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首頁

黃仁宇的幽憤與誤信

------評《黃河青山》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4日 16:56

  初讀《萬曆十五年》,如受電擊,至今記憶猶新。只是到了將近20年後的今天,我們讀到黃仁宇的學術自傳《黃河青山》,才知道當大陸這一邊正把他炒熱之時,正是他在大洋彼岸備受冷落之際:一所北美大學,而且是一所很小的大學,剛好把他解雇,從此他基本與學術主流絕緣,只能在幽憤狀態下完成他後期的著作。

  今日在世的歷史學家,大概沒有一個人在進入學院大墻前積累有那樣深厚的底層經歷,也沒有一個人能援引這些經歷為資源,在大墻內別開生面,創獲那樣多而且獨特的學術成果。我不贊成學界內部那些以正宗自居者,動輒以“野狐禪”貶稱他人。但在讀完黃仁宇幾乎所有史學著作之後,確實也産生了一些遺憾。

  比如説,他的現代化就是實現“在數字化上的管理”,言簡意賅,確實精彩。問題出在落實上。他認為,中國20世紀的兩個歷史巨頭,就分別實現了這一歷史長程的合理要求:蔣介石創建了一個現代社會必須的上層結構,毛澤東創建了一個現代社會必須的底層結構。他用以論述蔣介石歷史長程合理性的內容,基本上是他個人經歷過的抗戰與國共內戰,而如果把歷史觸角再延長一節,從蔣介石的北伐開始,可能就難以這樣説?從辛亥至北伐,南北政府皆以中央自居,要武力統一,而長江、珠江乃至黃河沿岸各省則堅持聯省自治。聯省自治運動中,最出色的是湖南與浙江,已經具備完整的省憲。聯合各省憲,再授權組織中央政府,是辛亥革命“驅逐韃虜,建立合眾政府”的最終理想。蔣介石北伐的第一步是侵入湖南,驅散湖南省憲;北伐功成,則驅散江蘇、浙江省憲,雖勝不武。此後才有定都南京,開始黃仁宇念茲在茲的“現代化上層結構”。但是這一“結構”的第一環,就落入中國舊曆史的窠臼:“秦王出,六王畢,四海一”。

  從《黃河青山》中可以判斷,黃仁宇對大陸後來的情況是隔膜的,但是很關心。因為太關心,只能從“文革”中能有幸來“參觀”然後再出外宣傳的那些“高等華人”那裏誤聽誤信。應該臉紅的是那些“高等華人”,其中不乏今日又改口宣揚改革奇跡的這個家、那個獎的獲得者。從“文革”到改革,他們都是“喜鵲嘴”,就這麼一路“唱”過來,卻不反省從“文革”到改革,完全是兩個相互否定的時代。一代史家,瑕不掩瑜,更何況輕信畢竟是最可原諒的失誤。只是黃先生泉下有知,昨日喜鵲翻新曲,幽憤之餘,也只能嘆息而已。(作者:朱學勤)

(編輯:李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