他震驚。

  蘇智良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這句話對我的刺激很大。為什麼呢?我是一直做上海歷史的,但是我在此之前,從來不知道上海和慰安婦制度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就感覺到有責任做這個調查。


慰安婦

  解説:1993年,蘇智良開始做實地調查、研究。12年中在中國20多個省市,找到100多位受害者和1000多位證人。他的工作,讓中國人開始了解了“慰安婦制度”和“慰安婦”。她們是在那場萬惡的戰爭中曆盡淩辱飽受折磨的受害者。

  蘇智良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一本書出版了,一個課題完成了,本來是很喜悅的。我終於完成了,但反而更沉重。

  這幾年,每年,甚至是每隔一兩個月,我都會接到一個噩耗:某地的一個老太太去世了。2004年,在山西一地就有4個老太太離開了人世,其中有一些就是正在和日本政府打官司,還沒有看到日本政府最後低頭認罪的那一天就走了。

  解説:王選是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者的後代。但是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回到家鄉插隊落戶的時候,她才了解到在中國浙江的山區有無以計數的她的祖輩和父輩在日本侵略者的細菌戰中遭到殺戮。她説,歷史看見了,就不能背過身去。1997年8月11日,王選代表老家108名細菌戰受害者,在日本正義人士支持下,起訴日本政府。為了這曠日持久的訴訟,她放棄了一切,也讓更多的中國人、外國人包括日本民眾了解日本侵華期間的細菌戰。

  王選 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訴訟原告團團長

  我不是英雄。就是説這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應該做的。我做這件事情是很正常的。受害者的後代,做這件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日本細菌部隊

  解説:歷史回溯到1936年,日本天皇裕仁親自下令在我國東北成立了兩支細菌部隊。其中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部隊。

  韓曉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名譽館長

  731部隊,它更為殘酷的是用活人進行細菌試驗。

  辛培林 黑龍江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

  把人綁在案子上,在不做任何麻醉的情況下直接大卸八塊,就是剖腸挖肚,把內臟取出來做細菌實驗。就像在案子上切肉一樣。

  韓曉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名譽館長

  他們把中國愛國者,蘇聯、朝鮮、蒙古以及澳大利亞、荷蘭等反法西斯志士,秘密押到731部隊來進行活體試驗。

  解説:罪惡的細菌戰,曾奪走數10萬中國軍人和平民百姓的寶貴生命。即使1945年以後,在東北和浙江、江西、湖南等地還發生鼠疫流行。僅東北1945年至1948年間的鼠疫大流行期間就有42999人死亡。由鼠疫傳播的傷寒、霍亂、炭疽直到今天,仍然傷害、折磨著中國人民。

  金輝 作家

  我們回顧抗戰的歷史,不是為了咀嚼苦難,更不是為了煽起仇恨。

  朱成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

  它可以告訴我們的後人,國家不強,民族不強,老百姓生命就沒有保障。抗日戰爭充分説明,國家,是國與家,是連在一起的,沒有國就沒有家。所以,愛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本分本分。

  解説:這是南京的靜海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就是在靜海寺的這張桌子上談成的。據説那次談判只是一場豪華的宴席。今天,這裡陳列著百年中國遭受欺淩、喪權辱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丁學良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中華民族中間的優秀分子從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也就是在抗日戰爭之前一個世紀,就已經知道了落後要挨打。

  落後要挨打,這個總結教訓啊,總結了100多年。多少代的人,最開始的時候,認為中國船不如人家,炮不如人家,槍不如人家,槍不如人家。

  然後就發現,為什麼這些東西不如人家,結果我們的工廠,我們的工程師,我們的製造不如人家。然後又派人去學技術,去學科技。然後再發現日本派到西方去的人學的不是這個東西,我們中國人的發現又進一步。我們要學人家什麼?我們要學人家的先進的文化,先進的法律,先進的教育系統。

