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一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9日 14:53 來源:CCTV.com

  主持人:歷史的長河往往會淹沒人們的記憶,然而這一天,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忘卻。

  這一天是中國的“國恥日” ,9月18日。每年這一天,歷史的警鐘都會在中國人的頭上迴響。74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處心積慮地在中國東北瀋陽燃起了侵略的戰火,這就是歷史上的九一八事變。

  解説:3分鐘的鳴笛,短暫而又漫長,仿佛濃縮進了70多年的時光。這一天也是瀋陽老人胡廣文終生不會忘記的日子。

  胡廣文 瀋陽居民

  就有一聲驚天動地的這麼一個巨響,把我們家的土房就給炸震了,倒塌了。當時是家破人亡,我沒滿周歲的小弟弟,當時就砸在那個土房裏,我的母親砸傷了三根肋骨,我和我的奶奶都埋在土房裏的廢墟裏。每當我想起這些來,真是聲淚俱下,但是現在老了,我沒有那麼多的眼淚了。

  解説: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胡廣文和他全家的命運都被改變了,那時他還不知道,整個中國的命運也從此改變了。


瀋陽市郊的柳條湖鐵路

  胡廣文的家在瀋陽市郊的柳條湖,這是個小村子,距離當時的奉天城,就是現在的瀋陽大約有5華里,村裏並沒有湖,有一條鐵路,叫南滿鐵路,進出奉天城的火車都得經過這裡。

  1931年9月18日,因為臨近中秋節了,這天晚上月光很亮,在如水的月色中,十幾個人從高粱地裏竄上鐵路,他們趴在路基上,看得出這些人身上都背著槍。

  這些人剛下來,……

  位於鐵路旁的胡廣文老人家的房子就這樣震塌了。

  緊接著發生的事實證明,這只是日本人佔領整個東北的信號。

  柳條湖的爆炸,是日本關東軍為了堂皇地向瀋陽北大營進攻,自編自導的一場鬧劇。

  柳條湖鐵路爆炸後的10分鐘,日本關東軍開始用重炮轟擊北大營。北大營的官兵最初發現,日本軍人只是不停地炮轟兵營,而並沒有看到日軍的進攻,這好像是日本人的又一次挑釁,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見多了日本軍隊變著招的各種挑釁。

  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在皇姑屯埋設炸藥,暗殺張作霖。

  1931年7月,日本在朝鮮掀起排華風暴,並叫囂要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

  1931年5月,日本軍事間諜到大興安嶺進行間諜活動,8月,日本陸相在內閣會議上叫囂“滿蒙問題只有用武力解決”。

  井曉光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

  它反映出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蓄謀已久,不是一次兩次的事件而引發的這場事變。

  解説:其實早在九一八事變的4年前,也就是1927年6月27日,日本政府在首都東京召開了歷時11天的東方會議。會上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

  易顯石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所名譽所長

  如果説日本早就已經確定要侵略東北,那麼這次會議就進一步落實,進一步具體化,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措施,也是進一步地明確了。

  解説:主持會議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根據會議精神起草了一份奏折呈給天皇,即“田中奏折”。在奏章的開頭田中這樣寫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湯重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從日本侵略軍後來的行為跟奏折,所説的要佔領滿蒙,然後是全中國,再是整個亞洲,最後是征服全世界,完全是按照這個路子來的。


九一八事變主要策劃者石原莞爾

  解説:“田中奏折”一經披露,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昭然於世,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只是日本一系列侵華政策的必然結果。1931年9月18日的當晚,這場陰謀的直接策劃者石原莞爾用洋洋得意的散文筆調描述了當天晚上用重炮轟擊北大營的情形,“炮彈一炸裂,兵營就像一下子被吹到漆黑的夜空中一樣”。

  北大營東西長約2公里,非常堅固,然而日軍的第一發炮彈就將北大營的南大墻給摧毀了。當時,讓北大營的官兵都感到困惑的是:日本人是從哪弄來這樣的重炮?

