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小平故里尋偉人之初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9日 16:03
尋偉人足跡 奏時代強音
在剛剛度過我們黨83歲生日的時候,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即將到來。今年8月22日,是一代偉人鄧小平誕辰100週年紀念日。
鄧小平把畢生心血和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立下了永載史冊的功勳。為隆重紀念一代偉人鄧小平,表達南粵人民的衷心愛戴和深切緬懷之情,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大型系列報道:“珠江行———尋訪小平足跡”。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的一生,歷經艱難曲折但矢志不移,是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鬥、波瀾壯闊的一生。在革命年代,鄧小平走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共同締造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在建設年代,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鄧小平力挽狂瀾,撥亂反正,華夏大地第一次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
珠水長流,畫卷先掀。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南粵大地展開了騰飛的翅膀。滔滔珠江水,見證著廣東的偉大巨變。12年前,小平再到南海邊,撥雲見日,掀起新一輪影響中國前途命運的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大潮。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廣東人民和珠江一起,見證了一個個春天的故事,對小平有了更加特殊的感情……
珠水長流,藍圖再展。廣東提出的“泛珠三角”宏偉構想,正在一步步實現,廣西、四川、江西……當年偉人曾經走過的山山水水,如今,都和珠江的脈搏緊密相連起來了!帶著綿延不斷的珠江情,我們追尋小平一生的革命足跡,我們傾力追尋一代偉人尋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革命奮鬥歷程。
懷著崇敬之情,我們尋訪小平足跡。
我們走進四川廣安,追尋小平的童蒙歲月。靠著北山小學堂斑駁的窗欞,仿佛又聽到幼時小平瑯瑯讀書聲;眺望東門碼頭,彷彿又見到小平負笈法蘭西,從此霧靄茫茫的中國大地上,佇立起一個少年挺拔的身影。
我們走進廣西百色、江西瑞金和大別山等革命老區。從百色起義創建紅軍根據地,到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小平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縱橫馳騁、南征北戰的一幕幕,其氣魄足以壯山河。
我們走進重慶,追尋小平解放大西南、建設大西南的崢嶸歲月。
我們走進江西南昌,在市郊那條著名小道上,感受小平在十年浩劫艱苦歲月中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驅散陰霾,神州春回大地!在共和國的關鍵歷史時刻,小平撥亂反正,把中國帶進了改革開放的新里程。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廣東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小平的親切關懷。我們將沿著小平在南粵大地留下的足跡,走進廣州、深圳、珠海、中山、順德等地,重溫東方風來滿眼春那一個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小平的聲聲叮囑,尤在耳邊……珠水長流,懷念綿綿。(李桂文、陳翔)