  解説:寄意寒星,回望家園,國難國恥,百年痛史,都無以再復加了。侵略者亡國滅種的殺戮,更把我四萬萬同胞浸入無邊血海。

  丁學良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落後要挨打,這句話是對的。但是我們要看到我們當年,在三幾年的時候,我們的落後實際上是一兩百年的落後累積下來的,因此是全面的落後,不是一點點的落後。因此在後來結論就是,要變成一個強國的道路,應該怎麼走,一個強國,必須要改革。只有改革你的國家才能真正地強起來。

  中華民族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全國動員起來。

  堅持抗爭,堅持抵抗。抵抗到最後一個人,犧牲到最後一滴血。

  那麼大的災難,犧牲,幾千萬人。山河破碎啊,中華民族的災難深重,但是我們沒有屈服過。

  解説:歷史是民族的年輪,記憶是我們的文化基因。

  在日本侵華戰爭瘋狂的軍事機器企圖吞併征服中國的時候,中華民族共赴國難。國民黨數百萬軍隊主要在日軍進攻的正面作戰,特別是抗戰初期,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打過一些大仗、勝仗,給日軍以沉重打擊。許多國民黨將士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殺敵,壯烈犧牲。敵後戰場作為抗日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鉗制和消滅了日本侵略軍大量兵力,中國軍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並取得輝煌的戰績。


日軍掃蕩

  徐信 時任冀中軍區6分區區隊長

  兩個字,慘烈。

  敵人這個時候對敵後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地掃蕩,對根據地它是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燒光。封鎖,搞據點,挖封鎖溝。

  解説:華北大地,千里沃野,一馬平川,肥沃富饒。然而,殘酷的大掃蕩,它成為“出門跨壕溝,抬頭見崗樓,無村不戴孝,到處見狼煙”的悲慘世界。

  徐信 時任冀中軍區6分區區隊長

  我帶著部隊路過一個村。怎麼到了村邊,鴉雀無聲,沒有人啊。

  解説:在冀中,就連自然景觀都被戰爭改變了。侵略者毀滅了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地理——這書寫在大地上的民族記憶;然而千里廢墟上的英勇抗戰,又成為另一種民族記憶。

  李西嶽 作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沒有説哪個民族靠挖地道,雁翎隊,青紗帳,敵後武工隊,麻雀戰,地雷戰,這樣一種樣式,這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發明。為什麼呢,就是被日本人逼的,要活下來。要讓這個民族不當亡國奴,就得跟日本人拼,只要有一口氣,我就得站起來,拼!

  解説:在冀中,僅1942年“五一大掃蕩”,就有2000多無辜群眾被屠殺;5萬多人被抓去做勞工。在8年全國抗戰的大部分時間裏,廣大的敵後戰場,是抗戰最慘烈的地方。但,中國人沒有屈服。

  徐信 時任冀中軍區6分區區隊長

  那麼艱苦,那麼殘忍!軍、民挺過來了。把日本鬼子趕出去,使抗日戰爭全面徹底勝利。不容易!太不容易呀。

  李西嶽 作家

  在冀中地區,村與村,戶與戶,有一兩萬公里的地道,這都不可想象的。中國人能打贏這場戰爭,也在於我們的民族精神沒有泯滅。

  解説: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那場與邪惡較量的戰爭中,顯示出她的光輝。日本侵略者極端的殘酷,中華民族極其艱難頑強的抵抗,告訴世人:這個民族是不能被征服的。

  中華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犧牲,與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殺,最終贏得了勝利。60年後再回首,我們看到,最可寶貴的就是那浴血重生的民族之魂。

  丁學良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中華民族在所有的物質條件都不符合打這麼一場兇惡的戰爭的情況下,還堅韌地,咬著牙地,帶著傷地挺下來,並且挺到了戰爭的最後一刻,把敵人挫敗了。這種堅韌給我們帶來了勝利,帶來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經過血與火以後的重生的精神。