  楊大群,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著九一八事變的遺址。2004年的冬天,他帶領我們來到了瀋陽和平區遂川街的一個院子裏,這裡原來叫十間房,駐紮著日本關東軍的一個兵營。

  楊大群 瀋陽軍旅作家

  往前走,就在犄角那邊。他們在這兒就做了一個掩護,好像建築似地搭了一個小塔,來這開工。實際上是從兩個棺材裏把炮拿出來,裝的這個大炮,一直等到9月18日(晚上)10點10分鐘第一炮打過去。你第一炮打到哪兒?那是費了苦心,你是打張學良的公館呢?還是打當時的東北軍指揮部呢?最後決定打的是張學良留下的惟一一個精銳旅,七旅是他家的禦林軍似的。這個地方打住,那就絕對不敢動。

  解説:日本關東軍的重炮炸開了北大營的南大墻,令6000多名東北軍將士措手不及。當時,東北軍面對的日軍只有600多人。

  湯重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學良的武器是非常高級的,非常好的,從德國進口的相當好的一些飛機、坦克、大炮,他的一些武器都是很先進的,就是武器裝備上,他絕不在日本軍隊之下。


擁有強大的陸海空三軍的東北軍

  解説:這是九一八事變之前,張學良在閱兵時留下的一段資料,當時的東北軍裝備有強大的陸海空三軍,此外還擁有步兵、炮兵、工兵、輜重戰車、鐵甲車等多兵種部隊,可以稱得上是當時中國現代化裝備比較好的一支部隊。

  9月18日當晚,炮聲響起的時候,這支精銳的部隊被要求執行的政策就是“不準抵抗”。

  湯重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現在我們有很多資料表明,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做法是帶有冒險性質的。如果東北軍能夠堅決抵抗,那麼局面將會是另外一種局面。

  解説:日軍的炮擊一直持續到淩晨2點多鐘,日本關東軍擔心的抵抗還是沒有出現。6000多名用德式武器裝備的北大營的官兵在日軍重炮的轟擊下,在方圓2公里的範圍內,屈辱地度過了4個多小時,當時他們惟一能做的,就是將手中的武器鎖入武器庫。此時,鐵嶺和鞍山的日本關東軍守備隊相繼來到北大營增援,直到這個時候,日本步兵才小心翼翼地開始向北大營進行試探性的進攻。


日軍進攻北大營

  淩晨3點多鐘,日軍衝進兵營,他們進入營房內用刺刀和步槍殺害並不準備抵抗的中國軍人,迫使中國軍隊從北大營撤退。5點30分,北大營被日軍佔領。又過了不到1小時,日本關東軍進而攻佔瀋陽城,掠獲飛機260架,各類炮械600余門,機槍2500挺,步槍上萬支。這些原本用來保衛東北的武器,就這樣成了用於射殺中國人的兇器。從此,東北軍統帥張學良也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罵名。

  張學良

  後人罵我,國人罵我,我説你罵我九一八事變不抵抗,我一點不服,我不認這帳,我沒有錯。可是你要罵我是封疆大吏,沒把日本的情形看得明白,那我是承認的。


皇姑屯爆炸現場

  解説:這是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的現場。在這次事件當中,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埋設的炸藥炸死。臨危受命的張學良,為了抵制日本策劃東北獨立,于1928年12月29日通電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從此之後,東三省的內治外交權歸於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支配。

  就在九一八事變前6天,張學良乘專列到石家莊和蔣介石見面,他從蔣介石那裏得到的指示就是:嚴令東北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

  事實上,1個月以前,蔣介石就在《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通電中,提出所謂“攘外應先安內”。 他所説的“攘外”,就是面對外敵侵略,只能“持以鎮靜”,也就是不抵抗。

  1931年9月19日上午6點20分,瀋陽淪陷。

  上午6點45分,安東淪陷。

  上午8點30分,撫順淪陷。

  上午8點30分,遼陽淪陷。

  下午2點,長春淪陷。

  在這短短的1天之內,東北共有17個城市淪陷於日寇的鐵蹄之下。

  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將他的國策做了進一步的改動,把“攘外應先安內”改為“攘外必先安內”。

