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革命戰爭
自一九二四年開始的中國革命戰爭,已經過去了兩個階段,即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階段和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的階段;今後則是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階段。這三個階段的革命戰爭,都是中國無産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戰爭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中國資産階級雖然在某種歷史時機可以參加革命戰爭,然而由於它的自私自利性和政治上經濟上的缺乏獨立性,不願意也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走上徹底勝利的道路。中國農民群眾和城市小資産階級群眾,是願意積極地參加革命戰爭,並願意使戰爭得到徹底勝利的。他們是革命戰爭的主力軍;然而他們的小生産的特點,使他們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一部分失業群眾則具有無政府思想),所以他們不能成為戰爭的正確的領導者。因此,在無産階級已經走上政治舞臺的時代,中國革命戰爭的領導責任,就不得不落到中國共産黨的肩上。在這種時候,任何的革命戰爭如果沒有或違背無産階級和共産黨的領導,那個戰爭是一定要失敗的。因為半殖民地的中國的社會各階層和各種政治集團中,只有無産階級和共産黨,才最沒有狹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遠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組織性,而且也最能虛心地接受世界上先進的無産階級及其政黨的經驗而用之於自己的事業。因此,只有無産階級和共産黨能夠領導農民、城市小資産階級和資産階級,克服農民和小資産階級的狹隘性,克服失業者群的破壞性,並且還能夠克服資産階級的動搖和不徹底性(如果共産黨的政策不犯錯誤的話),而使革命和戰爭走上勝利的道路。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戰爭,基本地説,是在國際無産階級和中國無産階級及其政黨對於中國民族資産階級及其政黨的政治影響和政治合作之下進行的。然而當著革命和戰爭的緊急關頭,首先由於大資産階級的叛變,同時也由於革命隊伍中機會主義者的自動地放棄革命領導權,這次革命戰爭就失敗了。
一九二七年至現在的土地革命戰爭,是在新的情況之下進行的。戰爭的敵人不但是帝國主義,而且是大資産階級和大地主的聯盟。民族資産階級則做了大資産階級的尾巴。領導這個革命戰爭的惟有共産黨,共産黨已經形成了對於革命戰爭的絕對的領導權。共産黨的這種絕對的領導權,是使革命戰爭堅持到底的最主要的條件。沒有共産黨的這種絕對的領導,是不能設想革命戰爭能有這樣的堅持性的。
中國共産黨是英勇堅決地領導了中國的革命戰爭,在十五年的漫長歲月中三,在全國人民面前,表示了自己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戰爭的最前線。
中國共産黨以自己艱苦奮鬥的經歷,以幾十萬英勇黨員和幾萬英勇幹部的流血犧牲,在全民族幾萬萬人中間起了偉大的教育作用。中國共産黨在革命鬥爭中的偉大的歷史成就,使得今天處在民族敵人侵入的緊急關頭的中國有了救亡圖存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有了一個為大多數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長時間內考驗過因此選中了的政治領導者。現在共産黨説的話,比其他任何政黨説的話,都易於為人民所接受。沒有中國共産黨在過去十五年間的艱苦奮鬥,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
中國共産黨在革命戰爭中,除了犯過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四和李立三“左”傾機會主義伍兩個錯誤之外,還犯過了下述的兩個錯誤:其一,是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的“左”傾機會主義六,這個錯誤使得土地革命戰爭受到了極端嚴重的損失,得到了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不能戰勝敵人反而喪失了根據地削弱了紅軍的結果。這個錯誤是在一九三五年一月擴大的中央政治局的遵義會議七時糾正過來了。其二,是在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的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八,這個錯誤發展到破壞了黨和紅軍的紀律,使一部分紅軍主力遭受了嚴重的損失;然而由於中央的正確領導,紅軍中黨員和指揮員戰鬥員的覺悟,終於也把這個錯誤糾正過來了。所有這些錯誤,對於我們的黨,我們的革命和戰爭,當然是不利的,然而終於被我們克服,我們的黨和我們的紅軍是從這些錯誤的克服中鍛鍊得更加堅強了。
