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家解讀

  

時刻可見的“對立統一”

  訪問人:毛澤東在與蔣介石的鬥爭與週旋中,也非常熟練地運用了中國的謀略。近代以來,有許多仁人志士從西方從蘇聯留學回來,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法,但最後的成功者卻是從來沒有留過洋的毛澤東,仔細想來,這裡邊的確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還是回到毛澤東的文化性格的問題上來吧。

  陳晉:我現在正構思寫一篇文章,內容是寫在毛澤東身上時時刻刻可見的既對立又統一的東西。這裡借用毛澤東常説的“對立統一”,表達的意思是説,在毛澤東身上時常同時存在融會了兩個極端相反的氣質。我們剛才所談到的現代與傳統是一個,此外,還有現實與浪漫;“虎氣”和“猴氣”;政治家與詩人:逞強與憫弱等等。

  比如“猴氣”,就是道家的靈活性,進于不得不進,退于不得不退,可進可退,追求人生與世界的最終價值。“虎氣”,就是儒家的莊嚴,威武,統一。毛澤東一身兼具這兩種氣質。其實,不論是道家,還是儒家,對毛澤東的影響都存在。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提出過反儒反孔,但我認為,實際上他是在最深刻地接觸儒學之後才反儒的。對儒家的那一套,他吃得最透,而且已經自覺不自覺地融化到血液之中去了。人常有這樣的情形,最熟悉的東西往往是自己所瞧不起的,而對不熟悉的東西反而恭敬有加。毛澤東對自然科學一直是持很恭敬的態度,他反儒,但他的言談之中,書信之中,卻隨處可見孔子孟子的原話。他熟悉諸子百家的著作,運用時隨手拈來,爐火純青。青年時代,他曾立志要做聖賢之人,探究人生的大本大源,崇尚運籌帷幄,而對縱橫疆場,野戰千里的人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豪傑而已。這都反映了他與儒學之間的聯絡。晚年的毛澤東為什麼如此討厭孔子,是很耐人尋味的。

  訪問人:五四時期,青年毛澤東發表過不少反對尊孔的文章。

  陳晉:是的。但那只是追隨著時代的潮流,反對當時尊孔的思想氣氛。他不是説過嗎:我們反孔不為別的,單為他獨霸中國的思想。至於反孔到底反些什麼,他沒能説出個所以然來,細讀他的這些文章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我講過,他是一個現代型的人物,這樣的人物處在“五四”這樣的時代,他肯定會大喊反孔而不是去做別的。那時他大喊反孔,卻沒有觸及儒學的實質性東西,他寫反孔的文章,而不久前他還在談聖賢之人與聖賢之事。他反對孔子,目的只在於促進思想自由,而不是反孔子本身。他所具有的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他強調主觀意志的作用,這本身就帶著儒家的色彩。

  其實不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東西在毛澤東身上都有反映,拿來為我所用,並且融為一體。墨家是與儒家反其道而行之的,強調務實、勤苦、節約、禁欲、集體主義與獻身精神,這是從下往上的小生産者的人生哲學。中國革命的力量是由農民為主體的小生産組成的。因此,對於墨家學説的影響非常易於接受。毛澤東對墨子還説過這樣的話: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

  看上去相反的東西在毛澤東身上卻融為一體相輔相成的,還有做政治家又做詩人。做政治家與做詩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詩人當政治家往往是失敗者,政治家寫詩往往很乾癟乏味,但毛澤東即能當政治家還能是一個很好的詩人。他把這兩個範疇的東西統一起來,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他對既成建國大業又寫詩的曹操評價很高,也很愛讀他的詩。相反,他批評坐享其成做了帝王后來又丟了江山的李煜,説他只會寫詩不懂政治。毛澤東是有資格説這話的,因為他自己做詩揮灑自如,政治上也駕輕就熟。這是他獨具魅力的個性,也是天才的顯露。

  訪問人:要不怎麼説這樣的人幾百年出一個呢!