85年前,一位15歲的少年在四川廣安縣城的東門碼頭坐船離開,後來踏上革命征程,從此再也沒回過故鄉———這位少年就叫鄧小平,一個讓億萬中國人深為驕傲的名字。85年後的今天,在小平百年誕辰前夕,本報記者奔赴四川廣安,追尋小平童年逸事、少年時光:捧著鄧家百年老井汩汩溢出的清澈泉水,仿佛又見到那個經常幫助母親到井邊提水洗菜的少年;靠著北山小學堂木墻課室斑駁的窗欞,仿佛又聽到當年那個被老師誇獎“日後必成大器”的學生的瑯瑯書聲;眺望東門碼頭,彷彿又感受到那個負笈法蘭西追尋革命真理的少年離開故土那一刻的依依不捨……
本次採訪得到廣安市委宣傳部大力支持
□故居故人新見聞 淡氏“農家樂”表弟説小平
7月22日中午11時多,太陽猛烈地照在“淡氏農家樂”的招牌上,穿著背心短褲、黝黑墩實的淡文全正急急忙忙地從廚房裏捧出一碟調好的拍黃瓜,不好意思地對記者説:“老弟,現在忙喲,吃完飯我們好好嘮一嘮!”淡文全是小平的表弟,其父淡以興為小平幺舅。
自覺不給“小平表哥”丟臉
淡家的客廳裏,懸挂著1986年小平、卓琳和淡以興夫婦在成都的黑白合影。十多年過去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經過了簡單裝裱,成了這個客廳裏最引人注目的陳設。大凡進來吃飯的人,都要站在相片前端詳一番。
吃過噴香的麻辣魚,68歲的淡文全憨笑著盤腿坐在記者面前。廣安區委的同志介紹説,百多年來,鄧淡兩家關係相當密切,特別是淡以興和小平,可謂親如骨肉。淡文全出生時,小平已離家多年,雖未見過這個表哥,但幾十年來聽著父親淡以興反復念叨,淡文全對小平表哥在故鄉的事也非常熟悉。
如同自家姓氏,淡文全的生活過得相當平淡,長守故居,農家本色依然。在鏡頭和採訪機面前,老漢毫無造作之勢,只管自個訴説著“小平表哥”。雖然沒見過面,可他相當自覺地“不給表哥丟臉”。
自定“不能擺資格”的鐵律
今年初,老漢和幾個子女一商量,大家都掏點錢,籌了3萬元,一家子齊上陣,“淡氏農家樂”紅紅火火開起來了。大家把家裏房間騰出來,擺幾張桌子,鋪幾張床,給過往旅客方便,自家也靠手藝掙點錢。最近來的人很多,老漢就催促家裏人勤快點,菜才能上得早。
做著自家的小生意,淡文全很愜意。“別的我不懂,最主要是咱家不能擺資格。”他給自己定了這麼條鐵律。最後,老漢誠心誠意地對記者説:“你們是廣東來的記者,小平發展沿海、富國強民的思想,我們真的很贊同,我們都高興。我們現在日子也隨之富起來了嘛。”
南巡時表侄女在粵打工
記者在淡文全家採訪時,還了解到這麼一段插曲:1992年,淡文全18歲的小女兒淡明慧跟著一幫小姐妹,輾轉來到東莞龍崗,在一間玩具廠打了一年多的工。如今已成家育女的淡明慧有點害羞地對記者説:“在廣東掙不到錢就跑回家,我還大哭了一場呢。”
回來後過了好些時間,淡明慧才聽説她在廣東打工時,88歲的小平表叔剛好也到了廣東,併發表了南巡講話。
□尋訪偉人少年時 村裏第一個爬神道碑的娃
百年誕辰前夕門前鐵樹開花
從廣安市出發到位於市郊的牌坊村小平故居,要走六七公里的路。這是一個白墻灰瓦的三合院,共有17間房子。院子正門口,南北兩邊一雄一雌兩棵鐵樹傲然聳立。記者走上前,驚奇地發現南邊的雄鐵樹居然開了一朵狀如寶塔的花,堅實挺立,直指天穹。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這兩棵鐵樹最早開花是在1978年鄧小平第三次崛起中國政治舞臺的時候。今年恰逢小平誕辰100週年,雄鐵樹再一次“心花怒放”。據介紹,自從小平故居鐵樹開花以後,廣安人種鐵樹成為時尚。
童年小平就住在鄧家老院子北邊的廂房。在中間的一個房間裏,陳列著一張做工精細、古色古香的雕花木床。1904年8月22日,小平就誕生在這張木床上。“這床是用柏木做的,”管理人員説,“本是小平生母淡氏的陪嫁物”。和很多舊時的婦女一樣,小平的母親淡氏靠自己的勤勞善良支撐起整個家庭。鄧小平曾深情地説:“當時那個家庭能夠維持下去,全靠母親。”
走出後院,屋後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這是鄧家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據村裏的老人説,小平小時候最喜歡到竹林裏玩耍。