中國共産黨領導了、而且繼續領導著轟轟烈烈的光榮的勝利的革命戰爭。這個戰爭不但是解放中國的旗幟,而且是具有國際的革命意義的。世界的革命人民的眼睛都望著我們。在新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階段上,我們將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完成,也將給東方和世界的革命以深刻的影響。過去的革命戰爭證明,我們不但需要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的政治路線,而且需要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的軍事路線。十五年的革命和戰爭,已經鍛鍊出來這樣一條政治的和軍事的路線了。今後戰爭的新階段,我們相信,將使這樣的路線,根據新的環境,更加發展、充實和豐富起來,達到戰勝民族敵人之目的。歷史告訴我們,正確的政治的和軍事的路線,不是自然地平安地産生和發展起來的,而是從鬥爭中産生和發展起來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傾機會主義作鬥爭,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傾機會主義作鬥爭。不同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戰爭的有害的傾向作鬥爭,並且徹底地克服它們,正確路線的建設和革命戰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我在這本小冊子中時常提到錯誤方面的意見,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第三章 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
第一節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不承認、不知道、或不願意知道中國革命戰爭有其特點的人,把紅軍對國民黨軍隊的作戰,看做和一般戰爭相同,或和蘇聯內戰相同。列寧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內戰的經驗是有世界的意義的。所有的共産黨,中國共産黨也同樣,都是以這個經驗和列寧斯大林對這個經驗的理論綜合作為指南的。但這並不是説,我們應該在我們的條件下機械地運用這個經驗。中國革命戰爭的許多方面都有其自己的不同於蘇聯內戰的特點。不估計到這種特點,或否認這種特點,當然是錯誤的。這點在我們的十年戰爭中已經完全證明了。
我們的敵人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他們不承認和紅軍作戰需要有和其他作戰不同的戰略和戰術。他們依仗其各方面的優勢,輕視我們,固守其老一套的戰法。這是一九三三年敵人的第四次“圍剿”時期及其以前的情形,其結果就是招致了他們的歷次的失敗。首先在國民黨軍隊中提出在這個問題上的新意見的是國民黨的反動將軍柳維垣,後來有戴岳。最後他們的意見被蔣介石採納了。這就是蔣介石廬山軍官訓練團九及其在第五次“圍剿”中施行的反動的新軍事原則十産生的過程。
然而當著敵人改變其軍事原則使之適合於同紅軍作戰的情況的時候,我們隊伍中卻出現了回到“老套”的人們。他們主張回到一般情況的方面去,拒絕了解任何的特殊情況,拒絕紅軍血戰史的經驗,輕視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力量,輕視國民黨軍隊的力量,對敵人採用的反動的新原則視若無睹。結果,是喪失了除了陜甘邊區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據地,使紅軍由三十萬人降到了幾萬人,使中國共産黨由三十萬黨員降到了幾萬黨員,而在國民黨區域的黨組織幾乎全部喪失。總之,是受了一次極大的歷史性的懲罰。他們自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其實一點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沒有學到。列寧説: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於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⑾。我們的這些同志恰是忘記了這一點。
由此可知,不了解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就不能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就不能引導中國革命戰爭走上勝利的途徑。
第二節 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是什麼
那末,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是什麼呢?
我以為有四個主要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國,而又經過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
這個特點,指出中國革命戰爭有發展和勝利的可能性。當著一九二七年冬天至一九二八年春天,中國遊擊戰爭發生不久,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區域——井岡山的同志們中有些人提出“紅旗到底打得多久”這個疑問的時候,我們就把它指出來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⑿)。因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答覆中國革命根據地和中國紅軍能否存在和發展的問題,我們就不能前進一步。一九二八年中國共産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⒀,把這個問題又作了一次答覆。中國革命運動,從此就有了正確的理論基礎。
現在把這個問題分開來看一看:
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微弱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嚴重的半封建經濟同時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業都市和停滯著的廣大農村同時存在,幾百萬産業工人和幾萬萬舊制度統治下的農民和手工業工人同時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軍閥和管理各省的小軍閥同時存在,反動軍隊中有隸屬蔣介石的所謂中央軍和隸屬各省軍閥的所謂雜牌軍這樣兩部分軍隊同時存在,若干的鐵路航路汽車路和普遍的獨輪車路、只能用腳走的路和用腳還不好走的路同時存在。
