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易中天:讀史也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18:20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福州3月12日專電(記者 涂洪長)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易中天因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解漢代風雲人物、品讀三國而廣收人氣,其生動詼諧的講史方式被譽為“麻辣史學”。近日,易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讀史也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

  易中天把“以人為本”的讀史方式概括為四句話:“以故事説人物,以人物説歷史,以歷史説文化,以文化説人性。”易中天説:“觀眾和讀者關注歷史,實際上就是關注人,關注自己的命運、前途和活法。他們其實是把歷史人物當作自己的鄰居或者鏡子來看的。所以我堅持把英雄人物還原成普通人,還原成和我們一樣有著七情六欲、喜怒哀樂,而且也會犯錯誤的人。這就大大拉近了歷史和我們之間的距離,觀眾和讀者就不會覺得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事不關己”。

  易中天表示,所謂“與時俱進”,就是要有“平民立場,現代視角”。歷史上的那些史書,讀者定位是很明確的。比如《資治通鑒》是寫給統治者看的。這個立場要轉變,視角也要轉變。今人看古人,應該比古人自己看得更清楚。同時,我們也要設身處地替古人著想,不要以現代人的標準苛求古人。

  説到自己在講課中經常引用“偶像”“粉絲”之類的現代名詞,易中天表示,這樣做首先是為了便於觀眾和讀者理解,其次才是增加趣味,另外也是爭取做到“三貼近”,拉近觀眾、讀者和歷史的距離,這也是一種“與時俱進”。

  ※ 文化傳播者“通達”比“精專”更重要

  央視“百家講壇”開播以來廣受好評。近日,因在“百家講壇”開講三國和漢代風雲人物而廣收人氣的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百家講壇”的熱播説明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依然濃厚,但大眾目前最需要的是文化傳播者們的“通達”而不是“精專”。

  易中天説,現在各電視臺的一些讀書欄目經營慘澹,甚至有關門之虞,而央視的“百家講壇”卻異常火暴,而且觀眾大多以年輕人為主。這説明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並沒有衰退,青年們只是對古板老套的文化教育方式不滿意,這對大學教育也有可鑒之處。

  本是中文系教授,卻轉而説史,易中天對此解釋説,中國古代學術研究的傳統是文史哲不分家,現代學術也主張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因此沒有必要畫地為牢。只不過,這樣做很難,弄不好也會“兩頭不討好”。易中天自我評價説,自己的學術不是頂尖那類,屬於雜家,但正所謂多通則松。松歸松,好在能通,通而融、而匯,對一個知識傳播與學術的引導者來説,“通達”也許比“精專”更重要。(完)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