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説: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盧溝橋炮火響了。駐守平津的29軍副軍長佟麟閣對宛平守軍發出了堅決還擊的命令。他對將士們説,"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
| |
戰鬥非常激烈。佟麟閣受傷了,但他仍繼續與敵作戰。敵機扔下炸彈,彈片擊中他的頭部。就這樣,佟麟閣犧牲了。
7月29日,北平淪陷。7月30日,天津陷落。
盧溝橋歌謠: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
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
這是1937年8月8日的北平,日本侵略者的入城儀式。5000名日軍荷槍實彈,從前門開進了城區。
| |
日軍佔領紫禁城 |
扛著太陽旗,舉著刺刀,日軍的鐵蹄趾高氣揚地踏過金水橋,到太和殿閱兵。日本侵略者説,這是象徵。
他們踩在這個古老民族的胸膛上,把屈辱和悲涼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也把仇恨和怒火埋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裏。
當時日軍明確地提出"速戰速決",以少數精兵在短期內殲滅中國軍隊主力。
國際輿論和西方軍事觀察家預測:中國的海軍在一星期之內就會失去戰鬥力,空軍只能支持一個多月,而陸軍最多可以維持6個月。
孫宅巍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
1936年的數據,我們中國的機械工廠全國只有753家,而日本當時的機械工廠有9000家;我們比較現代化的工廠只相當於日本的8.3%左右。當時的化學工廠,日本有4300多家,而我們中國加起來只有40家,總數不及日本的1%。
余子道 復旦大學教授
這些力量統統綜合起來,在戰爭裏面最標誌性的就是軍事力量,這個東西是當時綜合國力的集中表現。兩國軍事力量的對比,那可以説,恐怕是要相差一個時代。
| |
中國老人 |
解説:當時,一位西方的歷史學家甚至得出結論:"貧困、淩辱和夭亡,是中國人僅有的前途"。
忻平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近代以來,歷次入侵戰爭,從來沒有像日本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對中華民族構成如此巨大的民族危機。全中國各階層、各族人民無不受到滅亡的威脅。
解説:8月的南京像火爐。以往,達官貴人們早已到廬山避暑了。蔣介石卻從廬山上下來了。國防會議將在悶熱的南京召開,討論對日戰略。
腐朽的大清帝國覆亡之後,中國不曾有一刻消停。地方割據,軍閥混戰,山頭林立,四分五裂。但在此時,所有的人都罷卻恩怨,坐到了同一張議事桌旁。
山西閻錫山、四川劉湘、山東韓復榘、雲南龍雲、廣西白崇禧、廣東余漢謀、湖南何健,這些昔日相互芥蒂很深的對手都來了。
| |
周恩來、朱德一行在南京參加國防會議 |
最引人注目的是,應蔣介石的邀請,8月9日,中國共産黨的代表周恩來、朱德一行飛抵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國民黨在過去的10年中曾傾盡全力"清剿"共産黨和她領導的紅軍。
從1937年2月開始,周恩來先後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等地與國民黨進行了5次談判,歷時7個月,掃除了重重障礙。
孫果達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
國共統一戰線能不能建立,不僅僅是國共兩黨的問題,它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在這場歷史的大災難中能不能生存下去,甚至能不能重新站起來的大問題。在這個歷史的緊急關頭,中國共産黨確確實實表現出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在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中,這次談判是最艱難的一段時期。它的成就、它的影響也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甚至後面的復興,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解説:終於,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腥風血雨中正式形成了。