  九一八事變後第8天,殘留在關外的東北軍接到了張學良的進一步指示:當未到與日軍抗爭之時機,因此各軍將士對日人依然平常對待,不得傷害。

  主持人:9月18日,攻破了北大營的日本軍隊只有600人,不到中國守軍的十分之一……

  張學良的部下,東北軍的著名將領何柱國後來曾經這樣説過,他説:“東北軍的不抵抗,蔣介石固然要負主使之責,但是東北軍自己也不是沒有責任的。”

  面對日本軍隊的進攻,中國軍隊不抵抗。北大營沒有了,東北軍不戰自潰,整個東北在4個月零18天裏丟失殆盡,3000萬東北人民成了亡國奴。


東北易幟後張學良與蔣介石

  解説:不抵抗政策導致了整個東北的淪陷,使得東北民眾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也使得1931年9月18日這一天成為中國的“國恥日”。而中華民族並不是甘心為奴的民族。

  韓光,當時是中共滿洲省委的秘書長,對於1931年9月18日的這一天記憶猶新。

  韓光 時任中共滿洲省委秘書長

  當天晚上我正在寫密信。那個炮振動得把電燈的電燈罩就碰到那個玻璃上,這時候我想:可能是日本人開始行動了。日本人做演習,搞巷戰演習早就有,所以我們警惕得很早,九一八事變第2天,我們滿洲省委就發了一個《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第3天的時候,中央那邊也發了,從上海也發了。

  解説:就在九一八事變的第2天,中國共産黨發表的《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的宣言》指出:九一八事變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事件。並嚴正譴責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號召廣大群眾罷工、罷課、罷市,發動群眾鬥爭反抗日本侵略。

  這份宣言代表了中國人民不願做亡國奴的心聲。

  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衛的烽火。東北義勇軍各軍紛紛興起。這時中國共産黨也積極開展工作,並且對義勇軍的發展産生了影響。不到一年的時間,東北抗日義勇軍已達30萬之眾。

  這其中包括東北各個階層的人民。

  黃顯聲,時任遼寧省警務處長。在瀋陽城淪陷的當日,他率領警察部隊抵抗著裝備精良的日本關東軍,在且戰且退中,他向抗日民眾發放了彈藥。

  唐聚五,原為東北軍的一個團長。九一八事變後,他在桓仁縣召開萬人誓師大會,就任“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在會上,他用刀劃破中指血書“殺敵討逆,救國愛民”八個大字。

  關玉麟,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他年僅14歲。那是1932年的春天,當義勇軍進攻瀋陽城的時候,他三進三齣瀋陽為義勇軍抗日武裝進行聯絡。


馬佔山

  馬佔山,時任代理黑龍江省政府主席。他領導的嫩江橋抗戰是整個東北義勇軍抗日史上轟轟烈烈的一場戰鬥。

  嫩江橋,原來是一座木橋,這裡是日軍進入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的必經之路。1931年11月4日,馬佔山拒絕執行“不抵抗”的命令,率部抵抗日軍的進攻。

  11月4日早晨,日軍以4000多兵力,在7架飛機,數十門山炮,4輛裝甲車的配合下,進攻馬佔山部隊陣地,血戰持續至晚上8點,日軍傷亡慘重,幾次進攻,均被馬佔山部隊打退。

  嫩江橋抗戰得到全國各地的有力聲援,中國共産黨還動員各界民眾組成了“抗日援馬代表團”到戰場慰問。

  這就是當時留下來的一些資料。

  上海青年300多人成立“抗日援馬慰問團”,這些青年帶著棺材,向上海人民進行訣別。他們説“除非我們死,否則絕不回來”。嫩江橋抗戰至11月16日,由於馬佔山部隊的頑強抵抗,日軍始終未能向嫩江橋陣地前進一步。但此時的馬佔山部隊已損失慘重,並且沒有後援。

