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觀念的象徵
------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包含的人文理想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3日 09:29
作為紫禁城中心和標誌性建築,太和殿不僅是現存體量最大的古代建築,也是能夠涵蓋古代建築藝術全部成就的作品,更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觀念的集中象徵。
走進太和門,置身於寬廣的太和門廣場,遠處正前方是一片漢白玉雕砌的三層高臺基。臺基呈“土”字形,按古代五行原理講,土居中央,象徵著這裡是天下的中心。臺基是高8.13米的須彌座,“須彌”是古印度傳説中神山的名字,據説那裏是人們居住的世界中心:日月環繞著它而迴旋出沒,三層諸天也是依傍著它而層層建立。而且,三層須彌座還有天地人三界意涵,更象八卦的乾卦;須彌座與大殿本身又形成一卦圖,有代替外朝屬陽的意思。這種意境,也體現在神秘的數字上:因古人觀念外朝為陽,所以多用奇數(內廷多偶數)。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南北為三,武英殿、太和殿、文華殿東西為三;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都座落在三層須彌座上,太和殿居其中央,其他四殿自然成了陪襯。即使安排的踏跺級數、臺基、坎墻的磚皮層數也是奇數。
三重臺基對應著天上太微垣中逐級上升的三組名為“三台”的星宿,也是皇帝天子身份的特殊體現。在三層臺基間,分列著18尊鼎式香爐。鼎是古代彝器的一種,取其穩固堅重的外型以象徵皇家政權的鞏固堅實。
臺基平臺上,東邊陳設一個日晷,這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器。日晷呈圓盤形,青石質地,以45 斜放在石座上。銅指針在圓心,與石圓盤平面垂直,四週刻有12個時辰的刻度。它是利用太陽的照射,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春分至秋分間,看晷盤上面的刻度;秋分至來年春分,看晷盤下面的刻度。自古以來,皇帝就有向天下頒歷正時的責任,所以日晷的陳設是國家的重器之一。
西邊設置嘉量,是象徵性的量器。嘉量是表示容量單位的器具,上刻有斛、鬥、升、合、龠五級容量單位,是古代的標準量器。嘉量為銅制鎏金,被安放在一個漢白玉石亭之內,下置漢白玉底座。古代皇帝向天下統一度量衡,象徵著國家的統一和強盛。
在日晷和嘉量的旁邊,還設有一對銅龜、銅鶴,這兩種動物都是吉祥和長壽的象徵。放在這裡是寓意江山永固,皇帝長壽。
殿前的丹墀是明代的遺物,到清代人已不知下面掩蓋的是什麼?是象徵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五穀”?還是象徵構成宇宙萬物的基礎物質金木水火土的“五色土”?或是兼而有之?只有靠考古發掘了。
須彌座四週的螭首既起到烘托建築堅固、神秘的作用,也有排水的實際用途。而且據故宮專家研究,它還有警報的作用。
大殿的用滿漢文書寫匾額“太和殿”三字也有典故。源於《中庸》中所説:“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也就是説,宇宙萬物的存在都是“中和”的結果。用中和二字名殿也就體現了皇帝受天之命撫育天下的意思。
由於太和殿代表著皇帝的至尊地位,除殿前陳設國家的象徵物件外,建築本身的規格也不同一般。
殿內每楹有朱漆柱9楹,共計72根。正中有6根兩人合抱、高近13米的蟠龍金柱,雄偉壯觀、華麗莊重、格調不凡,將金殿的重心完全集中到了中央禦座周圍。每根金柱上都繪有一條巨龍,龍身纏繞金柱,龍頭昂首張口伸向柱頂。在雲紋襯托下,大有騰雲駕霧之勢。金柱底部為海水江崖紋飾,波濤洶湧,驚石拍岸,激起層層浪花,烘托出巨龍升騰的磅薄氣勢。這叫“江山萬代升轉雲龍”。
宮殿的內檐外楣均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也是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 雙龍戲珠大點金》圖案,瀝粉貼金形式。
