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知識競賽參考資料(二):海洋知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4日 16:29 來源:國家海洋局

  

海水的幾個基本常識

  海水為何又鹹又苦,是因為海水含有大量的鹽類物質。其中:

  氯化鈉:70%

  氯化鎂:14%

  鹽度:規定每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就叫鹽度。

  鹽度的大小與蒸發量的大小成正比。

  暖流的海水鹽度較高,寒流的海水鹽度較低。

  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區在北回歸線附近降水稀少,而蒸發量極大的紅海,鹽度超過40;

  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區在波羅的海,因其蒸發量少,且周圍有大量河水補給,鹽度不超過10。

  海水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太陽輻射。

  由於海洋面積廣,水量大,而熱容量很大,所以海水溫度的變化比陸地溫度的變化小得多,這令海洋上空的氣溫比陸地上空的氣溫變化慢。

  

我國海域面積

  中國領土北起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東起黑龍江與烏蘇裏江的匯合處,西到帕米爾高原,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陸地邊界長約2.28萬千米。中國臨海海域廣闊,從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域面積共約473萬平方千米。海上分佈著5400多個島嶼。中國海岸線總長度3.2萬千米,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島嶼海岸線1.4萬千米。

  

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

  澳大利亞聯邦簡稱澳大利亞。位於大洋洲的西南部,東北臨太平洋,西、南瀕印度洋。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其海岸線總長36735千米,為世界之最。面積為768萬餘千米。人口約1789萬。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亞內陸地勢大部低平,平均海拔300米,科西阿斯科山為最高峰,海拔2228米。全境35%的面積為沙漠和半沙漠。河流多為間歇性的內流河。大部屬熱帶、亞熱帶氣候。

  

珊瑚海

  珊瑚海是太平洋的一個邊緣海,以生長美麗的珊瑚而聞名。它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西部緊靠澳大利亞大陸東北沿岸一帶,北緣和東緣為伊裏安島、新不列顛島、所羅門群島和新赫布裏底群島等島嶼所包圍;南部大致以南緯30度線與太平洋另一邊緣海塔斯曼海相鄰接。海域總面積廣達479.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邊緣海,比世界第二大海阿拉伯海還要大1/4。珊瑚海介於伊裏安島和所羅門群島之間的一部分海域,有時又稱所羅門海。

  

海平面的變化

  海平面上升由絕對海平面上升和相對海平面上升構成。絕對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熱膨脹和冰川融化而造成的。相對海平面上升是由地面沉降、局部地質構造變化、局部海洋水文週期性變化以及沉積壓實等作用造成的。國際上通常將1975年到1986年的平均海平面稱為常年平均海平面。

  

新能源:天然氣水合物

  天然氣水合物是由天然氣與水分子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合成的一種固態類冰結晶物質。在大陸邊緣深水沉積物上部數百米中,有巨量的天然氣被蘊藏在冰冷的天然氣水合物中。世界上天然氣水合物中碳總量可能是地球上其它化石燃料中碳總量的兩倍。天然氣水合物中溫室氣體甲烷的總量可能是現在大氣中甲烷總量的3000 倍。因此,天然氣水合物對世界能源和全球氣候變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是當代地球科學和能源工業發展的一大熱點。該研究涉及新一代能源的探查開發、溫室效應、全球碳循環和氣候變化、古海洋、海洋地質災害、天然氣運輸、油氣管道堵塞、船艇能源更新和軍事防禦等,並有可能對地質學、環境科學和能源工業的發展産生深刻的影響。

  

專屬經濟區

  專屬經濟區:專屬經濟區是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實行特定法律制度的國家管轄海域。專屬經濟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200海裏。在這一海域內沿海國勘探、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資源的目的,擁有主權權利。此外,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還有在海洋科學研究、人工島嶼和設施的管理及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屬管轄權。其他國家享有國際法規定的其他合法用途和權利。它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立的一項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專屬經濟區既不是公海,也不是領海,其法律地位自成一類。世界上大多數沿海國都已宣佈設立200海裏專屬經濟區。沿海國在其專屬經濟區有下列權利: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風力生産能源等的主權權利;對建造和使用人工島嶼、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和保護海洋環境的管轄權。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

  西北大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包括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是影響我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系統之一。為了敘述方便,以下我們稱為颱風。颱風發生在熱帶海洋上,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指的是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異常增暖和變冷的現象,這一響大氣環流和氣候異常的強信號,必然會對風發生的個數、強度和位置産生影響。

  1949年至1996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颱風的年平均數為28個,登陸我國的颱風年平均有7個。這期間,有15個厄爾尼諾年及11個拉尼娜年(包括發生年和持續年),厄爾尼諾年生成颱風平均為26.4個,登陸平均為6.2個,生成和登陸數正常或偏少的年份分別佔厄爾後諾年數的67%和80%。拉尼娜年生成颱風數平均為31.3個,登陸為8個,生成和登陸數正常或偏多年份分別佔拉尼娜年數的73%和64%。表明大多數厄爾尼諾年颱風活動較常年減小,颱風活動在拉尼娜年是增加的。