主持人:1937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轉捩點。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我們每一次受帝國主義的欺淩,都是被動地挨打、被動地反抗,1937年開始的抗戰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了。中國共産黨所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淞滬抗戰最激烈的時候形成了。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層愛國人士,還有海外華僑,匯合成了一個民族抗爭的洪流。
它是劃時代的。它開闢了歷史的一個新紀元。
解説:就在朱德、周恩來一行飛抵南京的那一天,距離南京320公里的上海因日軍尋釁,發生了"虹橋機場事件"。這立刻成為中日雙方在上海最為嚴重的交涉事件。
一時間,十里洋場,彈丸之地,風雲急變。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軍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尋找藉口,製造事端,一次次發動戰爭,蠶食了中國的大片國土。七七事變的槍聲,也是藉口一個士兵失蹤,從而瞬間演變為攻佔北平、天津的全面侵華戰爭。
這位老人當時是上海商會社會童子軍團團員,68年前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陳剛 時為上海商會社會童子軍團團員
全上海的人都知道要打仗了。日本海軍陸戰隊的司令部,裝甲車、坦克車都停在門口,士兵站在那裏,前面後面都有一塊鋼板,子彈打不進去的。
解説:8月12日,中國軍隊第87和第88師迅速開到上海,同日本海軍陸戰隊形成對峙。
8月13日,在淞滬這塊狹長的地帶上,雙方的戰鬥開始了。
| |
“八一三”淞滬抗戰中虹口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內景 |
這座建築,是當年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今天還保持著原來的模樣。這曾是日軍在上海的據點,也是當時中國軍隊進攻的重要目標。中國軍隊一炮打過去,只能打落一些水泥碎片。進攻的中國軍隊傷亡很大,每前進幾十米,幾乎是幾層的中國士兵的屍體鋪路。
李潤懷 淞滬抗戰老兵
命中程度很小,很小,因為什麼,僅僅憑標尺對準,肯定是沒有直接命中。要是直接命中,它就垮了。
解説:8月23日,增援的日軍在長江口登陸。上海西北的郊區成了主戰場。
在上海西北半徑不過幾十公里的地方,中日兩軍血戰長達2個多月。在最激烈的羅店,兩軍一次次形成包圍和反包圍。兩個多月下來,羅店已是血肉凝成的焦土。
| |
中國守軍的機槍陣地 |
王楚英隨著部隊上戰場的那天是1937年的8月23日。那年他只有14歲,他所在的18軍在羅店與登陸日軍展開爭奪戰。
王楚英 淞滬抗戰老兵
羅店實際上是四進四齣。
沒有事先偵察,也沒有做好合理充分的準備,帶著部隊就這麼上去了。
25號,羅店就丟了。28號又攻。
半夜裏開始進攻,佔了羅店鎮大概四分之三的地方。
快到天亮了,那就不行了,日本的飛機、坦克都來了。
就是不退,就是丟手榴彈,終於把日本人打死、打跑了。有的士兵,後是拿著戰友的屍體來做掩體。
| |
羅店的廢墟 |
解説:當人們日後提起羅店,它總是與一個恐怖的詞彙聯絡在一起--"血肉磨坊"。
淞滬戰場陸續聚集起70萬中國大軍。雲南的58、60軍,徒步行軍1000多公里,但沒等他們趕到戰場,仗已經打完了。穿著草鞋的20軍是最早出來抗戰的川軍,徒步、划船、坐火車,從貴州到上海整整走了一個月,才在10月初趕到上海,趕上了最後的惡戰。在大場一帶與敵激戰7晝夜,20軍官兵傷亡達7000多人。
杜重石 淞滬抗戰老兵
你弄一把步槍,把軍帽戴上面,從戰壕裏邊伸出來。幾分鐘,帽子上的槍眼起碼有六、七個。
賈亦斌 淞滬抗戰老兵
他的海軍兵艦都在黃浦江上。上面是飛機,我們的士兵完全是日本人海陸空軍的活靶子。
李文華 淞滬抗戰老兵
一個團上去,不到一兩個小時就犧牲光了。
解説:淞滬戰場上,中國軍隊帶著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很多士兵依然拿著前一個世紀末的槍械,有的甚至拿著大刀,與日軍的飛機大炮對抗。
李文華 淞滬抗戰老兵
打不了多少子彈,槍栓拉不開,槍膛熱了。子彈射擊的距離也不遠。
解説:中國軍隊整營整連地犧牲于敵人海陸空的炮火之下。在爭奪最為激烈的蘊藻戰場,一個連在短短10分鐘內就全部陣亡!將士不管來自何方,都抱一死的守土職責。
李文華 淞滬抗戰老兵
有一個團長,人家叫他退,往後撤,就是不退,寧可在上海死掉。那時候愛國的心很大,犧牲是光榮,為我們祖宗和後代!
