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陳雲誕辰百年 > 正文

《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00週年展覽》巡禮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7日 16:54)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 李斌)“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復”。

  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大門一側,親筆手書、遒勁有力的15個大字,是陳雲一生踐行的信念和準則。

  240張圖片、120件(套)文物、74件文獻檔案……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3日起開展的《百年陳雲——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00週年展覽》全面反映了陳雲70多年的革命生涯和豐功偉績,生動展現了這位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的高尚情操和不朽風範,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陳雲同志仍然活在我們中間。

  為民族獨立、新中國誕生浴血奮戰

  “共産主義是最好的主義。”投身工農運動、出席遵義會議、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參加領導東北解放戰爭……經過戰爭的磨礪和洗禮,陳雲這位當年商務印書館的年輕學徒,逐漸成長為一位無産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功勳。

  一張1925年領導商務印書館職工罷工取得勝利後拍攝的照片上,年僅20歲的陳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擔任商務印書館發行所職工會委員長的陳雲此時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初登政治舞臺。

  一件有些發舊的銅盆帽,見證了陳雲在上海的革命鬥爭經歷:1931年陳雲調任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協助周恩來做了大量工作。“特科是周恩來直接領導下的黨的戰鬥堡壘,是一個有戰鬥力的白區黨的地下組織。特科出過若干個有名的或者黨內大多數人不知名的有功績的同志,也出過一個大叛徒顧順章。顧叛變後,我是特科主任。”

  一張張豎向記錄的稿紙,是陳雲出席遵義會議後撰寫的會議傳達提綱。作為保留至今的唯一一份記錄會議情況的文獻,它尤顯珍貴:提綱中記載了會議的時間、與會人員和他們的身份、會上主要人員的態度、會議做組織調整的具體內容。

  一般人難以想到,陳雲在延安還當過7年的中共中央組織部長。7年中,共産黨黨員數量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的3萬人,猛增到121萬人。期間,陳雲經常進行調查研究,短短幾年中,就積累了幾十個厚厚的筆記本,加起來有數千頁、數百萬字。展覽上,一個個筆記本,真實地再現了這位黨建領導者細緻認真的工作作風。

  《怎樣做一個共産黨員》、西滿分局會議上關於東北形勢的報告提綱、隨身38年打了32塊補丁的棉背心……一份份歷史文獻和一件件珍貴文物,將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呈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一代中華兒女的豪情壯志和一個民族的奮鬥歷程。

  為社會主義事業殫精竭慮

  國家博物館正廳入口處,一幅巨幅彩照栩栩如生,頓時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陳雲上世紀50年代在中南海勤政殿前的這幅留影,讓人感到親切自然:目光雋永,精神煥發,新中國成立後陳雲長期主持全國的財政經濟工作,披荊斬棘,銳意進取,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陳雲被毛澤東、周恩來點將,從東北進京籌組並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在財經委員會成立會上,陳雲自我介紹説,我叫陳雲,個子小,身體不好,兩個月感冒一次。過去好比是在上海永安公司門前擺小攤做小生意的,現在讓我當大公司經理,做大買賣,不知道能不能勝任。今後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

  1949年10月15日至11月中下旬,由於投機資本興風作浪,新生的共和國經歷了開國後的第一次物價大漲風。一組在上海拍攝的照片,展現了陳雲臨危受命赴上海解決財經問題的情景。上海灘上,陳雲平息了“六月銀元風波”,打勝了“十一月的棉紗之戰”和“糧食之戰”,三戰皆勝,穩定了全國物價。毛澤東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意義“不下于淮海戰役”。

  統一全國財政經濟、穩定金融物價、調整工商業、恢複國民經濟、進行生産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新中國成立後,陳雲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實際措施。

  手拿稿紙,頭戴眼鏡,身穿黑色中山裝……一張放大的照片,留下了那個歷史瞬間:1955年3月,陳雲在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會議上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陳雲不僅主持編制了“一五”計劃報告,而且為組織實施傾注了大量心血,哈爾濱鍋爐廠、長春一汽……全國無數地方都留下了他調查研究的足跡,而許多現實問題也促進了陳雲對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思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陳雲為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調整和恢複國民經濟,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他,大膽探索計劃與市場的關係;是他,1979年3月和李先念聯名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用兩三年時間依照按比例發展原則調整國民經濟的比例關係。

  “寶鋼……上了馬就幹到底,只能幹好”“我同意開放十四個沿海城市。經濟特區要有拳頭産品”“要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陳雲還在黨建、特區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軍隊建設和統一大業等方面殫精竭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意見。

  光明磊落的共産黨人

  中組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黨中央副主席、中紀委第一書記、中顧委主任……陳雲的一生波瀾壯闊,在許多領域為共和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展覽通過一張張圖片、文物展現了一位共産黨人的崇高風貌和磊落情懷。

  在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名陳雲為黨中央副主席。這是因為,在毛澤東的眼裏,陳雲“比較公道、能幹,比較穩當,看問題有眼光、尖銳,能抓住要點”。

  “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寫于1957年的這幅題詞,真實反映了“比較穩當”的陳雲一貫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反對急躁冒進。1958年,在毛澤東的支持下,他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一起,為克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的消極後果提出了一系列正確政策和果斷措施。1961年起的國民經濟調整時期,陳雲系統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對國民經濟的恢復起了重要指導作用。

  “我們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研究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決定政策。所有正確的政策,都是根據對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而來的。”重視調查研究,講求實事求是,是陳雲的一貫作風。展覽上一張紅色的大表格,詳細介紹了陳雲從1949年到1961年間所作的8次重要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

  特定歷史年代裏,“資本主義”曾經是個讓人心驚肉跳的字眼。然而,早在1973年6月,陳雲同志就曾提出:“不研究資本主義,我們就要吃虧。不研究資本主義,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場中佔有我們應佔的地位。”

  陳雲從小就喜歡聽評彈,十分關心評彈事業的發展,評彈界尊稱他為“老聽客”。他鼓勵評彈界要“出人、出書、走正路”。展覽的一個櫥窗裏,展出了陳雲學唱評彈的曲譜和琵琶,琵琶上的文字是反寫的:原來,陳雲是在對著鏡子學習。

  喜歡站著懸空用毛筆練寫大字;喜歡竹,每到杭州,必遊雲棲……真實感人,可親可敬,這是整個展覽給人留下的印象:作為20世紀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偉大歷史創造活動中的傑出人物,陳雲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我只是適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點事,如此而已。”而這句話,正是陳雲對自己一生的精彩概括。(完)

責編:李菁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