  相反,日軍增援部隊卻源源不斷。到了19日,馬佔山部隊被迫退出齊齊哈爾,嫩江橋抗戰在孤立無援的局面下堅持了16天,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據日方記載,日軍在此次戰役中傷亡1181人,馬佔山部隊傷亡1100人。

  可是和那些拿起槍炮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搏鬥的抵抗者不同的是,當時的國民政府更多的是把希望寄託在了他人的身上。

  這幢莊嚴高大的白色建築就是國聯大廈,國聯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萊芒湖畔,是類似現在聯合國這樣的組織。9月19日,國民政府代表聲淚俱下地向國聯控訴日軍侵略中國東北領土。

  1933年2月21日,國聯進行了表決,以41票對1票通過了要求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決議案,但是日本的松岡洋右代表在決議案表決通過後,突然微笑著退場,並宣佈日本退出國聯,大會一片愕然。

  歷史回溯到很久以前。1867年,不滿15歲的日本明治天皇即位,並於第2年實行了明治維新。1868年的3月到4月間,明治政府先後頒布了《五條誓文》和《政體書》,開始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後完全西化的日本街道

  明治維新運動使日本由一個落後的封建社會逐步轉變為獨立的資本主義強國。這是57年後,日本大正天皇死後的送葬儀式。在這個完全西化的儀式中,除去隊伍前面的僧侶,已經完全看不到日本原來的面貌。

  丁學良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當時明治天皇派了最有名的幾個大臣去歐美學習,他們去學習的時候,你看那種學習心態跟當時清王朝送出去學習心態就非常不一樣。日本人就非常關注的那些人家是怎麼做的,而不是説你有什麼産品。

  解説:日本的郵政制度學的是法國,海軍制度學的是英國,而法律制度則是學的德國。從此,日本很快就發展起來了。

  湯重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資本主義的開拓,需要尋求原料産地、投資場所,同時要尋求非常大的一個市場。這個在資本主義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它是一個常規的東西,關鍵是通過什麼手段。日本是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它想通過武力征服的手段可以更自由地控制中國,更好地來進行這方面的侵略。

  解説:日本昭然若揭的野心終於在1931年9月18日開始逐步實施了,刺刀、狼狗、太陽旗組成的噩夢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孫世箴的腦海裏,那時他年僅7歲。


這些孩子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淪為了亡國奴

  孫世箴 瀋陽居民

  原來東北部隊每天也都跟那兒走,在大門外那邊,到那邊過來行軍走,我們小孩就去逗弄他,拽他槍啊,拔他手那些,都是自己的部隊。別鬧別鬧,那些人説。結果那天對著窗戶看,一個白旗上面一個紅太陽,我説這個什麼玩意兒呢?一看都背刺刀,那個日本人都戴著那個帽子,背著刺刀。正好這個時候,我們斜對的一個衚同裏頭,一個小孩出來了,四五歲,那小孩出來都那樣,見到兵就和他們鬧,連打帶抓的。那小孩還以為是那個張學良那個部隊呢,東北軍隊呢,上去就拽他的槍,完了還扒他一下,還拽他一下,嘿嘿,還笑。我親眼目睹,我在窗戶那兒正往外看,就看見他拿槍,咔!一槍。哎呀!我的天哪。我一看那個鏡頭,我永遠記住這件事情,那個日本人好兇狠,一個孩子,你殺死他幹什麼?