陳剛 時為上海商會社會童子軍團團員
大家不想做亡國奴啊!
呂傳鏞 淞滬抗戰老兵
投筆也不為封侯,一心只為報國仇,此去疆場逐豺狼,不滅日寇誓不休。
解説:這段影像資料,是一位西方記者拍攝的戰鬥實況。
這是中國軍隊在上海市區最後的陣地。在此守衛的是一支只有四百多人的孤軍,團長謝晉元。淞滬戰場上的主力部隊撤退後,謝晉元團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身陷重圍與敵激戰,整整堅守4個晝夜。
當時的《申報》有這樣的一段描寫:"天亮時分,國旗飄展,隔河民眾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
童聲合唱 《我們大家一起來》:
前方戰士最精神,為我民族爭生存,抵抗敵兵,奮勇殺賊不顧身,英雄肝膽本慈仁,熱血代價不可論,雪恥報仇,神州從此起沉淪。
主持人:中國是落後的,但是貧弱的人民以無比英勇的氣概展現了她的覺醒,民族的危難激起了空前的民族團結,戰火熔鑄了不屈的民族精神,血肉之軀是抵抗強敵的最後手段。
每一個士兵,站起來是一塊界碑,臥下去是一條戰壕,每一顆射出去的子彈、每一把揮動的大刀都是一個答覆:中國不可辱,中國人不做亡國奴!
| |
救護傷兵 |
解説:戰爭期間,共産黨上海的黨組織和八路軍辦事處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廣泛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積極推動上海各界、各階層組織抗日救亡團體和戰地服務團多達100多個。各類宣傳隊、救護隊、運輸隊,組織群眾募捐,救護傷員,慰勞士兵,運送物資,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給中國軍隊的作戰以有力的支援。
陳剛 時為上海商會社會童子軍團團員
那天下大雨,大家宣誓,"余誓以至誠",就是説我自願參加抗戰服務,任何犧牲,在所不惜。
| |
救助傷兵 |
解説:學生們加入了戰地宣傳和服務工作。婦女們看護傷兵,為官兵們縫製衣服。佛教僧侶也從靜謐的寺院走出來,組織起救護隊救護前線官兵。
王楚英 淞滬抗戰老兵
我們到上海打仗的時候,穿的是單衣。打到10月份、11月份天氣很冷了。
陳剛 時為上海商會社會童子軍團團員
上海的老百姓,馬上捐絲綿的背心,把這個送到前方去。當時的確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 |
墻壁上的宣傳標語 |
解説:美國總統的特使海軍陸戰隊上尉埃文思 卡爾1937年8月抵達上海,見證了這場戰爭。他在給羅斯福的信中寫道:"我簡直難以相信,中國人民在這樣危急的時刻是那樣齊心協力。就我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觀察,我從未見過中國人像今天這樣團結,為共同的事業奮鬥。"
1937年11月5日,農曆十月初三,杭州灣金山衛這天"大霧大潮",一股令人不安的氣息潛伏在濃霧和潮汐背後。
這一天日軍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衛等地登陸。
| |
上海淪陷 |
3天后,上海淪陷。
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也給了日軍死傷4萬餘人的重創,尤其是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計劃。
淞滬抗戰展現了中華民族慷慨赴死、英勇悲壯的氣概,但是國民政府指揮上的無能和失誤使大撤退轉眼成了大潰敗。
山西,東有太行,西有呂梁,黃河為天然屏障,其間縱橫著石太鐵路和同蒲鐵路,地下資源極為豐富。
當淞滬戰場激戰正酣的同時,華北的日軍分路向山西進發。一路沿平漢路南下,而其主力攻南口出長城,沿平綏鐵路西進,以大迂迴的姿態向山西包抄而來。
1937年8月30日和31日,毛澤東兩次急電正在西安的周恩來,要他迅速赴山西會見閻錫山商討共同作戰事宜。9月7日,雁門關下一個名為太和嶺口的小村莊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就在這個院子的窯洞裏,周恩來一行與在此督戰的閻錫山進行會談。
高榮貴 山西省軍區黨史辦原主任
毛澤東通過周恩來跟閻錫山講了,你要打好忻口戰役,有幾個關鍵問題必須得注意。其中一個是一定要派重兵,堅守娘子關和九龍關、舊關,要守好這幾個口子,以防敵人抄後路。後來事實證明,毛澤東的預見性是非常強的。
