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歷史頻道 >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 日記手札 > 正文

  5.意志上的薄弱

  現在青年學子有意志的能有幾個人?因因循循的過日子還怕出錯兒,那夠上談什麼意志!有意志的多半也是口頭上的意志:什麼我有了覺悟呢,我的新人生觀呢,改造社會呢!提倡平民運動呢——種種口頭上的意志,説來實在好聽。他高談闊論的時候,本來就是口是心非,自己也不知道這些口頭禪是從那裏來的。實行!知行合一,這種人配麼?真正有意志的學生固然不少,可是意志不薄弱的實在不多。最普通的弱點就是:沒有堅忍心,有健忘的毛病兒。鬧來鬧去,不是同流合污,就是自甘退讓,或就是厭世,作了社會的分利的寄生物,還自命不凡的清高呢!

  6.惰性太深

  惰性不僅指懶惰而言,包含遲慢和被動的意思。外國人批評中國人勤苦的多,安逸的少。可見中國人並不懶惰;中國人的大毛病,就是遲慢的毛病和被動的毛病了。青年學子可以説沒有一個不犯遲、慢毛病的。遇見該作的事,自己也知道該作,卻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不肯快快的作完。被動的毛病比較起來更是廣遍。差不多個個學生,不受逼迫和激刺,決不肯伸頭作事。既然伸頭作事,不受“名”的支配和引誘,決不肯有始有終去盡應盡的責任。讀者諸位同學!想一想自己,就勿須別人舉例了。

  7.眼光太淺

  “眼光太淺”四個字説來太覺廣義。我們説學生眼光太淺,是單指“學生對於社會上各種事理的觀念”説的。譬如這次學潮,全國的學生看著似乎對世界的各種觀念看的很明透了;然而細按起來,還不過是浮在表面上。真正世界的大勢趨向到如何程度?巴黎和會失敗的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歐戰後世界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中國的現狀到底用什麼法子去解決?社會的黑暗怎樣去驅除?普通的學生決沒有這種眼光看得到的。不但這樣大的問題想看不到,就是本身和社會的關係也看不清楚。偶然遇著一種難解決的問題,自己就無法處置,張皇失措;腦筋裏總是存在著一身一家的利害,決不會慮到這社會上;再深一步把自己和社會合起來想想,或者想想怎樣去解決社會上的難問題?那更看不到了。

  8.猜疑

  以自己一種不真誠的心理,去推測旁人,便成了一種猜疑心。或是素常與這個人不和;或者旁人有一點過失,他便懷疑起來;凡是他一切舉動言笑,都是他猜疑的點兒。明明人家作的是一種公益的事,他偏疑惑人家有別的作用。所以因為心理的關係,那個人發出一種言語來,他也可以由聲音上説聽成別的意思。這種心理是一種極不道德的心理,是一種極誤謬的心理。不能用真理來評判人家的善惡,常常將自己養成一種觀念不明的人。學生時代終日與多數同學相處,未必人人都是很合自己的心理,中間偶然有一點阻隔,這種心理就會發生。

  9.沒有同情心

  人類在世界上互相聯絡主要的條件是仗著群性;而群性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一種同情心。沒有同情心的人,對著這個世界一定是缺少情感。除去禍害臨到自己身家以外,什麼民族的衰亡,人種的“流離無告”,社會發現的各種慘況,看著總是存著一個“漠不關心”、“不關痛癢”的心理。這種心理,一個人存著,圍繞他的團體就有一個麻木的份子;一個團體是這樣,社會上就多一種麻木不仁的現象。全社會要是這樣,這幾個社會組合成的國家,就成了一個“半身不遂”的病症。我們中國的民眾,差不多全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沒有同情,就不會發生好的組織,中國立國幾千年,社會上最大的缺憾,是沒有組織。沒有集合多數民眾的團體,社會的現象所以才日趨於“分崩”。學生是社會産出來的遺傳的天性,普通的習慣,是就讓他同情心不會發生,那是“無怪其然”的。學潮起後,全國的學生界,像是有了覺悟,互助的聲浪也很高。同情心是互助的起源,更應該普遍人心;然而細按實際,各地方學生的同情心,“依然是淡薄如故”。不要説是省同省、縣同縣了,就是一個社會中的學生,或者一校中的學生,彼此的感想也是看著人家教育受摧殘,自己隔岸觀火,只想自己處境的快樂,決不想別人的痛苦。人家受意外損失,不去設法救助,反“挑錯找縫”,認為應該。人家受暴力的殘虐,因為沒臨到自己身上,別人要起公憤,自己還不以為然。那種“旁觀冷熱”、“漠然無動於中”的態度,真是讓人憤極。凡是學生假若閉目一想,那現象就在眼前,也無須我們舉實例了。