  解説:當時年僅7歲的孫世箴開始意識到,他的生活環境徹底地改變了。這就是9月19日在瀋陽城裏拍攝的一組照片,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在瀋陽大街上,除了日本人的橫行,幾乎所有的房子都禁閉門戶,一種壓抑的氣氛籠罩了整個瀋陽城。但是當時那個小孩並不清楚,等待他的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九一八事變後6個月,日本宣稱東北為新國家,國名為“滿洲國”。

  1932年2月29日,清朝廢帝溥儀開始在“滿洲國”執政。

  3月1日發表所謂的“建國宣言”,宣佈“滿洲國”成立。

  白竟凡 時為東北流亡學生

  我有一次看到一個農民。日本人把這個農民給抓去了,就在那打他,説你是哪國人?他説我是中國人。日本人就劈裏啪啦打,打了半天,他説哪國人?中國人,還打。然後説,你還是哪國人?農民不接受滿洲國人這個説法,所以那就把他打死。


日本人在東北的經濟掠奪

  解説:此時這片被日本稱為“滿洲國”的廣袤東北土地,已經成為日本進行經濟掠奪和戰爭擴張的最大資源基地。

  孫世箴 瀋陽居民

  最可怕的是什麼呢?小日本有一個最壞的辦法,讓街上的人可以賣白麵兒、賣大煙,隨便、公開地。我們家結果叫小日本佔去了,佔去了怎麼著?開了一個賣嗎啡的,經常有人到那兒扎嗎啡,街上經常看到死人,都是這些人,都是小日本幹的。小日本好壞,他把這些毒品讓你隨便買賣,你們都死掉才好呢。


  解説:從1933年起,日本在偽滿實行了鴉片專賣制度。日本當局用鴉片來腐蝕城市裏的百姓,在農村他們採取了一種武裝移民開拓的方式。

  張一波,遼寧省委黨校的教授。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蒐集日本在偽滿時期有關武裝移民開拓的證據和地點。

  張一波 遼寧省委黨校教授

  日本人有個計劃,是要把它四分之一的人移到東北來,移到滿洲來,他叫“滿洲”,那將把中國滅文滅種,都變成了日本人,徹底成了日本的國土,那是太危險了。


日本人設在東北的林業移民團

  解説:這裡是遼寧省黑山縣的小東農場,王雨樓原先只是這裡的一個普通農民。九一八事變之後,他接到了一個通知。命令他必須搬到“集團部落”去,因為這塊地已經歸日本開拓團所有。遭遇飛來橫禍的王雨樓的父親,一時急火攻心,竟得了急病。

  王雨樓 時為遼寧省黑山縣農民

  我父親五天的病,火症死的。我上親戚家去親戚不敢招待。這警察知道,小日本指揮警察不讓招待,這地也都給我沒收了,不給我了,都被小鬼子收回去了,這麼回事。房子燒了,家敗人亡,妻子離散。

  解説:後來,在遼寧一帶,出現了一個被日本人稱為“草上飛”的義勇軍戰士,日本人曾經出重金懸賞,這個人就是王雨樓。幾年之後,王雨樓因為他的驍勇善戰,在黑山一帶名聲大震。


在日寇鐵蹄下被壓迫的勞工

  “集團部落”是日本當局用來監視民眾的基本方法,他們強迫分散在各地的農民群眾到由日偽軍警直接控制的地區集中居住,就連農民種地也不能走出4公里之外。由於“集團部落”環境惡劣,1936年僅通化、金川和柳河三個地方傳染病患者就有7026人,其中死亡595人。1934年,撫順縣凍死、餓死、病死的人和被日軍殺害的人就佔當地人口的30%以上。整個東北因為“集團部落”受害者達500萬人,約佔全部人口的1/6。

  大量的農民失去了世代賴以為生的土地,失去了生活來源,他們只能以“滿洲國”公民的名義來到礦區,成為日本人掠奪資源的工具。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張順亭和他的老夥伴來到了阜新孫家灣礦的一個紀念館前。

  張順亭 遼寧阜新礦務局退休工人

  我輕易不到這兒來,我一到這邊來,我控制不住,心裏相當悲慘。

  解説:張順亭和他老夥伴面對著這個“萬人坑”紀念館,在寒風中徘徊了一個多小時,最終也沒有進去。

  解放後,人們在阜新南山孫家灣萬人坑發掘了一小部分的屍骨。萬人坑裏的屍骨讓我們看到當時的事實是,這一具屍骨正匍匐爬行,伸出右手希望能爬出屍骨堆積的大山,但這是他生命中最後一個動作;這一具屍骨張著大嘴,在呼喊中窒息死去。