解説:周恩來建議閻錫山不要單純死守,要主動攻擊,並對日軍進行側擊和伏擊;同時要發動民眾,共同抗戰。
會議決定成立第2戰區民族革命戰爭總動員委員會。這是一個帶有戰時政權性質的組織。
楊錫九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研究員
民族革命戰地總動員委員會規定的地區是什麼地方?就是我們失守的地方。哪個地方被日本人佔領了,我們到那個地方建立,我們去總動員,動員民眾起來抗日。
解説:會晤還商定八路軍以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側擊日軍,配合正面作戰。於是就有了平型關大捷、雁門關大捷和陽明堡大捷傳遍大江南北。
| |
平型關戰役前,聶榮臻在前線偵察 |
平型關是晉東北交通要衝,也是山西內長城防線的重要關口。
1937年9月24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115師冒著大雨進入平型關伏擊陣地。25日早晨,日軍坂垣師團第21旅團的輜重和後衛部隊,進入115師的伏擊區域。
張繼昌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講解員
在橋溝戰鬥是非常激烈的。我軍手榴彈的轟炸聲,日軍機槍的噠噠聲,震天動地,響成一片。這個戰鬥從早上7時打響,到13時結束,經過6個小時的激烈戰鬥。
| |
平型關戰鬥中第115師某部的機槍陣地 |
解説:115師殲敵千余人,毀敵汽車100余輛,繳獲大批武器輜重。
這是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的大勝利。這一仗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消息傳來,舉國振奮。
忻口是太原以北最後的屏障,是由北往南到太原的門戶。日軍突破內長城防線後,忻口成為晉北保衛太原最後的防線。
在忻口沿線的山地,中日形成拉鋸戰。經常是白天日軍用飛機大炮轟擊中方陣地,晚間中國守軍再組織襲擊。爭奪最激烈的204高地10月18日一天之內13次易手。
南懷化是忻口附近一個普通的村莊,它曾是忻口血戰最激烈的戰場。
10月13日起,日軍5萬多人集中向忻口的南懷化、大白水守軍發動進攻。
駐守在南懷化附近的是郝夢齡率領的第9軍。16日,為奪取被日軍佔領的高地,軍長郝夢齡親上陣地,在距敵僅有200米的前沿陣地指揮作戰,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9歲。
| |
郝夢齡遺書 |
在他的遺物中,人們發現他留給妻子的信,這是他最後的遺言。
郝慧英 郝夢齡之女
他説這一次我參加的戰爭是國際戰爭,是為了保衛祖國。我身為軍人,前半生都是打的內戰,對我們人民是毫無貢獻。這次是國際戰爭,我一定要去。而且我抱定了犧牲的決心。成功不必在我,我可以先成仁。
解説:郝夢齡是全國抗戰開始後犧牲的第一位軍長。長女郝慧英當時只有13歲。
| |
郝夢齡 |
郝慧英 郝夢齡之女
那個時候他摸著我的腦殼,他説我喜歡你們,也愛你們,但是更愛祖國,我始終忘記不了這一點。在我思念他的時候,有時候像發狂一樣。絕對沒想到,火車站這一別就成了永別。
解説:在淞滬和山西戰場造成中國軍隊傷亡最大的是日軍飛機的轟炸。但有一天,橫行于忻口上空的日軍飛機忽然不見了。
這一片田野就是當年日軍的飛機場。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軍129師陳錫聯部夜襲陽明堡日軍飛機場,摧毀日軍飛機24架,有力地支援了忻口守軍的作戰。
劉存善 山西省政協文史辦公室原副主任
國共兩黨在這兒合作,是我們取得忻口堅守23天戰績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説:忻口會戰期間,八路軍深入敵後,120師358旅進至雁門關、崞縣周圍,切斷了忻口方面日軍的惟一後方補給線;129師在七亙村設伏,殲敵400余人,打亂了日軍對山西進攻的部署。忻口會戰後,擔任前敵總指揮的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對周恩來説:"八路軍把敵人的幾條後路都截斷了,對我們忻口正面作戰的軍隊幫了大忙。"
高榮貴 山西省軍區黨史辦原主任
忻口會戰,毛澤東有多次電報,具體部署115師在晉東北、120師在晉西北,兩個師互相配合。要把日本人通往前線的道路截斷,斷絕他的供應,斷絕他的糧草。
解説:中國軍隊在忻口與日軍血戰23天。在忻口、太原,日軍共死傷2萬多人。這是華北抗戰以來打得最頑強慘烈的一戰,也是國共兩黨的軍隊在戰役戰鬥上配合最成功的一次。英國記者貝特蘭在文章中寫到:"忻口戰役是華北抗戰高潮的標誌,是標誌抗戰前途的一個很有意義的吉兆。"
