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彈詞《青春之歌》的意見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3日 16:42)
(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就已聽過的彈詞《青春之歌》十二回看,其中《書店》、《公園》等回是比較好的,有穿插,不使人感到單調。其餘的還要加工。彈詞不能只是將故事説一説,唱一唱就行。不能光是骨頭,還要有肉。劉天韻説《求雨》,怎樣看皇榜,有許多穿插,有各色各樣的人物,不同的面貌、性格。徐雲志説《大鬧明倫堂》(1)也是這樣。過去説書,為了分清人物,採用啞喉嚨、口吃等表現手法,現在藝人怕侮辱勞動人民,不敢用。我看,在流氓等反面人物身上,還是可以用的。在勞動人民中間,也不妨試一試。這次聽《武松 殺慶》,增加了橋頭賣酒的人、運稻草的人,這就有了發展,豐富了一些。評彈《水滸》是新編的,還要加工,可以內部先試驗,先排練。加工需要時間,但是,不加工是不行的。現在有些新書加工不夠,變成了表故事,加上話劇對白,再加上唱篇,缺少噱頭。哪怕是乒乓球比賽現場的廣播解説,也要插入一些輕鬆的噱頭,不能光是一比二、二比三、三比四。
評彈是群眾性的藝術。群眾喜歡故事有頭有尾,人物的結局要好。因此,過去的書中常有“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奉旨完婚大團圓”這一套。《楊乃武》(2)説了四十年,結局還是冤獄平反。秦紀文説《孟麗君》,也是從頭到尾連貫,好人得善終。聽眾有這種心理,好人不怕落難,卻要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傳統書目大都如此。比如《描金鳳》、《落金扇》(3)、《三笑》、《雙金錠》(4)、《珍珠塔》等,主人公最後都勝利了。這中間當然包括著落後思想的成分,但也是一般群眾的普遍心理。戲和書不同。苦戲看三小時可以,以悲劇結束的中篇書,聽二三小時,也還可以,就是長篇書不行,不能連聽七八天儘是好人倒楣。現在新編的節目大都採自新出的長篇小説。這些長篇小説,大都是寫過去的幾個革命階段的事跡,反映了艱苦鬥爭的時代。我們今天的作家,大體上也只能寫出這樣的書來。但是也可以考慮,是否必須寫得那樣苦?至於彈詞,則可以少死一些人,主人公可以不死。這樣才代表了人民群眾的願望,也合乎客觀事實。革命的確艱苦,但革命實際上獲得了勝利。有人犧牲了,但是六億人民勝利了,勞動人民勝利了,無産階級勝利了。故事以勝利結尾,不正是符合歷史規律嗎?每一個革命時期都死了人,都很苦。我們需要這樣題材的書,來教育青年,使他們不致忘記歷史,使他們懂得政權來之不易。但是,不能只寫流血犧牲這一面,還要寫勝利這一面,以鼓舞人民。《林海雪原》中楊子榮的原型實際上死了,但小説裏沒有寫他死,這樣寫好。既然小説可以虛構,你改編為評彈,為什麼不可以再虛構?把實際上死的,説成不死,是合乎歷史規律的,因為個人犧牲了,但是階級勝利了。今天存在的人,不光是他們自己,而且代表了犧牲了的同志。
