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金衝及:毛澤東和周恩來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5日 20:49
金衝及,1930年生,上海人。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研究員,復旦大學兼任教授。中國史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革命史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周恩來傳(1898一1949)》(主編)、《辛亥革命史稿》(四卷本,合著)、《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合著)、《辛亥革命的前前後後》等。
毛澤東最離不開的是周恩來
訪問人: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而周恩來更突出的是一個偉大的國務活動家。有人説,在中國革命過程中,“謀事是毛、成事是周”。對這種毛周之間密切配合所産生的對中國政治的影響,您怎麼看?
金衝及:毛澤東和周恩來這兩個人,的確是不可分離的。説起來很有意思,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常常有兩人並稱的例子。比如太平天國的洪楊(洪秀全、楊秀清)、戊戌維新運動的康梁(康有為、梁啟超)、辛亥革命時期的孫黃(孫中山、黃興),中國共産黨建黨前後的“南陳北李”等。兩個人中總是以一個為主,另一個也有別人難以替代的作用,往往是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在中國共産黨第一代領導集體中,雖然沒有“毛周”這樣的説法,但兩人關係的緊密是有目共睹的。在兩人的關係中,當然毛澤東起著主導的作用。小平同志講過一句很中肯的話:沒有毛主席,也許我們至今還在黑暗中摸索。對周恩來,我想也可以這麼説:如果沒有毛澤東,周恩來不會成為今天這樣的周恩來。當然從青年時代起,周恩來一直是很傑出的,但真正能使他在一個正確方向下充分施展才能的,還是因為有了毛澤東的領導。這是事實。而對毛澤東,有如一位中央領導同志所説,最離不開的是周恩來。這也是事實。他們之間的關係確實是相得益彰。
訪問人:那麼,具體而論,又怎麼估價他們兩人各自對中國革命、對中國政治所起的作用與影響呢?
金衝及:尼克松曾講過這麼一句話:毛澤東是拿主意決定大事的人,周恩來是負責執行的。一般來講,尼克松的話不無道理。我讀過不少毛澤東和周恩來在各種會議上的講話記錄和文章,有一個感覺,就是毛澤東重在統籌全局,提出大政方針,那真是高屋建瓴,勢如破竹;而周恩來的講話和文章更多地給我的感覺是細緻週密,入情入理。所以一般説來,毛澤東確實是更多地在把握大的方向,拿大主意,而周恩來更多地是負責執行和落實。
但這只是相對來説的,不能把話説死。毛澤東是不是光拿大主意而對具體工作就不過問?不是的。毛澤東對他認為在全局中有決定意義的一些具體環節通常也抓得非常緊、非常細。他不是説“抓而不緊,等於不抓”嗎?在他的前期尤其是如此。反過來,周恩來也決不是一個只能起執行作用的人。他也是一個戰略家、一個有著重大決策能力的人。比如,周恩來1924年在法國時談到“國民革命”和“共産主義革命”的關係時説過:“不走到第一步,何能走到第二步?”説明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的道理。1930年4月他在德共《紅旗報》上寫道:“農民遊擊戰和土地革命是今日中國革命的主要特徵”。這些都是很早的事情。中央九月來信對古田會議的作用,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後,在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過程中,周恩來對於黨的許多重大決策的提出一直作出過很多貢獻。我舉個例子。
在《周恩來傳》起草過程中,有位中央領導同志看了後覺得對周恩來在軍事上特別是解放戰爭包括三大戰役中所起的作用沒有充分反映出來。因為周恩來當時是軍委副主席、代理總參謀長,應當反映他在這方面的重要貢獻。後來我跟鄧大姐講到這一點時,鄧大姐説,是這樣,他説:“恩來同志在陜北時實際上是總參謀長。許多作戰方案。包括以後朝鮮戰爭時期的作戰方案,都是他先擬好了送給主席看,由主席批,或者他先找主席請示,談好後,由他再來貫徹。”這確是事實。我們為難的是:寫傳的主要根據是目前留下的檔案,其中最重要的具有戰略性決策問題的文件大都確是毛澤東起草的,周恩來起草得比較多的是一些具體貫徹執行的或配合性的文件。但這是不是就説明只有毛澤東一個人在作決策?也不能那樣説。檔案能説明問題,但檔案並不能説明所有的問題。在當時軍委作戰室工作過的一位同志講到過:當時一般來説,幾乎每天所有的軍事電報,都是先送到周恩來那裏、周恩來看了以後,考慮好自己的意見,通常在地圖上也標明了,然後去找毛澤東,兩人一起對重大問題進行商量。做出決定之後,重要的文電由毛擇東親自動手起草,其他一些具體問題由周恩來處理。當時黨的領導集體是五大書記,在軍事方面很多重大決策的作出,毛澤當然起著主要作用,接下來就是周恩來的參與了。周恩來曾説過:轉戰陜北時,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裏,指揮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這最小的司令部實際上就是兩三個人。另外,在外交等方面,周恩來也發揮不少重大的決策作用。這不用多説了。所以,説毛澤東是決策者,周恩來是執行者,一般説可以,但不能説死,只是相對而論的。
訪問人:“謀事是毛,成事是周”是一般概括性的比較形象的説法。
金衝及:在某種意義上説,周恩來也是有意識地使自己主要扮演執行者的角色。一位曾在周恩來身邊工作過多年的老同志曾跟我談起過一件事:建國初,有一次他曾問周總理:你為什麼不做些理論方面的工作?周總理説,你怎麼也講這個話?我們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有那麼多具體的事,總要有人去管它。我多管些這類事,就可以讓毛主席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一些更大的問題。可見,周恩來從國家和革命事業全局的利益出發,甘願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而他內心確實欽佩毛澤東,相信毛澤東考慮這些更大的問題要比自己高明。也是尼克松講過這麼一句話:周恩來總是小心翼翼地把聚光燈的焦點只對準毛澤東一個人。
訪問人:梁漱溟曾講過,周恩來是絕頂聰明的人。毛澤東召集會議,特別是建國以後,講起話來經常是國內國外,海闊天空。講完了,説,就這樣吧!究竟怎樣?別人未必明白,但周恩來全明白。餘下的事就要靠周恩來去貫徹執行了。梁漱溟的話,雖是一家之辭,但起碼説明,在重大決策過程中,毛澤東的主導地位是毫無疑問的,但這之後缺不了周恩來這位總理。同時也説明,毛、週二人之間有著高度的默契。
金衝及:是這樣。毛澤東的思想博大深邃、有時候不能止于從字面上去理解它。對毛澤東的思想脈絡,周恩來十分了解,能夠準確把握;同時,對周恩來辦事的細緻週密,毛澤東也很放心。
周恩來對中國政治所起的作用,在毛澤東晚年,還有一種特殊的意義。晚年的毛澤東,一方面越來越少參與黨和國家的日常具體工作,另一方面他同實際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了。胡喬木同志講到過,有一次他勸主席多到工廠農村去看看。主席説,我怎麼去啊?我一去,人都圍了上來,是我看工廠,還是工廠看我?在毛澤東晚年這種同實際越來越隔膜的狀況下,周恩來在一些方針政策的制定方面對毛澤東所起的補充作用似乎比以往更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