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是分為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步驟,而其第一步現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義,而是中國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那麼,這個歷史特點是怎樣形成的呢?它是一百年來就有了的,還是後來才發生的呢?
只要研究一下中國的和世界的歷史發展,就知道這個歷史特點,並不是從鴉片戰爭伍以來就有了的,而是在後來,在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才形成的。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個形成過程。
很清楚的,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中國現時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這個第一步的準備階段,還是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來,即中國社會開始由封建社會改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來,就開始了的。中經太平天國運動六、中法戰爭七、中日戰爭八、戊戌變法九、辛亥革命十、五四運動⑾、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直到今天的抗日戰爭,這樣許多個別的階段,費去了整整一百年工夫,從某一點上説來,都是實行這第一步,都是中國人民在不同的時間中和不同的程度上實行這第一步,實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為了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而鬥爭,為了完成第一個革命而鬥爭。而辛亥革命,則是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個革命。這個革命,按其社會性質説來,是資産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不是無産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這個革命,現在還未完成,還須付與很大的氣力,這是因為這個革命的敵人,直到現在,還是非常強大的緣故。孫中山先生説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就是指的這種資産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
然而中國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自從一九一四年爆發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以來,起了一個變化。
在這以前,中國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是屬於舊的世界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之內的,是屬於舊的世界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
在這以後,中國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卻改變為屬於新的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而在革命的陣線上説來,則屬於世界無産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了。
為什麼呢?因為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
在世界資本主義戰線已在地球的一角(這一角佔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崩潰,而在其餘的角上又已經充分顯露其腐朽性的時代,在這些尚存的資本主義部分非更加依賴殖民地半殖民地便不能過活的時代,在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建立並宣佈它願意為了扶助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運動而鬥爭的時代,在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産階級一天一天從社會帝國主義的社會民主黨的影響下面解放出來並宣佈他們贊助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運動的時代,在這種時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如果發生了反對帝國主義,即反對國際資産階級、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屬於舊的世界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而屬於新的範疇了;它就不再是舊的資産階級和資本主義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無産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這種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經不能當作世界資本主義反革命戰線的同盟軍,而改變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戰線的同盟軍了。
這種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第一階段,第一步,雖然按其社會性質,基本上依然還是資産階級民主主義的,它的客觀要求,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然而這種革命,已經不是舊的、被資産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的社會和資産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無産階級領導的、以在第一階段上建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和建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因此,這種革命又恰是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掃清更廣大的道路。這種革命,在其進行中,因為敵情和同盟軍的變化,又分為若干的階段,然而其基本性質是沒有變化的。
這種革命,是徹底打擊帝國主義的,因此它不為帝國主義所容許,而為帝國主義所反對。但是它卻為社會主義所容許,而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國際無産階級所援助。
因此,這種革命,就不能不變成無産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這一正確的命題,還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國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就提出了的。這是中國共産黨人提出,而為當時一切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的人們所贊成的。不過那時這一理論的意義還沒有發揮,以致人們還只是模糊地認識這個問題。
這種“世界革命”,已不是舊的世界革命,舊的資産階級世界革命早已完結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而是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同樣,這種“一部分”,已經不是舊的資産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這是一個絕大的變化,這是自有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以來無可比擬的大變化。
中國共産黨人提出的這一正確的命題,是根據斯大林的理論的。
斯大林還在一九一八年所作十月革命一週年紀念的論文時,就説道:
“十月革命的偉大的世界意義,主要的是:第一,它擴大了民族問題的範圍,把它從歐洲反對民族壓迫的鬥爭的局部問題,變為各被壓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從帝國主義之下解放出來的總問題;第二,它給這一解放開闢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這就大大地促進了西方和東方的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把他們吸引到勝利的反帝國主義鬥爭的巨流中去;第三,它從而在社會主義的西方和被奴役的東方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建立了一條從西方無産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⑿
從這篇文章以後,斯大林曾經多次地發揮了關於論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脫離了舊範疇,改變成了無産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一部分的理論。解釋得最清楚明確的,是斯大林在一九二五年六月三十日發表的同當時南斯拉伕的民族主義者爭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載在張仲實譯的《斯大林論民族問題》一書上面,題目叫做《再論民族問題》。其中有這麼一段:
“舍米契引證了斯大林在一九一二年年底所著《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那本小冊子中的一個地方。那裏曾説:‘在上升的資本主義的條件之下,民族的鬥爭是資産階級相互之間的鬥爭。’顯然,他企圖以此來暗示他給當前歷史條件下的民族運動的社會意義所下的定義是正確的。然而,斯大林那本小冊子是在帝國主義戰爭以前寫的,那時候民族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還不是一個具有全世界意義的問題,那時候馬克思主義者關於民族自決權的基本要求不是當作無産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當作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自那時候起,國際形勢已經根本地改變了,戰爭和俄國十月革命已把民族問題從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變成了無産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了,——要是看不清這一點,那就未免太可笑了。列寧還在一九一六年十月間,就在他的《民族自決權討論的總結》一文中説過,民族問題中關於民族自決權的基本點,已不再是一般民主運動的一部分,它已經變成一般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構成部分了。列寧以及俄國共産主義的其他代表者關於民族問題的以後的一些著作,我就不用講了。現在,當我們由於新的歷史環境而進入于一個新的時代——無産階級革命的時代,舍米契在這一切以後卻引證斯大林在俄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時期所寫的那本小冊子中的一個地方,這能有什麼意義呢?它只能有這樣一個意義,就是舍米契是離開時間和空間,不顧到活的歷史環境來引證的,因而違反了辯證法的最基本的要求,沒有考慮到在某一個歷史環境下是正確的東西在另一個歷史環境下就可以成為不正確的。”
由此可見,有兩種世界革命,第一種是屬於資産階級和資本主義範疇的世界革命。這種世界革命的時期早已過去了,還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爆發之時,尤其是在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之時,就告終結了。從此以後,開始了第二種世界革命,即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這種革命,以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産階級為主力軍,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壓迫民族為同盟軍。不管被壓迫民族中間參加革命的階級、黨派或個人,是何種的階級、黨派或個人,又不管他們意識著這一點與否,他們主觀上了解了這一點與否,只要他們反對帝國主義,他們的革命,就成了無産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們就成了無産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同盟軍。
中國革命到了今天,它的意義更加增大了。在今天,是在由於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已經一天一天把世界拖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是在蘇聯已經到了由社會主義到共産主義的過渡期,有能力領導和援助全世界無産階級和被壓迫民族,反抗帝國主義戰爭,打擊資本主義反動的時候;是在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産階級正在準備打倒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時候;是在中國無産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和其他小資産階級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之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偉大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的時候。在今天,我們是處在這種時候,那麼,應該不應該估計中國革命的世界意義是更加增大了呢?我想是應該的。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偉大的一部分。
這個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其中又分為許多小階段),其社會性質是新式的資産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還不是無産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但早已成了無産階級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現在則更成了這種世界革命的偉大的一部分,成了這種世界革命的偉大的同盟軍。這個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階段,決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國資産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社會,而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産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以完結其第一階段。然後,再使之發展到第二階段,以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
這就是現時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特點,這就是二十年來(從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算起)的新的革命過程,這就是現時中國革命的生動的具體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