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義勇軍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0日 10:46
"九 一八"事變後,處於國破家亡境地的東北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間燃起了民族自衛的抗日烽火,各地義勇軍、遊擊隊、紅槍會、大刀會、山林隊等抗日武裝猶如雨後春筍紛紛涌現。在各抗日義勇軍與日本侵略軍的激戰中,馬佔山首當其衝,于1931年11月率先發起江橋抗戰,神州振奮。東北各地區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為收復失地奮勇作戰。1935年2月,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成立了東北抗日聯軍,抗日聯軍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與日本侵略者作鬥爭的過程中,東北軍民也付出了巨大代價。
1931年10月,美國《密勒氏評論報》曾發表評論説:"滿洲事實上沒有不被襲擊的地方,城市和鐵路,竟找不出一處來"。倫敦《每日導報》也撰文説:"滿洲國當局日陷不寧,目下滿洲境內,日本人沒有一條絕對安全的道路。"
這就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這支由遊散官兵、綠林隊、知識分子組成的非正規部隊,替代了國民黨正規軍,成為日軍恐懼的對象,成為東北白山黑水間的戰神。
在遼寧,抗日義勇軍興起最早,發展很快,鬥爭也相當活躍。瀋陽失陷後不久,在瀋陽西部、興城、北鎮、黑山、康中、大虎山、錦西等地,義勇軍紛紛抗敵,四處主動出擊,使日本侵略軍晝夜不安,終日疲於奔命。
1932年1月9日,駐錦西縣城日軍19師團混成38旅團騎兵27聯隊隊長古賀傳大郎奉命率部向縣城西部一帶進發,圍剿義勇軍。時任縣長的漢奸張國棟對古賀婉言勸阻:城外胡匪太多,不能出城。古賀狂妄聲稱:幾十萬東北軍都望風披靡,幾百個老百姓算得什麼?是不堪一擊的。於是率領步騎兵80余名,出城向西掃蕩。9日上午10時半,古賀率隊到達上坡子村時,突然遭到早已埋伏好的義勇軍的攻擊。
正當古賀聯隊長被打得驚魂不定時,忽又聞告,錦西縣城遭到襲擊,於是慌忙率隊往縣城回竄。殊不知,回程中又進入義勇軍的埋伏圈。經過激戰,古賀當場斃命。這次戰鬥,義勇軍共殲敵50余名、傷30余名,其中死傷少尉以上軍官7名。被關東軍稱為不可戰勝的古賀聯隊被義勇軍所擊敗,是日本侵略者夢想不到的。他們驚呼:"這實在是滿洲事變以來最大的悲慘事件。"
吉林地區抗日義勇軍的興起比遼寧晚,但兵力集中,較有戰鬥力。主要有李杜、丁超等人組織的"吉林自衛軍";王德林等組織的吉林"國民救國軍"和田霖的"吉林人民抗日自衛軍"。1932年1月31日,李杜、丁超、馮佔海、王之佑等在哈爾濱舉行會議,決定組成吉林自衛軍,聯合抗日。推舉李杜為自衛軍總司令,吉林自衛軍總兵力約1.5萬餘人。同日,自衛軍奪回被日本佔領的雙城堡車站。日軍遭受嚴重打擊後,關東軍除調動第2師團主力以外,還命令駐齊齊哈爾的混成第4旅東進,命令在長春的混成第8旅北上增援,在飛機,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于2月2日逼近哈爾濱市南郊。日軍增援部隊到達雙城後再次進攻。自衛軍第22旅與敵激戰後被動撤退。2月3日,日軍以優勢兵力,多路猛攻哈爾濱,自衛軍奮力抵抗,血肉相搏,激戰數次,自衛軍雖未扭轉戰局,但給予日軍以重創。1932年9月12日,在馮佔海的率領下,抗日義勇軍攻佔吉林, 殲敵數百,俘虜500余人。同年,王德林率義勇軍三打敦化城,殲敵400余人;接著又攻打額移和蛟河,繳獲敵輕重機槍28挺,各種槍支1600余支,從1932年3月到10月,吉林各地抗日義勇軍與日偽軍大小戰鬥數百次,取得了許多重大戰果,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大大鼓舞了東北地區抗日義勇軍的士氣。
黑龍江省愛國官兵的武裝鬥爭,在整個東北的義勇軍抗日曆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馬佔山是這支抗日隊伍的傑出領袖,雖然他一度動搖妥協,但在整個東北義勇軍抗戰史上,他領導的鬥爭給予日軍以最為沉重的打擊。其中他領導的江橋抗戰揭開了東北義勇軍大規模武裝抗日的序幕。
馬佔山原為黑河警備司令兼步兵第3旅旅長,"九 一八"事變後由於黑龍江省長兼東北邊防軍副司令萬福麟不在省會齊齊哈爾。為了鎮定人心,統一全省的指揮,張學良于1931年10月10日任命馬佔山為黑龍江省代主席,兼代軍事總指揮。
10日中旬,馬佔山尚未到任,日偽軍便向嫩江橋一帶發動了一次進攻,妄圖打開地軍黑龍江省的門戶,江橋守軍奮勇抗敵,擊潰了來犯日偽軍。為了防止敵人再度進犯,江橋駐軍炸毀了嫩江橋。
10月22日,馬佔山發表了對日抵抗宣言:"當以國難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臥薪嘗膽,誓救危亡。"表達了其抗戰決心。
10月24日,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致書馬佔山,要求馬佔山讓出省城,接著又連續三次照會,威逼馬佔山立即修復江橋,否則將以武力解決。馬佔山也以強硬措辭駁斥日軍無理要求,指出日軍要求修橋,意在進攻便利,而江橋係中國主權,如日軍對我存敵意或入侵我軍陣地,則採取正當防禦,即以武力抵抗。
