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發揚民主、健全法制的社會主義
發揚民主是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但是,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歷史上,在我國社會主義的歷史上,都發生過發揚民主不夠,甚至壓制和踐踏民主的現象,例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小平同志總結歷史教訓,提出大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把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小平同志賦予社會主義一個重要內容即是民主,這就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發生過的壓制甚至踐踏民主的“左”的錯誤劃清了界限。小平同志把對人民的民主和對敵人的專政結合起來,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紀律、民主和黨的領導結合起來,這就同社會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極端民主化劃清了界限。
小平同志從來不講抽象的民主。他反復強調,我們只能實行社會主義的民主、人民的民主,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決不能搞資産階級的民主,決不能搞西方的多黨競選、三權分立那一套。他説:“如果我們現在十億人搞多黨競選,一定會出現‘文化大革命’中那樣‘全面內戰’的混亂局面。”(23)他又指出,民主化同現代化一樣,要一步一步地發展,隨著經濟、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斷地發展和充實,匆匆忙忙地搞不行。也不能追求形式上的民主,那樣就“既實現不了民主,經濟也得不到發展,只會出現國家混亂、人心渙散的局面”。“民主是我們的目標,但國家必須保持穩定”。(24)小平同志又把發展民主同保持社會穩定緊密地結合起來。這些,都是從我國國情出發,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説,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等同重要。否則,少數人便可以為所欲為,使多數人的民主權利受到傷害。有了健全的社會主義法制,才能使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切實的保障。在蘇聯,在中國,都有過嚴重破壞社會主義法制的慘痛教訓,有過以言代法的問題。所以從十一界三中全會起,小平同志就十分強調法制建設。早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他指出: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各種必要的法律,並且加強檢察機關和司法機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總之,各種法律“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25)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之後,加強法制建設成為更加緊迫的任務。
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社會主義法制是實行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沒有民主的法制是專制;沒有法制的民主,會使民主得不到保障,或者走向極端民主化。所以小平同志説:“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會主義法制的民主,不要黨的領導的民主,不要紀律和秩序的民主,決不是社會主義民主。”(26)
總之,我們的民主法制建設的目標,就是要在全社會造成毛澤東同志提出、鄧小平同志多次重申的那樣的政治局面:“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
廣泛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都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條件和保障,是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五、兩個文明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應表現在物質文明方面,還應表現在精神文明方面。兩個文明建設都搞上去,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缺一不可。物質文明是基礎,是第一位的,是起決定作用的。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精神文明歸根到底是從物質文明來的。物質文明建設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人民的物質生活好起來,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會有大變化。”(27)
但是,精神文明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對物質文明建設的影響和反作用是很大的。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辯證唯物主義。不能認為,物質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好了。決不能忽視思想教育的作用,決不能忽視各種文化生活對人們精神面貌的影響和作用。小平同志在強調物質文明建設的時候,從來沒有忽略精神文明建設,正是他,針對黨內忽視精神文明的情況多次強調地提出這個問題。早在1985年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他就指山:“我們為社會主義奮鬥,不但是因為社會主義有條件比資本主義更快地發展生産力,而且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和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産生的種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現象。這幾年生産是上去了,但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流毒還沒有減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後絕跡已久的一些壞事也在復活。我們再不下大的決心迅速改變這種狀況,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怎麼能全面地發揮出來?我們又怎麼能充分有效地教育我們的人民和後代?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28)
小平同志指出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抓精神文明,特別是抓思想教育這一手軟。他認為這方面的失誤比通貨膨脹等問題更大,補救起來要困難得多。他説:“最重要的一條是,在經濟得到可喜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沒有告訴人民,包括共産黨員在內,應該保持艱苦奮鬥的傳統。堅持這個傳統,才能抗住腐敗現象。所以要加強對人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艱苦奮鬥。這是中國從幾十年建設中得出的經驗。”(29)他還批評有些同志,多年來“埋頭于具體事務,對政治動態不關心,對思想工作不重視,對腐敗現象警惕不足,糾正的措施也不得力”。(30)小平同志這些話講得多麼中肯,多麼切中時弊,值得我們深思。