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
從此,八路軍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敵後遊擊戰,成為敵後抗戰的主力軍。
主持人:兩個地方的戰役都失敗了。然而,在毛澤東的眼裏,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戰略意義上的洞察。他當時與一位英國記者説:"過去日寇差不多不費一點氣力唾手而得東四省,現在就非經過血戰不能佔領中國的土地了……中國的長期抵抗,將使日本帝國主義本身走上崩潰的道路。"毛澤東宣佈:"我們可以斷言,日軍在華北今後將遇到最堅強的抵抗。"
而日本侵略者,面對全中國人民的殊死抵抗,在這個時候,也變得愈加瘋狂,滅絕了人性。
| |
攻陷南京日人的文字 |
解説: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刻骨銘心的日子。
常志強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1937年12月13號,就是我們家的難日。
倪翠萍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當時天特別地冷,是冬天,那一年非常冷。
解説:在1937年這個漫長冰冷的冬天,昔日美麗的南京變成了慘絕人寰的人間煉獄。日本侵略者在這裡開始了長達6個星期的瘋狂屠殺。
南京經歷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黑暗和極端的恐怖。
| |
日人大屠殺 |
常志強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他就用刺刀朝我母親胸口就是一刀,當時我就哭啊叫啊,我母親就被他戳歪下來了。我母親就抓他的刺刀,抓著刺刀推刺刀,向後頭移,一追一退,我的母親"嘩"血直淌。那個日本鬼子就朝我弟弟屁股上一刺刀,把我弟弟挑得老遠。
夏淑琴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日本兵一起就擁上去了。
常志強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我恨得特別深,恨不得有一把刀跟日本人拼。
夏淑琴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日本兵就把我姐姐拽在桌子上面扒衣服,把二姐姐就按在床上面,就叫喚叫喚,死命叫喚。我媽就睡在桌子邊上,衣服也沒有了。
常志強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全是死人了,遍地都是死人。
| |
被強姦的中國婦女 |
解説:德國駐南京的外交代表當時在給德國政府的電報中這樣説:犯罪的不是這個日本人或那個日本人,這是整個陸軍本身的殘暴行為,他們是獸類的集團,是一架正在開動的野獸的機器。
經盛鴻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日本軍隊在後面,首先機槍掃射,坦克車也輾過去,把南京的幾條主要馬路,中山東路、中山路、中央路、中山北路,都凝成了一條條血河。
朱成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
老人、婦女、孩子和俘虜,這些無辜的平民要遭受到屠殺。這些俘虜,按照國際公法,放下武器,也應該視同平民對待。
馬振犢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
他們認為對於中國人就是要給予屠殺,這樣才能征服他們。
朱成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
戰略上,是要從中國首都南京展開這場屠殺,從精神上摧毀中華民族的抵抗意志。
解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判決書》中寫到:"強姦、放火、殺人,在佔領南京後至少有6個禮拜中,一直不斷地大規模進行。"
孫宅巍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
有的是活埋,有的是放火燒死,有的是把他綁在柱子上面,一排排上十幾個年輕的難民,就把他們作為日本新兵、日本士兵練習刺殺的靶子。