  另外,在太平洋的不同區域,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對颱風生成的影響是不同的。統計表明,厄爾尼諾年颱風活動減少主要發生在太平洋西部;拉尼娜年太平洋東西部颱風活動均增加,東西部的差異不明顯。

  較強的厄爾厄諾和拉尼娜事件在夏季以前結束後,由於大氣對海洋的響應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種滯後效應也會使當年的颱風活動受到影響,如1997年5月發生的本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雖然在1998年5月結束,但除了1997年生成和登陸的颱風數偏少外,1998年生成的颱風僅為12個,為解放以來最小的一年。

  其次,在厄爾尼諾年和拉尼娜年,颱風生成的位置和強度也有顯著差異。在厄爾尼諾年颱風生成的年平均位置比拉尼娜年偏南1.6個緯度,偏東3個經度,中心最低海平面氣壓年平均值比拉尼娜年低4.5百帕,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年平均值偏高2.6米/秒。也就是説厄爾尼諾年比拉尼娜年颱風生成的平均位置偏南偏東,強度偏強。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對颱風影響的差異,究其原因,與海洋和大氣環流形勢有關。在厄爾尼諾年,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增高,熱帶西太平洋海溫偏低,在西北太平洋,提供給大氣的熱量和水汽減少,太平洋低緯地區對流活動減弱,這是不利於形成颱風所需的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環流條件,因此在厄爾尼諾年颱風活動減少。而在拉尼娜年,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降低,西太平洋海溫升高,使西北太平洋對流加強,有利於熱帶擾動發展,因此颱風活動增強。

  需要指出的是,影響颱風活動的因素很多,在少數的厄爾尼諾年也會出現颱風偏多或拉尼娜年颱風減少的情況。

  

發生赤潮的原因

  赤潮是一種複雜的生態異常現象,發生的原因也比較複雜。關於赤潮發生的機理雖然至今尚無定論,但是赤潮發生的首要條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達到一定的密度,否則,儘管其他因子都適宜,也不會發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環境條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佔的比重並不大,有些鞭毛蟲類(或者假藻類)還是一些魚蝦的食物。但是由於特殊的環境條件,使某些赤潮生物過量繁殖,便形成赤潮。大多數學者認為,赤潮發生與下列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一、海水富營養化是赤潮發生的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

  由於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營養物質在水體中副集,造成海域富營養化。此時,水域中氮、磷等營養鹽類;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進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檢測的結果表明,赤潮發生海域的水體均已遭到嚴重污染,富營養化。氮磷等營養鹽物質大大超標。據研究表明,工業廢水中含有某些金屬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3的鐵螯合劑和小于2mg/dm3 的錳螯合劑,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達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沒有鐵、錳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適合的溫度、鹽度、PH和基本的營養條件下也不會增加種群的密度。 其次一些有機物質也會促使赤潮生物急劇增殖。如用無機營養鹽培養簡裸甲藻,生長不明顯,但加入酵母提取液時,則生長顯著,加入土壤浸出液和維生素B12時,光亮裸甲藻生長特別好。

  二、水文氣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變化是赤潮發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溫度是赤潮發生的重要環境因子,20—30℃ 是赤潮發生的適宜溫度範圍。科學家發現一週內水溫突然升高大於2℃ 是赤潮發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學因子如鹽度變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鹽度在26—37的範圍內均有發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鹽度在15—21.6時,容易形成溫躍層和鹽躍層。溫、鹽躍層的存在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條件,易誘發赤潮。由於徑流、涌升流、水團或海流的交匯作用,使海底層營養鹽上升到水上層,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營養化。營養鹽類含量急劇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這些硅藻過盛,特別是骨條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這些硅藻類又為夜光藻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促使夜光藻急劇增殖,從而又形成粉紅色的夜光藻赤潮。據監測資料表明,在赤潮發生時,水域多為乾旱少雨,天氣悶熱,水溫偏高,風力較弱,或者潮流緩慢等水域環境。

  三、海水養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誘發赤潮的因素之一

  隨著全國沿海養殖業的大發展,尤其是對蝦養殖業的蓬勃發展。也産生了嚴重的自身污染問題。在對蝦養殖中,人工投餵大量配合飼料和鮮活餌料。由於養殖技術陳舊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餌量偏大,池內殘存餌料增多,嚴重污染了養殖水質。另一方面,由於蝦池每天需要排換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這些帶有大量殘餌、糞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物,加快了海水的富營養化,這樣為赤潮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物環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別是在高溫、悶熱、無風的條件下最易發生赤潮。由此可見,海水養殖業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發生的頻率增加。

責編:王云云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