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 吳廣義:從抗日戰爭問題上看,只有應對方,沒有施壓方,只有反抗,沒有侵略。侵略與反抗應是一個對子。現在看來只有我們的反抗與受壓。有侵略才有反侵略。
現有稿件把日軍暴行單獨拆開,體現不出殘暴性,事實上日本的殘暴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侵略的深入,逐步升級,不斷變化。沒有反映出來。
強調抗戰多一些,但日本是怎麼策劃的,尤其是在違反國際法方面,反映不夠。
要調整,要以時間為綱,以事件為線索,把日軍的侵略和我們的反抗,一步一步地反映出來。反映日本侵華和我們的反抗,不能單純反映親歷人的回憶,要從加害者、受害者、中立者三方全面反映。只有這樣才有可信性。其中加害者和親歷者的回憶,如活體解剖、勞工,都是有計劃、有命令的集中行動。這方面的工作要及時做,因為很多人已很老了,帶有搶救性質。
通過日本現有的大量檔案、圖片等資料反映日本侵華是一個國家行動、整體行動,否定日本人所説的是個體的、自發的行動。這方面的檔案、資料日本有很多,但很多日本人將它作為炫耀國家、個人的素材,我們使用它要將它作為日本擴大侵略的罪行來使用。
那些帶有搶救性質的活動很有意義。撫順戰犯管理所當初有1062人,他們成立了一個中國歸還者聯絡會,前幾年還到中國來的60人左右,去年只有10多人,估計全算上現在能夠接受採訪的也只有30多人。以後會越來越少。讓這些人自己説更有説服力。
日本在河北湯家寨一次屠殺128人,被活埋者也有偷著跑出來的,這方面當初的加害者也還在,活埋者的屍骨也還在,但要搶救。這種雙方都存在的事情很有代表性,比重要多一些。
即日本侵華戰略和作戰指導與我國的抗戰形成互動關係,而且有一個演進的過程,在各個階段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有了前者的侵略戰爭的瘋狂、野蠻和非正義,才有後者的反侵略戰爭的艱苦、堅韌和正義;與此相關,即反映日本侵華戰略和作戰指導,盡可能採用日本加害方的軍官方文件及當事人的自述,而當事人的自述有著搶救性質;同時也注意利用中立方的見證材料;當然也有我方受害者的證言,佔的比重要小些。
日本侵華戰略的瘋狂性與作戰指導的野蠻性。日本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作戰指導的顯著特點是野蠻性,公然違反國際戰爭法規,無視人道原則,大肆殺燒淫掠,大搞突然襲擊、不宣而戰,實施細菌戰、毒氣戰,進行活體實驗,強徵“慰安婦”,殺害、奴役戰俘,強擄、奴役勞工,推行毒化政策,連德國法西斯都望塵莫及,實為人類文明社會所僅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