朱成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
集體屠殺一共有28個案例,19萬多人。其中5萬人以上的有兩處,都發生在長江邊上。
馬振犢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
南京城三分之一以上的房屋都被燒光,被強姦的婦女數萬人以上。
孫宅巍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
婦女被強姦、被輪姦以後,日本兵在她們的下部插進一些木棍,玻璃瓶等等,導致她們大出血,悲慘地死去。
| |
魏特琳 |
解説:明妮 魏特琳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務主任。南京大屠殺期間,她留守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收容和保護了14000余名婦孺難民。
善良的魏特琳在保護這些無助的生命的過程中,嚴酷的現實,深深地傷害了她。當她離開南京回國時,已經患上了嚴重的憂鬱症。1941年,這個曾經被許多中國難民稱為"華小姐"的美國人在家中自殺。
朱成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已經作了非常明確的判定,它是一場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罪惡行動。遠東國際法庭也引用了松井石根下達進攻南京的命令,中間就有直接的描述--用武力迫使中國畏服。
解説:但是戰爭沒有象侵略者想象得那麼容易。中國軍隊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協同作戰,完成了全面抗戰的戰略防禦階段。日軍損失之大,超出了侵略者的預想。
就在日軍進攻上海,威逼南京的時候,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為軍長。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完成了新四軍的組建工作。
南京淪陷後,武漢一時成為中國政治、軍事中心。中國共産黨代表團與長江局在這裡開展了各方面的群眾救亡工作,代表中共中央開展對國民黨和其他抗日黨派的統一戰線工作,推動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
這時,中國抗戰文化史上出現了一個著名的名字——"第三廳"。
陳虹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整個抗戰文化隊伍的這個源頭,應該是從"三廳"開始的。在此之前是散的, "一盤散沙"你力量集中不起來啊。當然它也有這個演劇隊那個演劇隊,十幾個人弄一個,二十個人弄一個,都是散的,需要一個凝聚起來的整體的力量。
解説:1938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武漢成立,由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領導,廳長郭沫若。"第三廳"團聚起致力於抗日民主運動的進步文化工作者,成為中國共産黨開展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個重要陣地。從此,抗戰文化蓬勃發展,救亡運動轟轟烈烈。
為著抗戰救亡,中國文化工作者到工廠農村,到前線戰壕,在民族危亡的腥風血雨中,喚起了勞苦大眾和各個階層救亡的覺悟和激情,也使中國文化獲得了新生。
葉向雲 時為救亡演劇八隊隊長
那個時候中國人民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文懷沙 著名學者
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鬥爭性在沉睡了很多年以後又出現了。要起來,要清醒。寧可把活著的理由看得比活著重要,為了活著的理由可以不活。
| |
解説:這是一張充滿稚氣的年輕臉龐。
6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無從知曉這個年輕的戰士的姓名和經歷,也無法感知這個普通中國青年生前的種種快樂和憂傷。
我們只知道,他是苦難的中國千千萬萬個捐軀的年輕生命中的一個。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