  在這個萬人坑裏,就有著張順亭和他老夥伴的親人。時間久遠流逝,現在他們已經無法從這纍纍的屍骨中找到自己親人的遺骸。

  從1931年至1945年14年間,日本從東北掠奪煤炭2。4億噸,以60多年前的生産技術而言,在那個完全以手工操作的原始礦區內,能出現這樣驚人的開採量,惟一可以做出解釋的是,日本人當時採取一種以人換煤的掠奪性開採方式。

  在礦區,日本當局採取了要煤不要人的政策。那麼在731細菌部隊裏,他們乾脆將活人作為實驗品進行活體解剖。原日本細菌部隊的軍醫湯淺謙回憶這一段往事時説到:

  湯淺謙 原日本細菌部隊軍醫

  到了解剖室後,進去一看,有兩個中國人站在那裏,其中有一人個子很高,30歲左右,看樣子像是一個八路軍的幹部。這時院長説開始吧,於是拿槍的士兵就把中國人一下子按在手術臺上。進行全身麻醉後,首先開始切除盲腸,接下來進行截肢,先用刀切開皮肉,進行止血處理後,用鋸咯吱咯吱地鋸骨頭,最後切斷神經。這樣,受之於父母的身體一部分就被切掉了。


731部隊裏的軍醫合影

  解説:731細菌部隊是建立在“滿洲國”的一個滅絕人性的細菌戰實驗場所。在東北民眾眼裏,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人間地獄。

  731部隊駐平房5年時間內,因受致命細菌感染而死亡的東北民眾至少有3000人。

  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種種暴行,卻在這一片白山黑水的土地上無情地氾濫著。在這種環境下,身為亡國奴的東北學生,還必須每天對日本天皇的“恩賜”進行朝拜。

  孫世箴 瀋陽居民

  每天早上都要拜,不拜日本人就開除你,打你。

  解説:孫世箴這個曾經目睹慘劇的孩子,在唸書以後,每日都懷著屈辱的心情參加朝會。直到有一天,他的學校來了一位叫花喜露的老師。

  孫世箴 瀋陽居民

  花老師就慢慢給我們講,因為他是地下黨的人,他就給我們講,他説我們恨小日本,小日本天天殺人、搶劫。如果你們想不亡國,就一定要反抗他。

  解説:在花老師的感召下,孫世箴和他的同學們參加了地下反抗組織,在日寇統治日益嚴酷的幾年裏,他們做了大量的反滿抗日宣傳工作。

  1年後,他們突然與花老師失去了聯絡。

  齊紅深 遼寧大學教授

  這是一個烈士的東西,他是一個詩人,是一個作家,叫花喜露,他的遺物。

  解説:遼寧大學教授齊紅深長期研究日偽時期東北的奴化教育,並且為此收集了大量的實物和證據,其中就有花喜露的遺物。

  齊紅深 遼寧大學教授

  這是包他遺物的包袱皮,這是他在獄中畫的梅花,這是他的自畫像,這是他留給他女兒的,他孩子的,給他孩子寫的。

  解説:原來花老師原名田賁,是地下黨在遼南地區的總負責人。事實上,中國共産黨在這個時候,已經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開展了抗日救亡運動,自從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相反,這支抗日力量在不斷地發展著。

  1933年1月17日,中國共産黨提出與任何武裝部隊共同對日作戰的倡議。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指示滿洲省委立即在東北建立統一戰線共同對敵。

  在這一時期,大量共産黨員開始進入東北。

  1936年1月28日,各抗日部隊在湯原境內召開聯席會議。

  2月起,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陸續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在各地區進行英勇的抗日鬥爭。