屋脊兩端各立有一座高3.5米、重3650公斤的大吻。就連檐角的神獸也列有10個(一般都以奇數為例,最高也只有9個。但由於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它的建築等級之高已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此在最後又加了一個叫“行什”的猴形飾物)。這在古建築中也是一個孤例。
《易經 乾》中有“九五,飛龍在天”的説法,九是奇數中最大的陽數,稱陽爻;五為奇數的中間數字,因此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建築格局成皇帝專權(皇城只有太和殿、午門主樓、乾清宮、太廟正殿有此規格,保和殿、坤寧宮、奉先殿也只有面闊九,而進不及五)。
太和殿上下雕飾著數量繁多的龍紋,形成萬龍朝聖的隆重氣氛。據專家考證,太和殿內外的龍雕、龍紋共計13844條之多。這些龍造型各異、神態生動、流光溢彩,無不顯示著君權神授的至高無上,以及皇帝乃是“真龍天子”的特殊身份。
在金磚鋪地的太和殿中央,7層臺階呈須彌座式的楠木金漆基臺上,安放著金漆寶座和屏風。寶座在明代稱金臺,清代稱禦座,民間則統稱是“金鑾寶座”。
寶座的設置頗有講究。為了體現帝王居天下之中,為天下共主的含義,寶座自然要安在皇城和京師乃至天下的中心點上;為了顯示皇帝的尊貴威嚴,寶座自然要體現出皇帝的高高在上,所以要再加臺基使臣下只能匍匐于下;為了表現皇帝的權威和神秘,基座四週雕刻有精美的仰、覆蓮花圖紋,紋間鑲嵌有大量的珍貴寶石。臺陛之間有香幾、香爐、香筒。皇帝升殿時,香爐內焚檀香,香筒裏焚藏香,香煙裊裊,團扇遮蔽,恰似仙人下凡。寶座的兩側有4對陳設,
皇帝不僅用大量的龍紋來宣揚他的地位和尊嚴,而且還非常信奉各種吉祥符瑞。這4對寶象、甪端、仙鶴、香亭即是象徵祥瑞的飾物。
寶象,稱為“太平有象”,它那粗壯的身軀,給人以穩固、踏實之感,象徵著江山穩定,社會安寧,政權鞏固;大象背馱一寶瓶,瓶內放有五穀,表示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甪端據説能日行18000里,兼通四夷語言,只有賢明有德的君王出現,它才會捧書而至,表示皇帝聖德英明,四海臣服,甪端捧書朝聖,甘願護衛御前左右。
一對仙鶴分立寶座兩邊,表示江山萬代,王朝永葆,皇帝長壽吉祥。
寶座臺基下4隻鼎式香爐則象徵著國家的政權。據清代《欽定內務府則例》中規定,凡遇皇帝升殿之日,太和殿內的寶鼎燃用松柏枝11斤,在其他殿堂升座,僅燃用5.8斤。
寶座旁的4對陳設鎮器,與太和殿丹陛平臺上東西陳設的祥瑞之物銅龜、銅鶴,在大朝盛典之時,一齊燃用松柏枝、檀香、藏香,一時間,大殿內外香煙繚繞,營造出神秘、威嚴的皇家大朝典儀的隆重氣氛。
寶座上方的天花正中,是一個天圓地方中八角的建築形式,這叫“藻井”,乃是我國古代皇宮建築中的重要特徵。它作為一種裝飾,穹然高隆,有欲墜壓頂之感。使一進大殿的人,頓時感到自身的渺小,對天子及上天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當然也有鎮災防火的含義。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視為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的每位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每位當朝的皇帝在每一年的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的生日)三大節日也都要在此舉行國宴等大朝禮儀;當國家遇有戰事,皇帝親徵或命將出師,也要在此舉行出征儀;年輕皇帝大婚、冊封皇后必在此舉行頒冊、印儀式。
如果説紫禁城代表古代政治權力的中心,全面體現著中國傳統的政治倫理、天人觀念、民族的宗教意識的話,太和殿無疑是其中最集中和最典型的反映。
(陳連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