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忘記,1978年12月,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揭開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的序幕,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
在他倡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改革大潮洶湧澎湃。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改革,以神奇般的魔力,使古老的中華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正如一首歌頌小平同志的詩所寫:“於是才有了鳳陽花鼓,敲響農民走向市場的節拍;才有了深圳神話,十年完成一個世紀的跨越…”
1992年春天,鄧小平再次來到海邊,像一位舵手,又一次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航程。
——改革開放膽子要更大一點,思想更解放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
被稱為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以他大海般的氣魄,又一次在中國大地掀起改革開放的巨瀾。
飛機盤旋,鮮花伴著骨灰,撒向無垠的大海;
大海嗚咽,寒風卷著浪花,痛悼偉人的離去…
歷史不會忘記,1979年大年初一,鄧小平最後一次越洋過海訪問美國。這次出國距他少年時飄洋過海勤工儉學,整整59年。
風風雨雨,滄海桑田。飽經憂患的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的磨礪,太多的坎坷,太多的苦難。閉關自守,必然帶來停滯、貧窮、愚昧和落後。
——任何國家要發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
——太平洋再也不應該是隔開我們的障礙,而應該是聯絡我們的紐帶。
鄧小平以巨人之手,將封閉的國門打開。
位於南海邊上的深圳、珠海,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道風景線。1979年4月,他提出了興辦經濟特區的大膽設想,鼓勵創業者“殺出一條血路來”。國門打開了!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開放的大格局已經形成,古老的中國終於向世界敞開了博大的胸懷。
飛機盤旋,鮮花伴著骨灰,撒向無垠的大海;
大海嗚咽,寒風卷著浪花,痛悼偉人的離去…
海天相接,碧波相連。
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祖國的萬里海疆。小平回眸應笑慰。他開創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處處氣象萬千,後繼有人,大有希望。
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香港、澳門。小平回眸應笑慰。他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即將成為現實。香港回歸即在眼前,澳門回歸指日可待。
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台灣。小平回眸應笑慰。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他也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心願,骨肉同胞終有一天會團圓。
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小平回眸應笑慰。海外僑胞為祖國在改革開放中騰飛而驕傲;各國政要和人民盛讚小平:“二十世紀罕見的傑出人物”、“本世紀公認的世界級領袖”、“鄧小平的影響超時代超國界”…鄧小平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
骨灰撒大海,鮮花送偉人。
11時50分,專機盤旋著向大海告別。
透過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從那永不停息的濤聲中,人們仿佛又聽到了震撼過無數人心靈的聲音:
“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民的事業是永恒的。
如同一朵浪花,他從故鄉的山溪流入嘉陵江、長江,然後穿雲霧,過三峽,奔騰而下,經過九曲十八折,最終匯入浩瀚的大海…漫長的征程,昭示著一個樸素的真理:敢向時代潮頭立,滄海一粟也永恒。
鄧——小——平
一個銘刻在億萬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他在大海中得到永生!
(原載《人民日報海外版》1997年3月3日 新華社記者 何平 劉思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