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先知: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5日 15:57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是鄧小平同志最新、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集,也是他最重視的一部著作集。從開卷篇十二大開幕詞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全書的主題,中間展開,到終卷篇南方重要談話作為全書的總結,前後連貫,融為一體,集中到一點,就是回答什麼叫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當代中國的首要問題。
下面,圍繞這個首要問題,將小平同志的有關論述,分八個方面作一些介紹。
一、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社會主義
這是要弄清楚什麼叫社會主義的關鍵問題。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産力,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産率,為將來的共産主義創造物質基礎,這本來是馬克思主義的常識。為什麼鄧小平同志把這個問題作為頭等重要的問題,提到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反復地強調和論述呢?就是因為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恰恰在這個問題發生了錯誤和扭曲。在剝削階級已經消滅的條件下,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而把經濟建設和發展生産力的任務放到次要地位。到“文化大革命”,“四人幫”甚至提出“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的荒謬口號,要人們安於貧窮。結果,中國的經濟長期處於緩慢發展和徘徊的局面,中國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於是,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發生了,中國怎樣搞社會主義的問題發生了。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説,中國停滯了,“這才迫使我們重新考慮問題。考慮的第一條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而堅持社會主義,首先要擺脫貧窮落後狀態,大大發展生産力,體現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的特點”。①小平同志正是在總結我國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這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
小平同志提出這個理論觀點,還有著國際的背景和時代的特點。一方面,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我們能夠爭取一個集中力量發展生産力、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的國際條件。另一方面,世界並不太平,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來自外部的壓力依然存在,而當前以至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在這樣一種國際環境中,大力發展生産力,增強經濟實力,建設起一個富強的國家,就成為異常尖銳的問題,它關係到我們的國家能不能站得住,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能不能堅持得住。
如果説,確定發展生産力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從理論到實踐的最根本的撥亂反正,那末,在下列幾個問題上,則是小平同志對這一理論觀點進一步的發展和深化,是小平同志的新貢獻。
其一,關於“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②“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無疑令人振聾發聵,把經濟發展速度問題作為是不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標準,更加發人深思。在東歐發生劇變之後,1990年3月3日,小平同志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系統地闡發了這個思想。他説:“現在特別要注意經濟發展速度滑坡的問題,我擔心滑坡。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速度,一兩年沒問題,如果長期這樣,在世界上特別是同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比,也叫滑坡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發生問題,從根本上説,都是因為經濟上不去,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工資增長被通貨膨脹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長期過緊日子。如果經濟發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難提高。人民現在為什麼擁護我們?就是這十年有發展,發展很明顯。假設我們有五年不發展,或者是低速度發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會發生什麼影響?這不只是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個政治問題。”他還説:“中國能不能頂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關鍵就看能不能爭得較快的增長速度,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使我們真正睡不著覺的,恐怕長期是這個問題,至少十年。”
你看!小平同志把經濟發展速度問題同我國社會主義的命運聯絡得如此之緊密。社會主義在同資本主義的對立和鬥爭中要能夠站得住,而且優勝於資本主義,歸根到底取決於社會主義是否有更高的發展速度。當然,這裡説的速度,是從總體上、從戰略上説的,因為經濟發展受多種因素制約,有時快一些,有時相對慢一些是合乎規律的。在發展速度問題上,小平同志既反對低速度發展,因為低速度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也反對盲目地不切實際地追求超高速度,而且要求在講效益、講質量等前提下加快發展速度。1992年初的南方談話,小平同志提出了“抓住時機,加快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點。所謂“硬道理”,就是決定一切的東西,就是大局,一切都要服從和服務於發展這個大局。這是小平同志的根本戰略思想,這是貫串于《鄧選》第三卷的一條紅線。
其二,關於三個“有利於”的標準。三個“有利於”的標準,歸根到底是生産力標準。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話:“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産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産力的,還是解放生産力的”④這就是生産力的標準。我們是不是還可以進一步指出,生産力標準不但是衡量一個政黨的政策的根本標準,也是衡量一個社會制度的根本標準呢?我看是可以的。小平同志1987年4月在同一位外國領導人談話時説過:“現在雖説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只有到了下世紀中葉,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才能説真的搞了社會主義”。⑤這就是用生産力的標準來看待社會主義的問題,看待一個社會制度問題。過去我們主要地甚至唯一地從生産關係方面來理解和考察這個問題,忽視了生産力,這是追求“一大二公”這個指導思想的理論來源。按照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當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嚴重束縛生産力的發展,已經容納不了龐大的生産力的時候,就要通過無産階級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適應生産力發展的要求。所以,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比資本主義社會有更高的、更加發展的生産力。但是歷史的發展,卻是另一個樣子,社會主義大都是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取得勝利,這些國家的生産力水平比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要低得多。中國就是這樣的國家。小平同志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現在我們中國的社會主義“事實上不夠格”。由此就應當得出這樣的結論:必須集中力量,加快發展,力求使我們的國家較快地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以至發達國家的生産力水平,以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絕不是改變和否定社會主義制度。
其三,關於在社會主義階段,特別是它的初級階段,不但要發展生産力,還要解放生産力。小平同志對這個問題説得很明白,很透徹。他説:“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産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産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産力。過去,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産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産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産力和發展生産力兩個講全了。”⑥
其四,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確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這是自覺地運用生産力在社會發展中起最後決定作用的規律,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而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論斷,則是進一步確定科學技術在生産力中所佔的地位,揭示了生産力自身發展的一個規律,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技術同資本主義相結合,被資本主義所掌握,所利用,産生了巨大的生産力。科學技術同社會主義相結合,被社會主義所掌握,所利用,同樣可以産生巨大的生産力;而且社會主義可以憑靠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個優越性,産生更大的生産力。小平同志那樣地重視和熱心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正是因為他準確地把握生了生産力這一發展規律。
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這一觀點,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堅實的基礎上,也是社會主義70多年曆史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和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