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寧:論鄧小平同志的建設辯證法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5日 16:00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是革命的代數學,也是建設的代數學。革命要講辯證法,建設也要講辯證法。鄧小平同志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成功地開闢了一條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小平同志的建設辯證法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一)堅持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本身,就體現了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共性——社會主義,個性——有中國特色。
小平同志的巨大歷史功績不僅在於他重申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更重要的是在於他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什麼,中國的具體實際是什麼,並在此基礎上指明了實現二者結合的道路。
小平同志指出:“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發展生産力”,“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産力”,他用“首要任務”、“中心任務”、“第一個任務”、“最根本的任務”等提法,反反復復強調發展生産力。小平同志一開始就抓住了發展生産力這個根本點,來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新的科學概括。此外小平同志指出:“依靠無産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他還指出,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一個公有制佔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樣就把其他不屬於社會主義根本原則和本質而曾經長期被誤認為是社會主義根本原則和本質的東西同根本原則和本質區分開了。
與此同時,小平同志對中國的具體實際也作了科學的具體分析,指出,我國社會生産力的發展還比較落後,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
正是基於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什麼是當今中國的具體實際的實事求是的分析,才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二)肯定與否定的辯證統一。
形而上學的觀點認為,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除此之外,都是廢話。而“辯證法不知道什麼絕對分明的和固定不變的界限,不知道什麼無條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學的差異互相過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適當的地方承認‘亦此亦彼!’,並且使對立互為仲介”(恩格斯)。小平同志的建設辯證法就是如此。
對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他滿腔熱情地肯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同時,他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並不等於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做法。”尖銳地指出我國現行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例如權力過分集中,經濟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效率比較低,不能充分合理地選拔人才、使用人才等。
關於資本主義制度,小平同志認為那裏是兩極分化,弱肉強食,是少數富人的天堂,多數勞動者被剝削被壓迫,中國絕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多黨制、三權鼎立,資本主義文化中腐朽、醜惡、頹廢的東西,小平同志都是堅決反對的。同時,他又指出:“資本主義已經有了幾百年曆史,各國人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發展的科學和技術,所積累的各種有益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我們必須繼承和學習的。”他非常注意研究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經濟、科技、教育事業中好的做法和經驗,注意把資本主義制度下有利於生産力發展的好東西“剝離”出來。他認為有些方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最突出的,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是,把市場經濟從資本主義的外殼中“剝離”出來,説“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三)著眼于普遍聯絡的“前提論”(或“保證論”)。
小平同志一貫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但是他從來沒有説過可以只抓經濟不抓其它,相反,他十分強調要處理好“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的辯證關係。
他説過:“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他説過:“今後一個長時期,至少是到本世紀末的近20年內,我們要抓緊四件工作:進行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打擊經濟領域和其他領域內破壞社會主義的犯罪活動,在認真學習新黨章的基礎上,整頓黨的作風和組織,這是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最重要的保證。”
他説過:我們的現代化建設要取得成功,決定於兩個條件。一個是國內條件,就是堅持現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有一個是國際條件,就是持久的和平環境。
“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的關係,常常表現為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小平同志在不同的時侯針對當時的具體情況,做過不同的論斷,他説過:“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還説過,進行全面的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們黨和國家當前壓倒一切的最艱巨的任務。”又説過:“我們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化建設。”這三個“壓倒一切”是什麼關係呢?應當説,後一個“壓倒一切”(一心一意搞四化建設)是前兩個“壓倒一切”(穩定的環境、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前兩個“壓倒一切”是後一個“壓倒一切”的保證和動力,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四)堅持全面性,反對片面性。
小平同志認為兩個文明建設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在著力批判了只許“抓革命”而不許抓生産的極左的“一手抓”之後,又及時提出要防止只抓物質文明建設,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另一種“一手抓”,主張“兩手抓”。
他説:“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後,一定要致力於發展生産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建設物質文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發展生産力,所以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建設物質文明。與此同時,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産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
小平同志多次講過:“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我們要有兩手,一手就是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一手就是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
關於實行對外開放,小平同志也一再強調要堅持兩手抓:“西方好的東西,應該借鑒、學習。……同時必須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同時,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決抵制外來腐朽思想的侵蝕,決不允許資産階級生活方式在我國氾濫。”
關於對改革和建設的干擾,小平同志也告誡我們要全面認識。他指出,有“左”的干擾,也有右的干擾,“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小平同志提醒我們,必須認識“左”與右的相互聯絡與轉化。“左”的指導思想給社會主義事業造成極大危害,會引起右的思潮;而右的思潮的氾濫,導致動亂,又會幫“左”的思潮的忙。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左”的思想和右的思想的人可能糾合起來,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五)辯證地認識和處理建設進程中的諸矛盾。
關於大局與小局、大道理與小道理。小平同志指出:“考慮任何問題都要著眼于長遠,著眼于大局。許多小局必須服從大局,關鍵是這個問題。”治理國家,這是一個大道理,要管許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許有道理,但是沒有這個大道理就不行。”
關於先富與後富。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小平同志提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這是一個大政策,一個能夠影響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政策”。當這個大政策見到一定成效後,小平同志又及時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我們提倡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也富裕起來,並且使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幫助落後的地區更好地發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
關於膽子與步子。小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另一方面他又指出:“步驟要穩妥,還要及時總結經驗,改正不妥當的方案和步驟,不使小的錯誤發展成為大的錯誤。”“我們確定的原則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 ***
總之,鄧小平同志的建設辯證法具有樸實、凝煉、深刻、全面和實踐性很強的特點。列寧曾經説過,馬克思的辯證法是最完備、最深刻、最無片面性弊病的關於發展的學説,它不容許對事物作孤立的即片面的和歪曲的考察,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光輝,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體系。我們應當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這個科學體系,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人民日報》(京)1994年5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