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歷史頻道 >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 回憶懷念 > 正文

王任重:隨同周總理考察三峽記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30日 10:54

  1954年,長江中下游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武漢市的水位超過了造成巨大災難的1931年。解放了的江漢平原人民特別是武漢市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戰勝了這場洪水,但是並未能根本保證以後不再發生這樣嚴重的水患。應該有一個根治的辦法。毛主席、周總理根據專家們的建議,開始醞釀修建長江三峽大壩。不久,毛主席向蘇聯提出,請他們幫助我們興建這個工程,並且協助規劃,以求進一步治理開發長江。蘇聯及時派來了一些專家。於是,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在蘇聯專家的協助下,全力開展了長江規劃和三峽大壩工程的勘探設計研究,初步選定三斗坪作為壩址。周總理是贊成修建三峽工程的,但他認為要修建這樣世界第一流巨大工程,必須貫徹毛主席提出的“積極準備,充分可靠”的方針,要認真經過科學論證,要為子孫後代負責,要經得起歷史考驗。1958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他親自帶領有關方面的領導人和專家到三峽地區進行考察。當時,我作為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參加了這次考察。周總理一面親自觀察現場實況,掌握第一手材料,一面親自主持會議聽取彙報、組織討論,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總理的民主作風和細緻週到的思想方法,大家都是熟知的,在他面前,每個人可以各抒己見,沒有任何顧慮。他從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只是提醒發言人重復的意見盡可能少講或不講。總理在實地考察,聽取了各種意見以後,向毛主席、黨中央作了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口頭彙報和書面報告。同年3月25日,中央召開的成都會議討論同意這個報告,並且形成了《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的文件,4月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予以批准。文件明確指出:“從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條件兩個方面考慮,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後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後,才能作出決定。估計三峽工程的整個勘測、設計和施工的時間約需15年到20年。現在應當採取積極準備和充分可靠的方針,進行各項有關的工作。”假如不是因為“大躍進”以及其它因素造成的三年經濟困難,假如沒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我想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按照當時的設想,可能早已在七十年代中期建成開始發電,為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長江中下游幾千萬人民也不必再為洪水的威脅而提心吊膽了。現在時間過去了28年,關於三峽工程上不上馬的問題仍然在論證之中。前一兩年,在紐約召開的討論三峽工程的會議上,持支持意見的艾奧大學教授兼水利研究中心主任肯尼迪表示:“三峽計劃,如果五年、十年還無法開始動工興建,那麼就不會在我們有生之年看到它了。”他又説:“很多計劃都是這樣,如果它被討論得夠久的話,常常就是這樣被説死了。”我認為三峽工程是不會被説死的。因為它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是一個綜合效益最好的工程,遲早非修建不可。一項大工程上不上馬,何時上馬,慎重論證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遲遲不下決心,貽誤時機,再遭受一次1954年那樣的大水災或更大的水災,然後被迫上馬,那我們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我認為,為了長江中游兩岸幾千萬人民生命財産的安全,為了四化建設的需要,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應當盡可能提前開工,而不能久拖不決。本著這種心情,在紀念周總理90週年誕辰的時候,我把在1958年隨同他考察三峽地區時所寫的日記,略加整理,公開發表。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