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深情回憶 > 正文

李德生:偉人的膽識和胸懷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5日 16:15

  在1997年春節前後的這段時間裏,我每天的主要活動,一是閱讀《偉人鄧小平》這本書,二是收看《鄧小平》這部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小平同志在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建立了永不磨滅的豐功偉績,為中華民族的史冊譜寫了極其光輝燦爛的篇章。小平同志是舉世公認的一代偉人,沒有他,中國就不會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想到這些,我的心情總是久久不能平靜,更加激起了對小平同志的愛戴和崇敬。2月20日淩晨,驟然傳來鄧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我頓時視線模糊,陷入無限悲痛之中。

  在我的一生中,對小平同志有著特殊的感情和印象,其中有兩個階段尤為深刻。

  從1938年初至1950年底,我一直在小平同志領導的部隊當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在逐鹿中原的歲月裏,我不知聆聽了小平同志多少次講話和指示,看了他多少份電報和文件,參加了他指揮的多少次戰役和戰鬥。大量的事實反復證明,小平同志是一位大智大勇、出類拔萃的卓越領導人,是黨中央、毛澤東同志正確領導的代表,他和中華民族的勝敗興亡、千百萬將士的喜怒哀樂是緊緊地連在一起的。

  1938年1月,小平同志擔任我們一二九師政委,和劉伯承師長開始了長達13年之久的親密合作,演繹了“劉鄧不可分”的歷史佳話。在我們的心目中,鄧小平同志是可敬可信又可親的老政委,他和劉伯承司令員是兩株緊緊相連的參天大樹,是我們崇敬的劉鄧首長。他們珠連璧合,運籌帷幄,叱吒風雲,導演了一幕又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歷史活劇。其中,有許多事是我親身經歷的。

  1945年10月,長達8年的艱苦抗戰的硝煙剛剛散去,蔣介石下山“摘桃子”,劉鄧指揮我們太行、太岳和冀南3個縱隊勝利地進行了上黨、平漢戰役(即邯鄲戰役),給了獨夫民賊蔣介石狠狠一棒。全面內戰爆發後,劉鄧大軍在隴海路南北先後9次與國民黨軍較量,九戰九捷,打出了劉鄧大軍的赫赫威名。1947年6月,蔣介石採用“啞鈴戰術”,調集重兵進攻陜北、山東解放區,劉鄧胸懷全局,勇挑重擔,義無反顧地舉刀砍向老蔣的“啞鈴把”,揮師強渡黃河,實行中央突破,鏖戰魯西南,一舉殲敵9個半旅,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千里躍進大別山,把戰爭引向蔣管區。以後,率部逐鹿中原,激戰淮海,突破長江,進軍大西南,為徹底摧毀蔣家王朝,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歷史證明,劉鄧和一二九師、晉冀魯豫軍區、中原軍區和第二野戰軍的輝煌業績是緊緊相連的,假如沒有劉鄧的統帥和指揮,這支英雄部隊的歷史也許是另一個樣子。

  新中國成立後,小平同志到中央工作,我仍在軍隊中,互相接觸的機會少了。後來,在“文革”後期與“文革”之後,小平同志第二次、第三次復出,我又有幸與他有了較多地接觸。除了一起開會,我曾多次到他的家裏拜謁;我調瀋陽軍區工作後,他5次到東北,每次都和我親切談話。在這些交往過程中,小平同志以馬克思主義者的博大胸懷,以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的超人膽識,高瞻遠矚,縱論天下大事,暢談黨、國家、軍隊的建設,充分表現了一代偉人的氣度和風範,使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強烈的震撼。