  陳晉:還有逞強與憫弱在毛澤東身上的統一。所謂逞強,就是不但不信神,不怕鬼,而且要打鬼捉鬼。看毛澤東的人生歷程,往往是越處於逆境當中他的才華就發揮得越充分,他喜歡在壓力下生活,日子過順了,好像反而沒意思,有時免不了人為地製造點壓力。

  訪問人:説到這裡,使人想起1965年1月9日毛澤東同美國記者斯諾有過的一次談話。那次,毛澤東講到自己時説:與其説我是寫文章的,不如説我能同反對我的人打仗更合適些。不打仗了,有時候病也來了,出門不騎馬,坐汽車、火車、飛機。……每天走10里路,騎20里馬,非常舒服。他還説:簡單的生活,對人反而好一些。這是毛澤東的生活態度,表現在宇宙觀上,他就強調世界的不平衡的一面,動的一面,強調鬥爭的一面。

  陳晉:是這樣。這是逞強的一面,他的另一面就是憫弱,非常同情、照顧、扶持、抬高那些小人物,有時甚至不太講原則。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隨處可見。

  訪問人:這大概多少與他個人的經歷有關,上學時,富家子弟看不起他這個農家子弟。革命初期,在黨內留過洋的,學過軍事的又看不起他這個土生土長的土包子。在江西的時候,就曾有人針對他説,山溝裏出不來馬列主義。

  陳晉:他給小人物們做思想工作也是很有特點的。1959年時,他告訴農村的那些窮隊,窮要有志氣,王國藩不是靠三條半驢腿辦起了合作社嗎?搞出點樣子來給富隊看看。他就這麼做工作。有意思的是,毛澤東的性格是“對立的統一”,毛澤東的思維方法也是什麼事情都習慣於一分為二。他的成名作,《毛澤東選集》的開卷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打頭就説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篇文章是毛澤東富有個性的政治生活的開端,也是反映他政治思維方式的開篇。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他就是這麼把世界劈成兩半的,不屬於這一半,就屬於那一半,並且一旦作出選擇,就一生以這一半去反對另一半。

  訪問人:這種思維方法是中國式的?

  陳晉:不是。中國人喜歡調和,搞中庸,不善於搞非此即彼。打倒一方樹立自己是西方的思潮。就拿文學來説,最早是古典主義,是浪漫主義把古典主義打倒了才起來,後來是現實主義打倒浪漫主義以站穩腳跟,再後來又是現代主義對現實主義的批判。中國人的思想具有包容性,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四書五經,就那麼一點點,幾千年來注家紛呈,把它們的內容越説越多,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反儒的人,也要借注解經書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思想方法上應該説,西方和中國是不一樣的。毛澤東習慣於把世界劈成兩半更多的是從西方的文化思想中來的,但同時毛澤東本人又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所以我説他的思維方法是中西合璧。

  這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就是毛澤東是在什麼起點上用什麼方法來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他並沒有讀多少馬恩著作的原文,他讀的只是僅有的幾本別人的翻譯本,他抓到了其中的一條核心,這就是“階級鬥爭”四個字。他最早理解的唯物史觀就是階級鬥爭。階級鬥爭學説是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一大貢獻,但毛澤東抓住了它後把世界劈成了兩半,“一分為二”。毛澤東找到了這個方法之後,延伸到意志上來,便是他的目標是無窮盡的。他不是説過這樣的話嗎?不到黃河不死心,到了黃河心也不死。不斷革命,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呢?是共産主義,傳統的表述是平等大同,仁。這是人類從來沒有實現過的一個理想,但這種幾乎永恒性的目標一旦被當作階段性的目標來實現,最後就會出現像“大躍進”這樣的失誤。毛澤東給人的感覺是他的奮鬥目標的無窮盡。把世界劈成兩半又沒有窮盡的目標,這使得毛澤東習慣於鬥爭,習慣於壓力,如果一旦沒有壓力,他就會不自覺地人為造成一種壓力,去進入下一個階段,去接近他的永恒目標。可以説這是造成“大躍進”、“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這樣錯誤的毛澤東性格上的原因,這就又回到他的個性分析上來了。

  1992年7月27日于北京前毛家灣 (訪問人:張素華、邊彥軍、吳曉梅)

<<上一頁
第3頁
(編輯:任吉東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