關東軍為了打開向黑龍江進犯的通道,決心拿下江橋11月4日,日軍開始大規模進攻嫩江橋,馬佔山下令守軍還擊,致此,震驚中外的江橋抗戰爆發。
11月4日中午,日軍主力部隊殿後,偽軍張海鵬部當先,共4000余人,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向嫩江橋我軍陣地發起進攻。駐江橋守軍放敵入圍,隨後奮起反擊,與敵展開白刃戰,至晚8時,日軍攻勢遭挫後敗退。次日拂曉3時,日偽軍在大炮、飛機掩護下,又發起強攻,守橋駐軍從正面給予痛擊,敵軍被迫再次撤退,日軍死200余人,偽軍死傷達700多人。11月6日戰鬥又在大興附近打響。11月6日,日軍發動了新一輪攻勢。此次,日軍自為先鋒,張海鵬偽軍殿後,守橋官兵拼命殺敵,多次打退日偽軍進攻,幾次從敵人手中奪回失去的陣地。是役日偽軍死傷甚重,江橋守軍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再加上江橋、大興等地,地處平原,防禦工事盡被敵炮火摧毀,修補不及。因此,馬佔山于6日晚下令將主力撤至距江橋50華里外的三間房車站一帶阻擊敵人。
三間房是洮昂路(洮南至昂溪)的一個車站,北距齊齊哈爾70華里,是保衛黑龍江省會的重要防線。馬佔山退守三間房後,立即重新佈防,守軍總兵力亦增至5000余人。12、13、14日,日偽軍對三間房發動了數次攻擊均被擊潰。11月17日,日軍發動了總攻。在三間房這個狹小的陣地中,日軍動用了飛機12架,大炮百餘門,總兵力達7000人在右。面對洶湧來犯之敵,愛國官兵同仇敵愾,奮勇異常,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三間房陣地也幾度異手。在敵我力量相差懸殊情況下,馬佔山于18日晚下令各部隊向齊齊哈爾撤退。13日上午9時許,日軍集中大批主力於距省城15里處的榆樹屯,以猛烈炮火向省城發動猛攻。晚5時,日軍攻陷齊齊哈爾,歷時16天的江橋抗戰到此結束。
江橋抗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器張氣焰。日本侵略軍在這次戰役中,投入大量精銳部隊,其傷亡人數1500余人,凍傷近千人。黑龍江省中國駐軍在戰鬥中雖然也遭受了很大的犧牲,傷亡2000余人,但他們反映了中國人民堅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意願,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推動了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的鬥爭。
馬佔山的江橋抗戰,馳名中外,對東北各地義勇軍的反日鬥爭影響很大;日軍對馬佔山的"平定"工作也極為重視,從1931年12月中旬開始,先後兩次派人對馬佔山勸降。遺憾的是,血雨腥風中走過來的馬佔山對當時複雜形勢缺乏冷靜、正確的認識,終於在1932年2月動搖變節,接受偽黑龍江省省長一職。但是,自從他就任黑龍江省省長之後,日本人對他進行了種種要挾和控制,再加上全國各界的輿論譴責,促使他覺醒,所以從3月末開始便暗作準備,決計出走,再度抗日。4月2日淩晨,馬佔山自帶副官、衛士20余人乘汽車出城並於4月7日達到黑河,5月14日,馬佔山在黑河舉行出征誓師大會,從此,馬佔山又重新開始了其抗日征途。
4月間,馬佔山與吉林義勇軍李杜、丁超取得聯絡,商定共同收復哈爾濱的作戰計劃。4月18日、19兩日,從日本調來的第10師到達哈爾濱,以其主力集中攻擊吉林義勇軍的中心區--依蘭。5月16日,日軍先頭部隊攻入依蘭,馬佔山率部向上集、慶城、巴房等地移動,佔領大青山一帶作為長期的抗日根據地,以圖對敵作戰。日軍第14師得知馬佔山部在慶城一帶活動的消息後,于6月39日下令所屬部隊前往圍殲。馬佔山率部在慶城一帶,與優勢之敵週旋。7月28日,馬佔山率所部在十七井子地方與敵騎兵遭遇,戰至夜晚,傷亡百人,敵棄屍40余具退走。但義勇軍少將參謀韓家麟等20余人被 衝散。翌日晨,又被日軍發覺包圍,全遭殺害。日軍在屍體中見有一蓄短鬚身帶馬佔山名章者,便認為馬佔山被擊斃,並以此作為重大戰果予以渲染。關東軍還煞有介事地展出馬佔山的遺物以證明馬佔山已戰死沙場。但是,令關東軍沒想到的是,1個多月後,馬佔山在龍門縣城重新出現,並重整旗,率眾繼續與侵略者週旋。
東北抗日義勇軍,是為保衛民族獨立而戰的民眾抗日武裝。它發揚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大量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據日偽軍方報告記載,自"九 一八"事變到1933年2月,日偽軍戰死人數為6541名,平均每月"討伐"抗日力量出動1500次,日軍屍體從中國東北經神戶運回日本,每月平均50具。日軍因此對義勇軍進行了瘋狂的報復,不幸被虜的義勇軍將士幾乎都慘遭殺害。
由於沒有堅強的領導,東北抗日義勇軍遭到日本關東軍殘酷的鎮壓,領導東北抗日的重擔落在了中國共産黨的肩頭。"九 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産黨就號召東北人民開展遊擊戰爭,並動員城市工人大批深入農村,組織抗日遊擊隊。 1935年2月,在共産黨領導下,建立了東北抗日聯軍,先後編成十一個軍,擁有45000余人,給日寇以沉重打擊,始終堅持鬥爭,直至抗日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