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宇訪談

毛澤東嫡孫談遵義會議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6日 10:47

  毛新宇是毛澤東的嫡孫。毛主席在79歲高齡才抱上孫子,老人家親自給孩子起了“新宇”這個大氣磅薄的名字。現在,毛新宇正在軍事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對毛澤東軍事思想有很深的研究。

  不久前,我們採訪了毛新宇。言談之間,毛新宇思路敏捷,講起遵義會議這段歷史如數家珍,很多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毛新宇不時稱自己的爺爺為“主席”,並表示,自己最欽佩的人就是毛澤東,“主席是偉大領袖,他的寶貴思想和豐富的精神遺産是我一輩子也學不完的。”

  “主席的鬥爭策略非常巧妙”

  毛新宇對遵義的情況很熟悉,他説:“遵義是歷史名城,過去屬於比較貧窮落後的地方,現在發展非常快。我以前曾多次去過遵義,1995年,我又去了一次。每次去,我都要到遵義會議舊址走走,看看爺爺當年住過的地方。”

  他説,遵義會議是一次“力挽狂瀾、永樹豐碑”的會議。“這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遵義會議確立了主席的領袖地位,在危難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它也是我們黨將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開始。長征開始時有個湘江戰役,紅軍吃了大虧。而當時蔣介石在江西和湖南扎了‘口袋’,就等紅軍去鑽,要不是主席的正確主張,紅軍就被吃掉了。當時還有個特殊情況,我們的發報機和共産國際聯絡不上了,因此紅軍沒有受到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第二,是我的個人認識,我認為在遵義會議上,主席的鬥爭策略非常巧妙,他提出只解決軍事路線問題,而不涉及政治思想路線問題,一下子就團結了絕大多數人。”

  “周恩來、王稼祥起了重要作用”

  “在遵義會議上,周恩來、王稼祥兩位同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堅定地站在了主席的一邊,還有張聞天。他們看到了主席的高明之處,心甘情願地以主席為領袖。”

  毛新宇顯然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談起來滔滔不絕。“朱德是‘紅軍之父’,他一直站在主席一邊,遵義會議後,朱德又和張國燾分裂黨的行為作了堅決鬥爭。聶榮臻拒絕了李德、博古等人的拉攏,堅決要求以毛澤東為軍隊的領導人。我還要説一説彭德懷,他是主席的同鄉,遵義會議時也和其他紅軍指戰員一樣,強烈要求毛澤東同志出來掌權。我爺爺曾經送詩給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四渡赤水是主席最得意的一仗”

  毛新宇是軍事學博士,當提到毛主席指揮的“四渡赤水”戰役時,他一下子興奮起來。他説:“‘四渡赤水’是主席最得意的一仗,是他前期軍事生涯的高峰。軍事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機動,就是以弱勝強。當時敵人以四五十萬重兵,來圍剿我們3萬多的紅軍,隊伍面臨的問題是怎樣儘快跳出去。主席與敵人巧妙週旋,打起運動戰。在這個戰役中,最巧妙的一招就是佯攻貴陽,把雲南龍雲的部隊拉出來,因此紅軍才能覓得空隙。可以説,紅軍當時已經到了最險惡的時候,沒有主席的高明指揮,紅軍就被對手吃掉了,也可以説就沒有共産黨的天下了。還有兩戰婁山關、兩打遵義,把蔣介石迷惑了。所以,爺爺重新出來指揮軍隊,這是當時全體紅軍指戰員的一致要求,也是歷史的選擇。”

  “當然,在解放戰爭中,主席也指揮了載入史冊的多次重大戰役,但無論如何,‘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軍事思想中不可磨滅的一筆。”

  “婁山關是一個紅色的起點”

  毛新宇對爺爺的詩詞十分熟悉。當我們提到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時,他熟練地背誦了一遍。毛新宇説:“婁山關是一個紅色的起點,紅軍在這裡取得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主席寫‘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讓人聯想到革命前景的無比壯美。這是一個新的領導,新的希望,主席從此之後帶領紅軍勢如破竹,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1935年到1949年,短短15年間,中國共産黨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輝煌的軍事勝利。如果沒有主席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恐怕還要走更多的彎路。”

  “我要做一個真正的共産黨人”

  毛新宇199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主攻“明清歷史”。隨後的3年中,他在中央黨校攻讀碩士學位,師從朱自清的兒子朱喬森。2000年開始,他到軍事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要讀3年。

  毛新宇這樣介紹自己的近況:“前不久我剛出了一本書《我的伯父毛岸英》,下一本書我準備寫《我的奶奶楊開慧》,我要把我們這個紅色家族寫出來。此外,我剛去井岡山參加了《江山如此多嬌》的電視劇的拍攝。另外我的學習任務也很緊張,接下來我要準備10萬字的博士論文。”

  毛新宇已經結婚。他説:“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常的家庭。我媽媽經常教育我怎樣做人。她對我説,要做一個爺爺所説的那種高尚的人、純粹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也就是説要做一個真正的共産黨人。”

  (摘自《新民晚報》)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