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小平同志特別重視理想教育。“四有”中他最強調的是有理想。他在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談話時説:“根據我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鬥,就是靠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我們共産黨人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産主義,在不同歷史階段又有代表那個階段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奮鬥綱領。”(31)這是小平同志作為無産階級革命家積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條真理。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在極端困難的物質條件下,戰勝了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靠的是什麼?很重要的一條,是靠我們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今天,在改革不斷深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立的形勢下,仍然需要、甚至更加需要有崇高的理想,更加需要進行“四有”教育,加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抵制各種腐朽的思想,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一定要使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相適應,相配合,以保證和促進物質文明建設順利而健康地發展。
精神文明同物質文明一樣,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程度,涉及一個國家民族的形象問題,涉及一種社會制度的形象問題。50年代,我們國家很窮,但社會風氣、人民的道德面貌很好,曾經為國外朋友所稱道。即使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這一點。我們自己也為此而自豪,這確實從一個方面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小平同志在1989年9月4日同幾位中共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就這樣説過:“50年代,廣大黨員和人民講理想,講紀律,講為人民服務,愛黨,愛國家,愛社會主義,這樣的社會風氣和道德面貌不是很好嗎?……我們要恢復和發揚這個傳統。”(32)不能籠統地説現在的精神文明不如50年代,但50年代好的傳統應當恢復與發揚,這是毫無疑義的。今天,我們國家的物質條件比過去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們完全應當、而且只要做得好就完全可能把精神文明建設搞得更好,把精神文明程度提得更高,在我們全社會造成濃厚的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風尚。
六、與愛國主義相統一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又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維護民族尊嚴、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愛國主義思想,洋溢在整部《鄧選》第三卷之中。這種思想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怕強權、不怕壓、不信邪的骨氣。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場政治風波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制裁,企圖用強加的外力來壓服中國,干涉中國的內政,改變中國的社會制度。小平同志針對這一形勢,斬釘截鐵地指出:“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任何違反國際關係準則的行動,中國人民永遠不會接受,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33)“中國永遠不會接受別人干涉內政。我們的社會制度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的,人民擁護,怎麼能夠接受外國干涉加以改變呢?”(34)他説,當他聽到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決定要制裁中國時,馬上就聯想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歷史。因此他提出,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要懂得些中國歷史,不但要了解中華民族創造燦爛文化的歷史,尤其要了解鴉片戰爭以後的一百多年,中國人民受屈辱、受壓迫、受剝削的歷史,中國人民為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侵略和壓迫而進行的不屈不撓的鬥爭,最後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取得革命勝利的歷史。這就是愛國主義的教育。在《鄧選》第三卷中,小平同志提到兩個精神動力,一個是共産主義理想的教育,一個就是愛國主義的教育。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還説到:“談到人格,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格。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35)這些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語言極大地激發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
小平同志關於愛國主義的思想,著眼于整個中華民族的振興,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反映了他寬闊的眼界、寬闊的胸懷。他説,我們要爭取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代化,是著眼于振興中華民族,沒有四個現代化,中國在世界上就沒有應有的地位。我們還有幾千萬愛國同胞在海外,他們希望中國興旺發達,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下個世紀中國是很有希望的。(36)
小平同志有一個重要思想,就是中國如果不堅持社會主義,中國就失去獨立,中國就會變成西方國家的附庸。他在《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一文小説:“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這一點上,這次暴亂對我們的啟發十分大,十分重要,使我們頭腦更加清醒起來。不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就沒有前途。中國本來是個窮國,為什麼有中美蘇‘大三角’的説法?就是因為中國是獨立自主的國家。為什麼説我們是獨立自主的?就是因為我們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否則,只能是看著美國人的臉色行事,看著發達國家的臉色行事,或者看著蘇聯人的臉色行事,那還有什麼獨立性啊!”(37)在這裡,小平同志把維護國家獨立、保證國家發展同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緊密聯絡起來,把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完全統一起來。總之,沒有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就淡不上社會主義,反過來説,對中國來説,沒有社會主義也就沒有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沒有我們民族的廣鬧前途。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深厚而廣泛的基礎,社會主義賦予愛國主義以崇高的理想和新的時代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