  1974年冬,我從瀋陽到北京參加政治局會議,專門去鄧小平同志的住地看望他。同時,也是為了向小平同志反映原二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同志工作的事。王近山同志在革命戰爭年代是一位全軍聞名的有赫赫戰功的戰將,許多老同志都反映,希望能在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為他安排一個適當的位置。那一天,天氣晴和,小平同志精神爽朗。他熱情地和我握手,興致勃勃地談起了二野的歷史。我説,那時我在六縱十七旅工作。他講,曉得曉得,定陶戰役打大楊湖,我和伯承同志到了你們十七旅安陵集指揮所。1947年冬,我和李達同志帶領前線指揮所,和國民黨部隊在大別山轉圈圈,你們十七旅一直掩護我們。淮海戰役南線阻擊戰,你們部隊表現不錯。當談到二野的幾員虎將時,鄧小平同志邊在胸腹前打弧形手勢邊説,陳錫聯同志胸襟開闊,肚量大,能打仗;王近山同志敢打硬仗,很猛。我向他反映了王近山同志的處境和老同志們的意見,他連聲讚道,説得對,説得對,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任何時候不能忘記在革命戰爭年代作出貢獻的同志。人大常委會的人選,中央討論過了,大概沒有軍隊代表的位置了,我來告訴劉瀾濤,建議給王近山安排當全國政協常委。我聽了很感動,當時鬥爭形勢那麼複雜,小平同志工作那麼忙,為了一位老同志的工作,發揮他的作用,想得那麼週到,真是令我感動。後來王近山同志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這使我聯想起,小平同志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總是從黨和人民的事業出發,關心幹部、愛護幹部,對幹部知人善任,愛才如寶,使人盡其才。他第三次復出工作後不遺餘力地解放幹部,落實政策,高度重視和發揮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全身心地培養和扶植革命事業接班人,這是他一貫思想的實際體現。那次談話,小平同志還講到了當時的形勢和今後的工作。他不無憂慮地説,現在,各方面的問題不少,要抓,要解決,軍隊也一樣,要克服派性,加強團結,增強組織紀律性。

  再一次談話是1977年春,我到北京西山看望葉劍英同志。其時,鄧小平同志被又一次打倒後還未平反,葉帥將他從解放軍總醫院接出來,也住在西山。葉帥對我説:“你去看看你們的老政委。”這當然是我的心願。我見到小平同志雖然面容有點消瘦,但自信、達觀、剛毅,有一種堅不可摧的氣度。他一邊和我握手,一邊讓座,並問我這次因何到北京來。我作了回答,並問了他身體和飲食起居情況,希望他保重身體。在近。1個小時的會面中,小平同志侃侃而談。他説,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群眾運動力量很大,個人是微不足道的。我聽得很明白,他所講的是,人民的革命潮流是不可抗拒的,沒有全國億萬人民的力量,就不會有“四五”天安門悼念活動,就不會有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

  這兩次談話,正是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遭受第三次嚴重挫折的前後。前一次談話,小平同志第二次復出工作還不久,“文革”極左思潮進一步氾濫,猖獗一時的“批林批孔”運動尚未平息,周恩來總理病重,“四人幫”圖謀利用籌備召開四屆人大的機會篡奪權力,形勢非常嚴重。小平同志下定決心,力挽狂瀾,對“文革”以來造成的嚴重混亂局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同“四人幫”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這種義無反顧、頂風逆浪的精神,這種不怕被再一次打倒、置個人安危得失于不顧的大無畏氣概,充分展示了他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宗旨,以天下為己任的無産階級革命家的胸懷。後一次談話,小平同志工作尚未恢復,可他的談話,沒有涉及個人一個字,所想的講的都是人民群眾。這説明,領袖和群眾的心是相通的。由此,我不禁想起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鄧政委關心群眾的往事。

  當時,剛進大別山,我們前有阻敵,後有追兵,遠離解放區,沒有後方保障,環境極其艱苦。當地廣大人民群眾,由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主力部隊曾3次撤離大別山,飽受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欺淩,對我軍這一次能否在大別山長期堅持鬥爭還持觀望和懷疑的態度。在這種情形下,部隊怎麼樣才能站住腳跟呢?小平同志明白地告誡大家:大別山的鬥爭,像一輛車的兩個輪子,一個是消滅敵人,一個是發動群眾,要讓兩個輪子同時轉動起來,我們才能獲得勝利。嚴守紀律,關心群眾,這是關係到我們能否在大別山生根的大事。破壞紀律,脫離群眾,是自掘墳墓。小平同志的話,如千斤重錘一下下敲擊著幹部戰士的心。大家牢記鄧政委的指示,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自覺執行群眾紀律,從而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廣泛支持,重建了鞏固的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為逐鹿中原、打過長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紀東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