  10.迷信

  現在迷信鬼神的心理,作學生的或者還有沒有打破的,然而終究是最少數的。但是這種還沒破除凈盡,又加上了別種迷信;這種迷信是無論什麼人,對事事物物總要存著幾分迷信的心理。而迷信的程度,比迷信鬼神還要堅固得多。一種是迷信古來的舊學説:什麼三從四德啦!三綱五常啦!還在那以為是天經地義不可翻改的話呢。無論你用什麼理論事實來駁他,他心裏總是有一個固定的主義。所以現在一般男女學生,本著這種迷信,雖處有極自由的境遇,因為觀念錯了,也不能達到人生的真處。一種是迷信他自己所崇拜的人物:無論是師長,是同學,凡是他自己從他一個優點中造來的欽佩心理,他便認他全部分都可以做一個目標人物。遇著事理不能按真理來考察是非,就強自己的意志去遵守,服從,讚美。這種偶像崇拜,在旁觀的人,已經“鄙陋不堪”,他卻“執迷不悟”,以為終身有了知己,可以“以死報之”。殊不知人生的智慧,是要自動的發長;事理的評判,是要自己審察,旁人終是隔膜一層,決不是“説一是一”,“説二是二”,全可以遵守,服從,讚美的。

  11.自私

  中國人一種最大的通病就是只知有私,而不知有公。即便就是知道僅為自己是不對的,無奈這種自私的心理是不能抑制,所以就不得不犧牲了大多數的公益來為自己。這種自私病,傳染的最速;兒童的天性,又是為自己心盛,家庭的舉動,社會的習慣,再這樣助長他,所以一般學生沒有一個不帶著幾分自私臭味的。自私心理小的時候,不過學校中僅僅少一個不顧公益的份子。假若要是發達起來,不但不能助長各種活動事業的發展,並且要妨害別人的發長。一切事理的進行,私與公本來是一反一正;私德即是公德,認清這兩層意思,自私的心理可以減少了好多。

  12.階級的觀念

  我們學生每逢出外演講,或是大隊遊行的時候,人人手裏拿的小旗子常有破除階級的字樣。但是手裏拿著,口裏説著,全是要求別人的,自己卻沒問個自己是否剷除了這種心理了沒有。現在自從學潮起後,一般學生自己覺著“巍巍乎”居然做社會上的領袖,出頭露面的人物,所以到了外邊,見著那位拉車的作苦工的,便惡狠狠的去虐待人家;在學校裏,學問高一點的看著那學問低一點的人簡直就像“不足與為伍”似的;所以往往高班的學生,就不肯同低班的學生來往,惟恐怕失了他自己的身份。普通出來講演的學生,往往為嫌一般平民不清潔或是不整齊,就不願意同他們開口説話。自己腦海裏,時刻不忘的就是自己是一個高等的學生,這種心理存著還要同別人講什麼破除階級,簡直是“自欺欺人”吧!  13.虛榮的

  現在一般求學的人,最要緊的目的,就是在得一個畢業證書。可見他的求學不是為得學問,是求的證書,將來好向人誇耀。至於自己的學問到底如何?就置之不顧了。服務的時候,也是如此;往往不願同大家一同作那種共同工作不能顯露自己的事,願意一個人領著大家去作一種事。這種心理,完全是虛榮心逼迫著做的。現在受新思潮支配的人,果然個個都覺悟,願意拋開虛榮去做根本上事嗎?這也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大家不信,請看半年來的各種新的團體、新的出版物,察看他們個個的內容,同表示的作用,就可知道一二了。

  14.嫉妒的

  我沒有別人的才能,不想努力奮勉,增長自己在社會上的貢獻,卻只是氣別人的長處。或者是專事挑剔,把別人的短處暴露出來好掩蓋他的長處。或者“暗劍傷人”,專事破壞別人的事務,好讓他“才能”宣告破産。因著這種嫉妒心理,對於所有一切人類,遂不能生出提攜互助的心。嫉人的長,揚人的短,結果必至於同人遇著利害相關的時候,就要有種種傾害的現象。學生時代犯著這種病的,尤其多數;而一般教育者的教育方法,還“推波助瀾”,什麼考試列榜,什麼比賽,什麼獎勵……全是提倡這種嫉妒心理的好材料。競爭同嫉妒,本來是相差甚近的事。青年學生那能懂得清楚,很容易誤入歧途;並且按進化講,人又何必有競爭。發展他的個性、才能,本來是人類的天職,固不必有競爭的。

  15.孤僻的

  這種心理,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觀念養成的。無論世界的潮流向那方面走,全國的文化向那方注重,這種人總是不能隨著走一步的。在學校內現出一種“屏絕塵寰”的狀態來,不好與人交際,以為大家所趨的方向不過是為“名利”而已,所以自己要做出一種不凡的氣象,才能算得清高。這種孤僻的心性,在過去歷史上,大家都很重視的。青年的學生,要都染上這種毒,那惰性的中國民族,再加孤獨性的調和,簡直要把中國造成“羲皇以上”的世界了。

<<上一頁下一頁>>
第3頁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