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
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但不是社會主義的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最後要體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共同富裕。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的目的。“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幫”鼓吹“貧窮的社會主義”,讓人民安於過貧窮的生活,並且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上引起混亂,以貧為榮,以富為恥,這是對社會主義的嚴重歪曲。小平同志強調要致富,甚至使用“致富不是罪過”這樣尖銳的語言來提出問題,這是從理論到實踐的一個重要的撥亂反正。
共同富裕,一方面同“貧窮的社會主義”相區別,相對立;另一方面又同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兩極分化相區別,相對立。這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的致富。
能不能共同致富,取決於社會主義的分配製度。小平同志在講發展戰略目標,講中國實現小康水平,總是聯絡到社會主義的分配製度,用來説明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例如,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中説:我們到本世紀末達到國民生産總值人均八百美元,也就是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如果按資本主義的分配方法,絕大多數人還擺脫不了貧窮落後狀態,按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就可以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堅持社會主義的道理。不堅持社會主義,中國的小康社會形成不了。”⑦又例如,他在《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一文中説:“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⑧
保證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是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允許各种經濟成分存在和發展,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不能動搖;與此相適應,分配方式有多種形式,但按勞分配佔主要地位也不能動搖。有了這兩條,就從根本上保證了不會發生兩極分化,不會産生資産階級。小平同志把公有制佔主體與共同富裕,並列為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他説:“一個公有制佔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⑨
總之,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它抑制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束縛生産力的發展,平均主義“實際上是共同落後,共同貧窮”。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它導致階級分化,産生資産階級,産生新的社會矛盾,它與社會主義原則背道而馳。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
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切社會主義者,從空想社會主義者到科學社會主義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標。但是怎樣達到共同富裕?通過什麼途徑實現共同富裕?顯然地,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這是一條十分緩慢的甚至需要經過某些曲折的道路。小平同志提出一個新路子,新政策,這就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人、其他地區走向共同富裕。這是一條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實現效率與公平相統一的正確道路,是一條能夠調動和激發人民群眾發展生産積極性,推動生産力加快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較快提高的正確道路。小平同志把它叫做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11)這個新政策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發展改革開放的契機,也可以稱作“第一推動力”。它一齣臺,中國的經濟就活躍起來了。
有人對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産生誤解,認為它必然導致兩極分化。不能否認,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分配不公的現象,有時還出現地區間差別繼續拉大的趨勢。這裡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工作上的問題,比如有關的法律不健全,有關的政策不配套,許多管理工作沒有跟上,還有經驗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要看到這種暫時拉大差距的不可避免性。但是在理論上,在指導思想上,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非常明確的。小平同志説:“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12)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一點是:共同致富,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這是一個重要的提示。一點是:把共同富裕提到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的高度。小平同志把共同富裕有時叫做社會主義的目的,有時叫做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有時叫做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總之,在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的論述中,共同富裕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上兩個問題——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綜合起來就是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界定的主要內容。他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3)這個界定,是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是迄今為止對社會主義本質所作的最完全最深刻的揭示。它包含十分豐富的內容。既包括生産力方面,即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也包括生産關係方面,即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必然是以公有制或公有制佔主體和消滅剝削階級為前提;也包括社會主義的目的,即實現共同富裕。
三、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就是有活力的社會主義。它是封閉的、僵化的因而生産力發展很緩慢的社會主義相對而言的。小平同志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話。他説:我們總的原則是四個堅持,問題是怎麼堅持。“是堅持那種不能擺脫貧窮落後狀態的政策,還是在堅持四項原則的基礎上選擇好的政策,使社會生産力得到比較快的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進行改革,就是要選擇好的政策”。(14)小平同志這裡説的改革是包括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兩個方面。