鄧家老井水溢出地面0.6米
穿過鄧家大院,沿著南邊的青石板路大概走百來米,就可見一泓形似彎月的荷塘。荷塘的旁邊是一口老井,這就是遠近有名的“鄧家老井”。説起來“鄧家老井”的來頭還不小,據村裏的唐永谷老人介紹,這口井是明朝時鄧家遷入廣安時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小平就是喝這口井的水長大的。現在周圍的農戶都搬進了農民新村,用上了自來水,但這口老井仍在汩汩流淌。
據説小平小時候經常幫助母親淡氏到井邊提水洗菜,夏日時節他最喜歡用涼沁沁的井水衝浴。經歷數百年滄桑,古井泉水捧在手裏依然清亮透徹,記者當場用井水泡了一杯碧螺春品嘗,發現果然水質純凈,清潤可口。更奇特的是,那井水的水面,竟高出附近地平面0.6米。而井臺沿只要砌高哪怕是1厘米,井水馬上就會停止外溢。為什麼會這樣?現在還是一個謎。
膽大“賢娃子”敢爬“烏龜碑”
沿著青石板路往東走,不遠就看到一塊石碑。這是清朝嘉慶皇帝為表彰鄧小平先祖鄧時敏的功德賜造的“神道碑”,同時賜造的還有一座“德政坊”,牌坊村便因此得名。由於碑立在上,村裏人平常就叫它“烏龜碑”。
説起“烏龜碑”,小平的表弟、68歲的淡文全給記者講了一段古:他父親是小平的幺舅舅,比小平大一歲,雖是兩輩人,小時他們耍起來相投得很哩。烏龜碑是皇上下旨建造的,那時的人都不敢在旁閒逛,更不敢對烏龜碑做不敬的事,説是會受懲罰。小平從來不信這個,膽子很大,就愛到這裡耍。
有個夏天的晚上,小平約了幺舅舅和幾個小夥伴玩瞎子捉迷藏。蒙眼的小夥伴東摸西摸把其他人都找出來了,可就是找不到賢娃子(小平小名)。最後小平大叫一聲“啊”,從烏龜碑上跳了下來,把大家都嚇了一大跳,誰也不會想到他躲在上面呢。據傳,小平是第一個敢爬神道碑的娃。(本報特派記者 李桂文、陳翔)
廣安廣東 心相連情相牽
四川廣安是鄧小平的故鄉,也是“珠江行———尋訪小平足跡”的第一站。
鄧小平“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的囑託,如今已成為現實:曾經以“窮”出名的小縣城,現在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城。作為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域的輻射地,廣安的經濟發展與廣東也日益密切。在廣東的打工經驗讓回鄉的廣安人找到了致富的門路,甚至開出租車的年輕人也能給你來幾句地道的粵語。而“廣東管理”經驗輸入鄧小平紀念館,更使這裡人氣旺盛。 “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1986年,小平在成都和廣安縣領導談話時,留下了這個囑託。
7月21日,記者找到了時任廣安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的王仁全。老人搖著扇子回憶,當時縣裏領導向小平彙報了廣安的發展情況後,小平説:“這些年,廣安有發展,人民生活有變化,但是程度還不高。你們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
家鄉發展不搞什麼特殊
為了小平的囑託,廣安人一直在努力。現在,廣安GDP增長速度已由全省倒數第二躍居至全省第一,已把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這兩個國家級榮譽攬入懷中。小平上中學時常走的泥土路,現在已成了寬達百米的思源大道。
廣安市委書記譚力介紹,小平在世時,家鄉也多次想要“特殊政策”。小平就一句話:家鄉的發展不搞什麼特殊。廣安人漸漸明白了,作為偉人的家鄉,這本身就是一個優勢。
記者在廣安街頭看到,最常見的出租車是東風雪鐵龍。街頭車來車往,等輛空車卻不容易。好不容易截到一輛,司機會意地笑笑:“等急了吧。這兒的士不少,可客也旺著哩。”難怪,起步價3元,每公里1元,坐起來舒舒服服,已成了不少市民的代步工具。
“廣東管理”攪熱小平故里遊
這位姓李的司機説,他還在惠州鞋廠打過10年工呢。前些年攢了錢回廣安,買了東風雪鐵龍跑出租,一個月能掙兩千多元。李司機説,十幾年前跟他一樣到廣東闖蕩的年輕人“厲害著呢”,現在廣安發展不錯,不少夥伴都回家了,帶來了在廣東學到的經驗,用在廣東掙到的錢,為家鄉建設旺一旺火!