你們準備將《青春之歌》中的盧嘉川改成不死,讓他貫穿到底,我贊成。但是,如果把余永澤也貫穿到底,始終作為林道靜的對立面,我不贊成。余永澤大概是胡適這一派,由他來代表革命的主要對立面不太適合,主要對立面應該是蔣介石那一路子人,如書中憲兵三團的蔣孝先等。改編必須加些東西。《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打虎進山》一回,《真假胡彪》一回,都加了不少東西,加得好。把小説改編成評彈必須做三件事:減頭緒,加穿插,變人物(即張冠李戴)。現在一般的改編情況是敢減不敢加。在評彈中聽起來覺得好的東西,如果放在小説裏,就覺得嚕囌。王少堂的《武松》,聽起來好,你看整理的本子,就看不下去,而現在整理的字數,比他説的還要少一半。反過來,如果照著小説原本説起書來,你就感到乾巴巴沒味道。小説和評彈是兩種文藝形式。但是,評彈中的有些東西,還是值得小説家借鑒的。《水滸》之所以寫得好,得力於評話。秦紀文改編《孟麗君》,解放前後共三十年,經過三收三放。先是減,線索是貫穿一氣了,但枯燥乏味。後來加,挖空心思想噱頭,看《笑林廣記》等書。這時發現加得又太多了,喧賓奪主,於是又減。經過幾次反復,現在差不多了。從小説改編成評彈,加工是必要的。《珍珠塔》大約説了一百年,經過許多藝人的改編,演唱次數可能在一千遍以上。馬如飛一個人就加工了幾十年。青年演員要多聽説表好的傳統節目,像劉天韻的《求雨》、《老地保》(5)等。有經驗的藝人應該寫一些他們藝術創造的經驗,讓青年們學習。現在,老藝人要麼不寫,要寫就是寫解放以來受到黨的教育,如何得到了改造,如何感謝等等一般的東西。最近有些戲曲演員開始寫一點經驗心得,這樣好,可以使大家知道他們怎樣從事藝術的艱苦勞動。藝術需要不斷加工。這次聽《禮拜天》(6),已經加了一些新內容,加得好,現在這個節目能説三十分鐘了。《模範保育員》比《一定要辦好》加工得好,但還不夠,比《禮拜天》差。你們要加工得好,必須多想,哪怕在走路的時候也要想,隨時注意,看有些什麼東西可以加進去。要從現實生活,從歷史資料,從傳統書目,吸收東西。你們要增加知識,多看些東西,以擴大眼界。
改編加工是件不容易的工作,需要時間。我曾經要求過用三年工夫改好一部書,現在看來,還要“追加預算”,每年只求改好一兩回,改十年就差不多了。不要怕失敗,不要怕犯錯誤。能打勝仗的將軍,一定是打過敗仗的。
總括起來,我的意見是三點:一是要有穿插,二是要改得適合於評彈的特點,三是眼光要看得遠些,要用較長的時間去琢磨。
* 這是陳雲同志同文化部負責同志、上海市人民評彈團的同志的談話。
注 釋:
(1)《大鬧明倫堂》,是彈詞傳統長篇《三笑》中的一段,敘述祝枝山與徐子建評理的故事。
(2)《楊乃武》,是彈詞傳統長篇書目。故事敘述楊乃武被誣殺死小白菜的丈夫葛小大,屈打成招,問成死罪,後來其姊楊淑英進京告狀,終得平反。
(3)《落金扇》,是彈詞傳統長篇書目。故事敘述明代官宦之子周學文,拾得陸慶雲遺落之金扇,由好友孫讚卿設計,喬扮女子,賣身陸府,遂能與陸慶雲私訂婚約,後幾經週折,終成眷屬。
(4)《雙金錠》,是彈詞傳統長篇書目。故事敘述揚州王玉卿曾以一雙金錠為聘,與太倉黃恩之女訂有婚約,後來黃恩悔婚,誣玉卿因姦殺婢,問成死罪,移解蘇州。玉卿妹夫十三太保龍夢錦聞訊趕往蘇州,大鬧轅門,終使玉卿脫罪,與黃女成婚。
(5)《老地保》,是彈詞傳統長篇《描金鳳》中的一段,上海市人民評彈團集體整理成中篇,乃劉天韻演出的代表書目之一。故事敘述書生徐惠蘭被誣殺人,定成死罪。老地保洪奎良發現徐不是真兇,力辯其誣,反被革職,他便開設茶館,大講冤枉,後遇欽差白溪,洪代徐告狀,得以申雪。
(6)《禮拜天》及下文的《模範保育員》、《一定要辦好》,都是解放後創作的現代題材的短篇彈詞。
責編:李菁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