  徐信 時任冀中軍區6分區區隊長

  那個時候軍隊吃飯,一天兩頓。一頓幹的,一頓稀的。沒有糧食的時候,你就是喝稀飯。喝著喝著稀飯。往往一天兩頓飯,或者兩天三頓飯。

  那時候吃糧食困難。開始軍隊挖野菜在村外找。楊成武看地形,到山上看地形,看見一個老頭領著小孩在山上挖野菜。楊成武問這個老頭,你挖野菜為什麼到這麼遠啊?他説附近的野菜沒有了,被軍隊挖了。楊成武把這個事情報告了聶榮臻司令員。聶司令員下了個命令,以後村附近的野菜,軍隊不能挖,留給群眾。


軍民魚水情

  解説:一切為了人民。共産黨就是以這樣的無私的信念和實踐,動員起中國最廣大的勞苦群眾,團結起最廣泛的各階層的民眾。

  丁學良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共産黨在中國最最偏僻的地方,把農民啊,貧苦的社會階層發動起來。共産黨的另外一個理念,在抗日戰爭之前和抗日戰爭之中使你這個國家的各方面的政治力量,國家的各個階層,國家的東西南北中,更能夠認同你這個民族的統一的目標或統一的利益,才能夠把人民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使他們在和平時期把這個國家建設得更好,在戰爭時期能夠犧牲個人的生命來保衛這個國家。

  徐信 時任冀中軍區6分區區隊長

  為什麼抗日戰爭軍隊能生存,能堅持戰鬥,就是取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支援,人民掩護。

  丁學良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在一個國家裏面,如果沒有一個很親民的政治,是不可能有一支有效的軍隊。

  徐信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

  這個部隊不僅打日本,是全心全意為民服務,除了打仗以外,敵人來了,就掩護老百姓轉移,把老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秋天秋收,誰來掩護秋收?日本鬼子搶他的糧食啊。日本鬼子搶不走,就放火燒,他把秋莊稼和夏莊稼給你燒掉,不給老百姓留一粒糧食啊。誰來掩護?軍隊!

  解説:戰爭的傷害沒有隨著戰爭的結束而結束。戰爭的創傷將長久地伴隨著人們。雖然很多的人已經逝去,音容笑貌也早在歲月中模糊,甚至人生的軌跡都沒有留下任何的印痕,但良知和責任始終驅使著後人追尋一個偉大民族的記憶。

  金輝 作家

  這場戰爭,在民族精神中它意味著什麼?我們是勝利者,但是這個勝利的代價是什麼?殲敵數字,傷亡數字,那僅僅是數字而已。對於後代,對於後人,對於其他民族的人,真正的你的感受,對於苦難、對於犧牲、對於抗爭,那種真正的心靈感受、心路歷程,其實才是最重要最真實的東西。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

  不知道這段歷史,就不會知道中華民族她怎麼在強大的外敵入侵下,怎麼站起來的。

  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歷萬劫而不滅,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她有偉大的民族精神。

  愛國,是中華民族之魂。

  在每個共産黨員身上,一個是民族責任,民族的希望,帶領中國人民打贏這場戰爭;第二,她跟人民血肉的聯絡,這是任何黨派所沒有的。

  那是柱石,柱石啊。

  第一個理想,我們絕不做亡國奴,我們要在敵人的炮火中間站立下去,而且要把兇殘的敵人打敗。戰勝敵人以後,建設一個先進的、強大的、民主的中國,從此以後再也不受外的欺負。

  主持人:今天,我們重溫抗戰的歷史,我們在感情上再次掀起了強烈的波瀾。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的關係,特別是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這是來之不易的,中日兩國人民都清楚這一點,珍惜這一點。

  可是60年後的今天,日本右翼勢力又抬起頭來,對供奉在靖國神社的罪大惡極的戰爭罪犯頂禮膜拜,美化侵略戰爭的歷史,推卸戰爭罪責,他們指望傳承什麼呢?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警惕。

  面對歷史,不能背過身去。正確地對待歷史,就是要把對那場戰爭的反省落實到行動上,不要再傷害中國人民和亞洲有關國家人民的感情了。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