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上白宮紅地毯前夜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5日 13:32
|
|
|
1979年1月鄧小平訪美時與美國總統卡特在一起。 |
沒戴帽子就下了飛機
美國東部時間1979年1月28日下午4時30分,(北京時間1月29日淩晨4時30分),鄧小平乘坐的專機到達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南部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此時,正是華盛頓最寒冷的時節,機場上空飄著小雪。經過一晝夜的長途飛行,鄧小平走出舷梯時依然神采奕奕,情緒飽滿。他身穿厚厚的深灰色大衣,沒有戴帽子。
許多年以後,當時正從這架專機座位中站起來的醫學專家吳蔚然教授回説:“小平同志把我們事先提醒的事忘了一半。我們醫療組在行前就分析説,小平同志和周恩來總理一樣,外出時有一個習慣,不太喜歡穿大衣、戴帽子。1月的華盛頓很冷,我們特意提醒,出門的時候,要穿大衣、戴帽子。”可是,到達華盛頓,鄧小平穿上大衣,但沒戴帽子就下飛機了。
飛機比預定的時間到得稍晚了一些。嚴寒中,機場上有400多人前來迎接,其中包括美國各界人士、中國血統的美國人以及旅美華僑,歡迎的人們手舉中美兩國國旗不停地揮動,一條橫幅上寫著:“熱烈歡迎中國副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
鄧小平走下專機,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和夫人、國務卿萬斯和夫人迎上前去握手。中國駐美聯絡處副主任韓敘到機場歡迎。到機場歡迎的還有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陳楚、副代表賴亞力以及聯合國副秘書長唐明照。手持鮮花的女青年向鄧小平和卓琳夫婦、方毅和殷森夫婦獻花。
美國的國賓館
按照預定安排,沒有在機場的歡迎儀式,鄧小平也沒有發表講話,更沒有在空軍基地久留,即與萬斯、冀朝鑄同車駛離機場。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孫勇坐在隨後的一輛隨行車上。卓琳則由萬斯夫人相伴同車前往華盛頓市中心的美國國賓館———伯萊爾賓館。代表團大部分成員和隨行中國新聞記者前往麥迪遜飯店下榻。伯萊爾國賓館館長施奈剋夫人和國務院禮賓官員在門前迎候。國賓館前,大約有60來人等在那裏觀看鄧小平的到達。下車後的鄧小平向他們揮手致意。然後,鄧小平帶著平靜的神情走上伯萊爾賓館普普通通的臺階,入住22—23房間:一個裝飾典雅的套間,22室為書房,23室為臥室。卓琳住在他隔壁的24—25室,那裏分別是臥室和會客室。
這是一座臨街而立的樓高4層、外觀平常的愛爾蘭式建築,房前圍以鐵欄杆,窗楣上是白色的石頭過梁,顯得頗為別致。它的大門並不大,有一座小小的白色立柱門廊,方格形鑲板大門,黃銅門環。美國國賓館如此小巧而普通,使許多初到這個國家的人都感到驚訝。
這座房屋始建於1810年,最初是一幢兩層樓房。1830年後由來自肯塔基州的普雷斯頓 伯萊爾買下,增蓋了第三層。伯萊爾的兒子蒙哥馬利於1850年加蓋了第四層閣樓。伯萊爾是傑克遜總統的親信之一,有名的傑克遜“廚房內閣”成員經常在這所房子裏聚會,商議重大事務。蒙哥馬利後來深受林肯的信任,在內閣擔任重要職務。
此後世代更迭,伯萊爾賓館在20世紀就成為聲名遠揚的國賓館。1948—1952年白宮大修期間,杜魯門總統就在這裡辦公和生活。和許多美國政府建築物不同的是,這個國賓館不向公眾開放。