  王雨樓,那個曾經自發進行反滿抗日的義勇軍戰士,正是在這一時期,第一次見到了抗聯第一軍軍長楊靖宇。

  王雨樓 時為抗聯一軍戰士

  大個子,大團臉,大鼻子,鼻子是高鼻梁。

  解説:1936年至1937年是東北抗日遊擊運動發展的高峰時期,東北抗聯的活動範圍,遍及東三省一半以上的地區,特別是楊靖宇領導的第一軍,約3000余人,還領導了1萬人左右的統戰關係部隊,成為抗聯中較大的一支主力軍。

  劉善業 楊靖宇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

  敵人有個原則,遇見了山林隊或者是抗聯,打抗聯不打山林隊,遇見了抗聯,遇見了楊靖宇的部隊,不打別的部隊,就是對著楊靖宇去的。

  解説:而此時的東北已是日本進行侵略戰爭的重要生命線,日本關東軍從九一八事變的1萬多人增加至10多萬人,並且不斷地進攻抗聯,抗聯的力量與之相比,十分懸殊,曾經有人建議楊靖宇,暫時撤離南滿,但是被他拒絕了。

  劉善業 楊靖宇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

  (楊靖宇)説我不能走,如果我在南滿堅持,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有一桿抗日大旗。因為我走了,這桿大旗也倒了,那老百姓對抗日也沒希望了。

  解説:1940年日偽軍在飛機、大炮、裝甲車的配合下,出動了4萬餘人對東北抗聯第一路軍部隊進行圍剿,楊靖宇的部隊被敵人包圍在了一個叫“三道崴子”的地方。

  劉善業 楊靖宇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

  敵人有命令,如果遇見楊靖宇,先不要開槍,一定要爭取勸他投降或者活捉。

  陳瑞雲 吉林大學教授

  敵人的記載是:他兩隻手拿著兩支槍,不停地射擊。

  秦振同 吉林省靖宇縣文聯主席

  打死兩個日本人,兩個日本少佐。

  陳瑞雲 吉林大學教授

  最後敵人看生擒沒有希望,就向他開槍了。

  蔣頌賢 吉林省革命博物館研究館員

  敵人100米,離楊靖宇100米、50米地向楊靖宇逼近,但是楊靖宇依然射槍還擊。

  劉善業 楊靖宇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

  最後包圍楊靖宇的敵人有只有20米遠。

  蔣頌賢 吉林省革命博物館研究館員

  他是身中4彈,首先是打了他的肘。

  劉善業 楊靖宇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

  然後他用右手,堅持打了一陣子,前後打了半個多小時。

  蔣頌賢 吉林省革命博物館研究館員

  最後身中4彈,後來壯烈犧牲。

  劉善業 楊靖宇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

  胸中4彈,壯烈犧牲了。


犧牲後的楊靖宇烈

  解説:日軍不能理解,為什麼楊靖宇在完全斷糧5天以上的情況下,在氣溫只有零下幾十度的雪地裏,依然能夠進行頑強地抵抗,他們將楊靖宇的遺體送到醫院進行解剖,發現胃腸裏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楊靖宇驚人地頑強,極大地震撼了敵人,日本關東軍一面將他的頭顱切下,送到偽滿的司令部保存,慶祝所謂的勝利。一面在他的殉難處,破例修了一座墓,安放楊靖宇的遺體。

  在14年裏,抗聯陣亡的將士,除了楊靖宇外,還有趙尚志、夏雲傑等3萬餘人,東北抗日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沉重地打擊了敵人,嚴重威脅了敵人的後方安全,牽制了數十萬的日軍,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全國的抗戰。

  劉善業 楊靖宇烈士陵園黨支部書記

  楊靖宇説,打贏打不贏那是勝敗的問題,打不打那是民族氣節,他的偉大之處就于,我只要在打,我就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

  解説:在抗聯艱苦抗戰的時候,一首歌曲從上海的一座監獄裏傳出,這是作家田漢為當時的電影《風雲兒女》寫的一首歌詞,由聶耳譜曲,這首歌一經面世,立刻引起轟動。

  這首歌被一直傳唱到今天,它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