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家點評

  你們投入巨大力量,組織影視編導、史學專家共同研討,反復修改, 這種作法非常對頭,我相信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目的。這個片子應該能夠使專家看了不覺得是外行寫的,不覺得不科學;使外行看了又不覺得很專業化,很學術化,從而達到大眾傳媒手段以客觀歷史真實性的完美統一。

  遼寧省委黨校、918戰爭研究會會長 張一波:有三點應當注意:1.關於歷史階段劃分問題,黨的歷史階段劃分不可替代國史、戰史的劃分。2.全民族抗戰問題。從1931年918戰爭爆發就已經開始了海內外全民族的抗戰,所以才産生了《義勇軍進行曲》。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鐵證。3.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是中華民族的巨大民族凝聚力。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 孫果達:整個方案立意很好,但看完30集的選題闡述後感覺控訴的份量過重了。像這樣的控訴宣傳中國以前還少嗎?按照整個立意宗旨這樣的設置是恰當的嗎?像慰安婦、細菌戰、掠奪這些內容在30集篇幅裏佔了3集,本身就不是嚴謹的治史態度。

  上海(閘北等地不能代表上海)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並未淪陷,西方列國在滬大部分地區的租界仍然是中國的地盤,期間發生過很多抗日故事,故史學界早有“孤島上海”之説。這是個常識問題,併入《淪陷區》裏講肯定不合適。

  抗戰是中華全民族的抗戰,這一點並沒有錯,但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抗戰之前中國的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大背景是:儘管經過5.4運動等新文化思想啟蒙,經過幾十年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和軍閥混戰,戰前的中國仍是一盤散沙,所以對在抗戰中的一些人和事就應該有一個更客觀的評價。如日本對東北的侵略蠶食由來已久,馬佔山等人為什麼不早起來抗日,偏偏到9.18後才要抗日?再如戰前東南沿海的企業工廠後來只有不到10%遷到了西南西北,當時那些財主和富人真如傳説中那麼愛國嗎?

  如果當時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團結的、富有凝聚力的民族,在今天西方世界就不會那麼輕視中國的民族解放戰爭,日本人就不會根本不承認中國的勝利而不斷挑釁生事而留下世紀情結,當時的華僑們也不會提出“談和平者概以賣國漢奸論處”的動議。

  世界強國之間從不間斷的利益瓜分和調整活動至今猶然,從歷史傳承的觀點來看,當時處於民族圖存戰爭中的中國仍然是上述瓜分活動的受害者。因此,儘管他們客觀上是幫了中國的忙,但現在的評價顯然太高了。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把所有責任都推給日本,顯然缺乏足夠的公允。另一方面,這樣的民族判斷非常不利於我們對世界及自身的清醒認識。

  歷史的真實場景從來都是各個不同的利益集團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兼顧國家乃至世界利益的寫照。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去描述它。

  在十六大上江澤民曾明確指出要增強民族憂患意識。如果到今天我們的國家電視臺還不能夠正視歷史,用真實的力量呼喚民眾的憂患與反思,仍只滿足於自説自話的蒼白宣傳,就太缺乏力量、太令人悲哀了!

<<上一頁下一頁>>
第4頁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