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經濟建設擺在了什麼位置
訪問人:“八大”前後,毛澤東注重經濟建設,後來毛澤東以階級鬥爭為綱,對經濟建設不那麼重視了。從總體上説來,您認為毛澤東把經濟建設擺在了什麼位置?
蘇星: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前後,毛澤東是注重經濟建設的。在大會以前,1956年初,黨中央向全國人民提出毛澤東同一些地方領導人醞釀形成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草案和建設社會主義要又多、又好、又快、又省的方針;4月,毛澤東向政治局提出《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報告主要討論經濟問題,從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面調動積極因素,在此期間,根據毛澤東提出要進行技術革命、文化革命的號召,國務院歷時數月,制定了《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1956年9月召開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分析了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的形勢,提出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八大以後,毛澤東也還提出一些根據中國國情探索自己道路可貴的思想(如利用資本主義私人經營)。但是,1957年反右派鬥爭以後,毛澤東的看法有了變化。在八屆三中全會上,他明確提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這就等於否定了“八大”的政治路線。
訪問人:我認為毛澤東很重視經濟,但在他的心裏有個結,就是唸唸不忘階級鬥爭。階級鬥爭這個事常常困擾著他。所以表現在工作方式上,一會兒抓經濟,一會兒又抓階級鬥爭,就是這樣來回擺動。
蘇星:基本情況是這樣的。1958年初,毛澤東認為,1956年在生産資料所有制方面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957年整風反右,又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現在要來一個技術革命,把黨的工作重點放到技術革命上去。這種説法,看起來和“八大”精神比較一致,但由於這種轉移是同反冒進結合在一起的。又片面誇大主觀意志的作用,實際上已經把“八大”提出的經濟建設方針拋在一邊,終於導致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左”傾錯誤嚴重氾濫開來。1958年底到1959年,毛澤東和黨中央開始著手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糾正這些錯誤,但很快又被“反右傾”打斷了。1960年9月,黨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1962年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七千人大會)以後,才下決心調整,使國內形勢逐步好轉。在此期間,毛澤東強調調查研究,主持農村政策調整,對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左”傾錯誤指導思想沒有從根本上糾正,在形勢好轉以後,加上開展中蘇爭論,認為蘇聯出了修正主義,毛澤東又把注意力集中到階級鬥爭上去了。在1962年8月八屆十中全會上,他把黨內一些認識上的分歧,當作階級鬥爭的反映,提出階級鬥爭和資本主義復辟危險性問題,而且説,我們從現在起,必須年年講,月月講。“文化大革命”中,這段話就變成了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不過,毛澤東在會上説,不要因為強調階級鬥爭而放鬆經濟工作,要把經濟工作放在第一位。這樣,就使經濟上調整和恢復的任務還能按原定計劃繼續進行,到1965年勝利完成。
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以後,雖然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左”傾錯誤再度發展,但是直到“文化大革命”發動以前,還沒有成為支配全局的錯誤。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調整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生産方面。當時,毛澤東一面抓階級鬥爭(這是主要的),一面也在考慮經濟建設問題。例如,1963年他在修改《關於工業發展問題(初稿)》時寫道:“如果不在今後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後於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當以可能挨打為出發點來部署我們的工作,力求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改變我國社會經濟、技術方面的落後狀態,否則我們就要犯錯誤。”1964年底他在修改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草稿時又寫道:“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儘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在此期間和以後,根據對當時國際形勢的估計,毛澤東抓了三線(戰略後方)建設,並且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特別著眼于發展農業和調動地方建設的積極性。1965年初,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宣佈:我國國民經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66年將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全國人民要努力奮鬥,把我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其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這個報告,也是經過毛澤東同意的。
“文化大革命”的十餘年毛澤東的主要精力都用於如何把“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方面,對經濟建設就很少關心了。相反地,當時推行的一套“左”傾錯誤政策,嚴重干擾和破壞了經濟的發展。“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經濟也有進展,但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我們的事業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