走在廣安街頭,還真能聞到點廣東的味道。夜市最旺的美食廣場,有個大檔口,
正賣著油亮油亮的滷味,一個滷水鵝翼3塊錢,一碟滷水豬手10塊,生意火得很,一問,也是老闆從廣東學來的。
到廣安,鄧小平故里是遊覽的第一大熱點。據介紹,鄧小平故居保護區是廣安市于2001年8月設立的,近30平方公里。幾年來“我為小平故里植棵樹”活動得到廣泛響應,如今走進小平故居保護區,一片鬱鬱蔥蔥,完全是一個天然的紀念館。而將於下月揭幕的全國首個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由中共中央批准修建,佔地約10畝,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建設總投資1.17億元。在小平故居採訪時,記者意外發現管理團隊居然來自廣東。
“小平故里的建設一流,需要一流的管理團隊!”深圳錦繡中華發展有限公司管理團團長、鄧小平紀念館副館長王旦生告訴記者,廣安請他們來看中的就是廣東先進的管理經驗。這個管理團今年2月份進駐廣安,主要負責小平故里的管理經營策劃。
在管理團的協助指導下,極大地提升了鄧小平紀念館的形象,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前來參觀遊覽。今年“五一”黃金週游客入園人數和經營收入都創歷史新高。今年1到7月,購票入園參觀的遊客超過50萬人,實現經營收入1000多萬元。説起“廣東管理”,當地人紛紛豎起大拇指!(特派記者李桂文、陳翔)
歷史的豐碑 思想的寶庫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也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宏偉構想開始實施的一年。為了紀念這位世紀偉人,本報特派記者帶著南粵人民對小平同志的衷心愛戴和深切緬懷,在泛珠三角各省區的熱土上,追尋偉人的足跡,探求歷史的強音。
追尋小平同志的足跡,宛若翻開一頁頁風采依舊的畫冊:華鎣山下,尋常村落,偉人的童年在僻靜山鄉永遠定格;右江之畔,百色城下,25歲青年革命家的音容在青山綠水間清晰浮現;清清贛江,點點星火,年輕的《紅星報》主編留下了筆耕不輟的身影;珠江水急,南海潮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屹立潮頭對燦爛的明天充滿自信……
追尋小平同志的足跡,好似仰望一座座歷史的豐碑:近百年前的廣安小縣,保路運動和辛亥革命的風暴在偉人的心裏播下革命的種子;70多年前的西南邊陲,“紅旗捲起農奴戟”,席捲左右江的革命洪流成為中國現代史上的光輝一頁;20多年前珠江口的小鎮,其崛起的經驗和速度,都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史上最神奇的一段佳話……
追尋小平同志的足跡,就像打開一座豐富的思想寶庫:奔走南贛山水,被“左”傾領導者撤職的“中心縣委書記”,為宣傳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而大聲呼號;漫步“小平小路”,失去一切領導職務的下放幹部,為如何撥亂反正、扭轉黨和國家的命運而反復思索;駐足南海之濱,已到暮年的“退休黨員”,貢獻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財富…… 珠江滔滔,思潮滾滾。百年荏苒,一代偉人已走完波瀾壯闊的一生,離我們遠去;功在韆鞦,鄧小平理論的思想精髓仍激勵著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大步邁進。(評論員 曹辰)
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