改革開放的方針,是小平同志從總結中國歷史經驗中得來的,也是從分析二十世紀下半世紀以來世界發展的新情況中得來的。社會主義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那末,發展生産力和實現共同富裕的方法是什麼?道路是什麼?過去我們採用過“大躍進”的方法,採用過“抓革命,促生産”的方法,採用過用行政手段搞群眾運動的方法。這些方法都不成功。小平同志找到了一個正確的道路和方法,這就是改革開放。用小平同志的話説,這個路子是逼出來的。他説: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以後,多年來沒有制定出為發展生産力創造良好條件的政策。社會生産力發展緩慢,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國家也無法擺脫貧窮落後狀態。這種情況,迫使我們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決定進行改革”。(15)
改革開放,都是開放,一個對內開放,一個對外開放。開放,就是把經濟搞活,把全國人民的積極性統統調動起來,掃除發展生産力的一切障礙。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靠政治動員,靠土地改革,調動了千百萬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在現代化建設時期,怎樣調動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呢?政治動員仍然是需要的,但主要地是通過改革,改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發展商品經濟,進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説,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辦法把人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人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使整個經濟活起來。這個“活”,是活了社會主義,而不損害社會主義的本質。當然,這個“活”不是無邊無際的,不是無政府狀態的。它是在國家實行宏觀調控下面的活,是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活。
小平同志對改革性質問題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論斷——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其所以稱之為革命,就是因為它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産力發展的舊的經濟體制,就是因為它對社會各方面,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以至人們的思想觀念,引起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和變化。但這個革命不是改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更不是變更政權,也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革命,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搞改革,必須破除不正確的、不利於生産力發展的、因而也不利於社會主義的傳統觀念。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往往把一些不損害社會主義本質的,有利於生産力發展的方法、手段當作資本主義的東西加以拒絕;把一些附加給社會主義的,不利於生産力發展的方法、手段當作社會主義的東西加以固守。所謂姓“資”姓“社”問題的爭論,主要是在這個問題上,在改革開放中遇到“左”的阻力也主要在這個問題上。小平同志説:“許多經營形式,都屬於發展社會生産力的手段、方法,既可為資本主義所用,也可為社會主義所用,誰用得好,就為誰服務。”(16)又説:“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産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17)小平同志這個觀點,為解放思想,為深化改革,為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社會主義是最先進的社會制度,理所當然地要吸收全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形成的科學的、進步的、適應社會化大生産的、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産力的積極成果。社會主義的本質是開放的、發展的,而不是封閉的、保守的,這是我們實行對外開放首先就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其次,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關起門來,脫離世界,搞自我封閉,都是不可能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樣如此。小平同志指出,閉關自守,是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説:“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18)又説,中國要謀求發展,擺脫貧困和落後,光憑自己的經驗和教訓還解決不了問題,還要吸收國際的經驗。這裡所説的國際經驗,主要是指發達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經營方法等。小平同志講到學習和吸收外國經驗的時候,同時強調要從中國的情況出發,不能照抄照搬。就是説,吸收外國的東西,一定要把它變成適合中國情況、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
我們説,我們的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也可以反過來説,我們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小平同志強調的一個原則。他説:“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講的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下開展的。”(19)小平同志在制定改革開放這一戰略方針的同時就指出,改革開放之後,會帶進來一些壞東西,帶來一些資本主義腐朽的東西,影響我們的人民,“要説有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20)他又説:“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機器是強有力的。一旦發現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情況,國家機器就會出面干預,把它糾正過來。”(21)
鄧小平同志關於改革開放問題一系列論述,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最富於創造性和時代特徵的一部分。對社會主義某些傳統觀念的突破,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發展,主要表現在這一方面。我們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幹的事業是全新的事業,這個新也主要表現在改革開放。小平同志在評論《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時説了這樣一段話:“這次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釋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有些是我們老祖宗沒有説過的話,有些新話。我看講清楚了。過去我們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沒有前幾年的實踐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寫出來,也很不容易通過。會被看作‘異端’。我們用自己的實踐回答了新的情況下出現的一些新問題。不是説四個堅持嗎?這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22)小平同志這段話説明一個道理,就是怎樣才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老祖宗沒有説過的話不敢説,老祖宗沒有做過的事不敢做,這是僵化,而不叫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使它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才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