小平的房間也需節能1月底的華盛頓寒意正濃,但鄧小平一走進伯萊爾賓館就感到室溫合適。原來,就在昨天夜裏,布熱津斯基還就此事和卡特總統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他一本正經地對卡特説,我們已經向中國人表示,要遵守總統不久前下達的節約能源的命令,聯邦政府所有建築物室內溫度都不超過華氏66度(18.8攝氏度)。因此。儘管中國方面要求將鄧小平的臥室溫度保持在21.6攝氏度(華氏71度),我還是回答:對此總統已經説了,這是不可能的。鄧小平副總理臥室的最高溫度只能達到華氏66度。卡特吃了一驚,定神望著布熱津斯基説:“你一定是跟我開玩笑吧?”他的話是認真的,來訪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畢竟年屆75歲,他的臥室怎麼也得弄得暖和些。布熱津斯基笑著露出了謎底:你難道忘記了,幾個星期前,公佈美國和中國建交公報的那天,正是你打電話給我,告訴我美中建交談判突然告吹了,讓我虛驚了一場?布熱津斯基馬上説,請放心,對鄧小平的接待將是“溫暖”的。
參加布熱津斯基家宴
鄧小平一進伯萊爾賓館幾乎沒有休息,馬上換了一套衣服,前後不過5分鐘,就催促禮賓人員趕緊安排出發,前往華盛頓郊外弗吉尼亞州的麥克萊恩,參加布熱津斯基的家庭宴會。這頓飯是去年鄧小平在北京宴請布熱津斯基的時候定下的。此刻,鄧小平特別囑咐:“這個活動很重要,是我訪美的第一個活動。你們不能延誤,否則,會影響以後的一連串事情安排。”
按通常的外交活動安排,主賓一到國賓館,就出發參加私人宴會,一來很少見,二來時間安排也偏緊。因此,在中國代表團先遣組到美國打前站時,美國國務院禮賓司就提出過,如果你們認為一到華盛頓即前去布熱津斯基家時間安排過緊,也是可以取消乃至重新安排的。然而,鄧小平早在去年5月在北海倣膳宴請布熱津斯基時,就表現出對布熱津斯基家宴的重視,這深深影響了中國外交官。因此先遣組一口答應,這項活動不必更改。
冀朝鑄趕緊換上了一套衣服,跟在鄧小平身後走出賓館。這年,他正好50歲。按説,他已經過了當翻譯的最好年齡。但是這回,外交部領導將鄧小平訪美的主要翻譯任務交給他,冀朝鑄回家後就對妻子汪向同説,雖然已轉向外交官工作多年,這回給鄧大人當翻譯,是一定要當好的。
為了辦好這次晚餐,布熱津斯基夫人忙了好幾天,還請了國務卿萬斯、美國駐華大使伍德科克以及奧克森伯格、霍爾布魯克前來作陪,布熱津斯基的兩個兒子端盤子送菜,以示家宴的氣氛。當鄧小平的車隊快到達時,布熱津斯基迎了出來。沒想到這時出了一點小岔子。布熱津斯基一齣門,起居室裏的爐子突然倒煙,弄得滿屋子煙味。布熱津斯基夫人和奧克森伯格趕緊搬過電風扇,打開窗戶一陣猛吹,總算趕在鄧小平進屋前把起居室的空氣調整好了。
布熱津斯基準備了不少酒,他知道鄧小平喜歡喝白酒,因此把蘇聯大使勃雷寧贈送的名牌伏特加酒也拿了出來。宴會一開始,布熱津斯基又告訴鄧小平,這瓶剛打開的蘇聯伏特加酒也是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愛喝的,鄧小平聽了開懷大笑。席間布熱津斯基發表感想説,中國人與法國人有一點是相同的:都認為自己的文明優於別的國家。鄧小平馬上機敏地回答説:“我們可以這樣説,在東亞,中國菜最好;在歐洲,法國菜最好。”
閒談中,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開玩笑説,因中美關係的正常化,總統在國會中遇到了同院外援蔣集團之間的困難,您在中國國內也遇到過這樣的麻煩嗎?鄧小平應聲回答:“有。”
他的回答當然引起在場者的關注,人們都緊緊地盯住了鄧小平。奧克森伯格在一旁想到:“這將是令人高興的夜晚,多麼坦率啊!我們將了解中國制定政策的過程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
鄧小平停頓了一下,詼諧地説:“台灣有人反對我這樣做。”此言一齣,滿座笑聲。
席間,鄧小平向布熱津斯基表達了希望與卡特總統進行會談的願望,談到他希望來到美國親眼看看這個國家,學習一些好的東西。他還特別談到,希望就越南問題和卡特總統單獨進行一次會談。
這場家宴持續時間不長,用餐完畢後不久客人就起身告辭了。
剛剛結束的家宴,是中美兩國首腦正式會談前的一場小小預演,雙方就可能接觸的問題亮了牌。若以打牌而論,鄧小平已是打了半個世紀的高手了,自然成竹在胸。訪問美國,是他的夙願。如今夙願已經成真,他將作為10億中國人民的代表,在明天踏上白宮的紅地毯。邁出這一步,對於關注著鄧小平命運和中國命運的人們來説,實在太不平凡了。鄧小平剛剛衝出一生中三起三落的巨大政治漩渦,正踏上自己生命中輝煌的新起點。
《環球時報》 (2001年01月05日第六版 本報記者 錢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