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的不統一,影響到中國統治集團間的不統一。數國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一國支配的殖民地是有區別的。
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迴旋的餘地。
中國是經過了一次大革命的——準備好了紅軍的種子,準備好了紅軍的領導者即共産黨,又準備好了參加過一次革命的民眾。
所以我們説,中國是一個經過了一次革命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國,這是中國革命戰爭的第一個特點。這個特點,不但基本地規定了我們政治上的戰略和戰術,而且也基本地規定了我們軍事上的戰略和戰術。
第二個特點是敵人的強大。
紅軍的敵人國民黨,它的情況是怎樣呢?它是奪取了政權而且相對地穩定了它的政權的黨。它得到了全世界主要反革命國家的援助。它已改造了它的軍隊——改造得和中國任何一個歷史時代的軍隊都不相同,而和世界現代國家的軍隊卻大體相同,武器和其他軍事物資的供給比起紅軍來雄厚得多,而且其軍隊數量之多超過中國任何一個歷史時代的軍隊,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常備軍。它的軍隊和紅軍比較起來真有天壤之別。它控制了全中國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樞紐或命脈,它的政權是全國性的政權。
中國紅軍是處在這樣強大的敵人的面前。這是中國革命戰爭的第二個特點。這個特點,使紅軍的作戰不能不和一般戰爭以及蘇聯內戰、北伐戰爭都有許多的不同。
第三個特點是紅軍的弱小。
中國紅軍是産生於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之後,從遊擊隊開始。不但處在中國的反動時期,而且處在世界上反動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經濟上比較穩定的時期。
我們的政權是分散而又孤立的山地或僻地的政權,沒有任何的外間援助。革命根據地的經濟條件和文化條件同國民黨區域比較是落後的。革命根據地只有鄉村和小城市。其區域開始是非常之小,後來也並不很大。而且根據地是流動不定的;紅軍沒有真正鞏固的根據地。
紅軍的數量是少的,紅軍的武器是差的,紅軍的糧食被服等物質供給是非常困難的。
這個特點和前一個特點是尖銳的對比。紅軍的戰略戰術,是在這種尖銳的對比上發生的。
第四個特點是共産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
這個特點是第一個特點的必然結果。這個特點産生了兩方面的情形。在一方面,中國革命戰爭雖然是處在中國和資本主義世界的反動時期,然而是能夠勝利的,因為它有共産黨的領導和農民的援助。根據地雖小卻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龐大的國民黨政權相對立,軍事上給國民黨的進攻以很大的困難,因為我們有農民的援助。紅軍雖小卻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在共産黨領導下的紅軍人員是從土地革命中産生,為著自己的利益而戰鬥的,而且指揮員和戰鬥員之間在政治上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則和國民黨成了尖銳的對比。國民黨是反對土地革命的,因此沒有農民的援助。其軍隊雖多,卻不能使兵士群眾和許多小生産者出身的下級幹部自覺地為國民黨拚命,官兵之間在政治上是分歧的,這就減少了它的戰鬥力。
第三節 由此産生我們的戰略戰術
經過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經濟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國,強大的敵人,弱小的紅軍,土地革命——這是中國革命戰爭四個主要的特點。這些特點,規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指導路線及其許多戰略戰術的原則。第一個特點和第四個特點,規定了中國紅軍的可能發展和可能戰勝其敵人。第二個特點和第三個特點,規定了中國紅軍的不可能很快發展和不可能很快戰勝其敵人,即是規定了戰爭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話,還可能失敗。
這就是中國革命戰爭的兩方面。這兩方面同時存在著,即是説,既有順利的條件,又有困難的條件。這是中國革命戰爭的根本規律,許多規律都是從這個根本的規律發生出來的。我們的十年戰爭史證明了這個規律的正確性。誰要是睜眼看不見這些根本性質的規律,誰就不能指導中國的革命戰爭,誰就不能使紅軍打勝仗。
很明顯的,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禦時反對保守主義,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反對紅軍的遊擊主義,卻又承認紅軍的遊擊性;反對戰役的持久戰和戰略的速決戰,承認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的速決戰;反對固定的作戰線和陣地戰,承認非固定的作戰線和運動戰;反對擊潰戰,承認殲滅戰;反對戰略方向的兩個拳頭主義,承認一個拳頭主義;反對大後方制度,承認小後方制度;反對絕對的集中指揮,承認相對的集中指揮;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和流寇主義⒁,承認紅軍是中國革命的宣傳者和組織者;反對土匪主義⒂,承認嚴肅的政治紀律;反對軍閥主義,承認有限制的民主生活和有威權的軍事紀律;反對不正確的宗派主義的幹部政策,承認正確的幹部政策;反對孤立政策,承認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最後,反對把紅軍停頓于舊階段,爭取紅軍發展到新階段——所有這些原則問題,都要求正確的解決。我們現在要講的戰略問題,就是要就中國革命戰爭的十年血戰史的經驗,好好地説明這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