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人:聽説整風期間對如何理解魯迅這兩句詩,曾發生過爭論,到底是怎麼回事?
吳正裕:這是1944年的事。當時各抗日根據地都要整風,發了一批學習文件,其中包括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年1月24日山東省文協給中央總學委打來電報,説:“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引用魯迅兩句詩,第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解千夫為敵人。惟細讀原詩所用千夫指典故,似即‘千夫所指,無病而死’,若然,則千夫是大眾,而千夫所指的傢伙則是敵人。這樣的解釋,雖不違背毛澤東話的精神,但千夫的解釋恰恰相反,請問明毛主席電示為盼。”2月8日,毛澤東親筆寫了復電,其中説:“魯迅雖借用‘千夫指’古典的字面,但含義完全變了,你們的解釋是不適當的。”按一般典故來講,千夫指大紅,千夫所指的就是敵人。但毛澤東把千夫解為敵人。這説明毛澤東非常了解魯迅作詩時的情況,魯迅當時受到國民黨御用文人、小報記者、文壇小丑的圍攻,所以千夫是指的這些人。1931年3月6日魯迅在給李秉中的信中,也有自己的解釋,他説千夫指的是敵人。這個例子很能説明毛澤東對魯迅著作有很深的研究,有特別深刻的理解。所謂“我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大概就在這裡。
訪問人:魯迅的雜文是非常生動和有特點的,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很強的戰鬥性,對魯迅的雜文毛澤東怎麼看?
吳正裕:魯迅一生寫了六百多篇約130多萬字的雜文,先後共出了16本集子,這些雜文無情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軍閥、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給中國造成的黑暗和罪惡,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是二三十年代中國文苑中的奇葩。魯迅的功績除了他的小説,成就最大的就是雜文。對魯迅的雜文,毛澤東有很高的評價,也曾多次稱讚。1939年12月9日,他在延安紀念一二九運動大會上的講演中,説到國民黨文化“圍剿”情形時説:“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看魯迅先生的雜感,就可知道。他的抨擊時弊的戰鬥的雜文,就是反對文化‘圍剿’,反對壓迫青年思想的。”1957年3月12日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講到片面性時,他又舉了魯迅的雜文作例子,他説:“有人説,幾百字、一二千字一篇的雜文,怎麼能作分析呢?我説,怎麼不能呢?魯迅不就是這樣的嗎?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在這次會議期間,毛澤東召集新聞出版界部分代表座談時講道:報紙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對的,對“軟些,軟些,再軟些”要考慮時,又舉了魯迅的雜文,説:“魯迅的文章就不太軟,但也不太硬,不難看。”在回答如果魯迅現在活著會怎麼樣的問題時,毛澤東説:“我看魯迅活著,他敢寫也不敢寫。在不正常的空氣下面,他也會不寫的,但更多的可能是會寫。俗話説得好:‘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魯迅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徹底的唯物論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徹底的唯物論者,是無所畏懼的,所以他會寫。”魯迅的雜文涉及面是很廣的,政治、藝術、文學都講,特別是後期雜文政治講得最多。他的東西都是被逼出來的,他的馬克思主義也是逼著學的,所以特別有思想性和戰鬥性。雜文還是魯迅的獨創的一種文體,最能體現魯迅的徹底革命的戰鬥精神,因此毛澤東稱讚魯迅的雜文,提出要理解它至少讀兩三遍才能懂,這也説明毛澤東對魯迅雜文讀得很多,也理解得很透。可以這麼説,毛澤東對魯迅的作品,評價最高,論述最多,最推崇的就是雜文,他認為“魯迅後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並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