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胡耀邦:“退下來後,還有這麼個好名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5日 15:26 來源:人民網

  "我這輩子有兩個沒有想到:一個是沒有想到被放在這麼高的位置上;一個是沒有想到在我退下來以後,還有這麼個好名聲。"

  去年紀念胡耀邦誕辰90週年的時候,出版了兩本書,一本是《胡耀邦傳》,只寫到1976年。我對這本書興趣不大。

  另一本,是胡耀邦的女兒滿妹寫的《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一直想看看,可一直沒去買。春節到濟南,初二專門去了趟新華書店,買了本正版的,當晚開始看。

  上面所引的那段話,是胡耀邦講的,放在書開篇的導讀中,很吸引人,也讓人感慨。

  老實講,對胡耀邦的個人歷史,以前沒怎麼注意過,尤其是對他改革開放之前的歷史,知之甚少。改革開放之後,真正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兩樣:一是平反冤假錯案,一是説他"講話比較隨便"。尤其是後一條,似乎是當時周圍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

  有關平反冤假錯案,新華社老記者戴煌寫有一本《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寫得很生動全面,當時蒙老人家惠賜,我有幸認真拜讀過,後來又出了修訂本。我在香港的時候,還看到過香港和台灣出版的繁體字本,而且再版了好幾次。

  我其實是很喜歡看回憶文章的。歷史,要從教科書和歷史專著中去了解,一是枯燥,二是參雜的觀點太多,受意識形態影響較大,要客觀不那麼容易。回憶文章,雖然也會參雜個人因素,但因為往往都是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會比較生動,大多還是真情流露,所以即使有個人主觀的東西,讀者也差不多可以分辨出來的。這也是多少年來,人民日報的版面中,我最有興趣的版面一直就是回憶錄版(現在改稱"紀念與回憶"版)的一個原因。

  滿妹的回憶,確實告訴了讀者很多過去至少為我所不知的故事。很多細節也很生動,特別是書的前半部分,寫得流暢而有激情,讀來也輕鬆;比較而言,後半部分可能是政治性強,很多事情又比較敏感,稍顯生硬。

  以我八十年代有限的遠距離的了解和感覺,胡耀邦實際是個有真性情的人。正像在追悼會上,他家屬的輓聯中所概括的那兩句話那樣:"光明磊落,無私無愧。"看了這本回憶錄,他的這個特點更是躍然紙上,很多細節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為真性情,所以,在他當政的那段時間,連我這樣的學生都已聽到社會上傳説他"講話比較隨便"。當然,説這話的人,顯然不是從正面來作評價的;作為領袖人物,講話隨便,當然不會被看作是優點的。

  大約作者也聽到過類似的説法,所以在書中多次委婉地對此作了些解釋。比如在第十章第九節中開頭一段就説:"陪同過父親視察的人説:耀邦同志在視察期間,很少隨意發表意見,總是先調查研究,了解情況,聽彙報,蒐集資料,重要的講話總是與隨行的同志商量,然後才談觀點……"解釋歸解釋,性情中人,講話相對隨便一些,完全是可能的,關鍵是有沒有講錯話,以及有沒有因為講話隨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這顯然是可以通過實踐來檢驗的。

  浮沉宦海,真性情實為大忌。一不留神就會置自己于劣勢和困境。這從胡耀邦起伏跌宕的政治生涯中,多少可以看出點道道來。

  今天看了胡啟立的回憶文章《我心中的耀邦》,其中有一句:"耀邦同志心底無私、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公道正派,是待人處世的典範。"這些評語,現在經常被擱在新時期的先進典型身上,人們聽得太多,太熟悉了,可能反而沒什麼震撼感了。可是,真要做到,談何容易?又有幾多!

  還記得毛澤東評價白求恩的那段名言:“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胡啟立在回憶文章的最後也有一句充滿激情的話:“在我心目中,耀邦同志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赤膽忠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一個滿懷革命理想併為這一崇高理想獻出一切的人。”

  作為晚輩和老部下,對一位已經逝世10多年的政治人物作出這樣的評價,應該是真誠和由衷的。如果説前面兩句,還只是講性格層面,那最後兩句則告訴人們:他是一個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是一個有道德的人──這種在過去戰爭年代和計劃經濟時代更需要也更突出的表現,在如今市場經濟時代很多人似乎覺得可以不以為意的品德,其實始終是為人包括為政的一條不可或缺的底線,有或無,其表現和結果,完全不一樣。

  正因為如此,胡耀邦“退下來以後,還有這麼個好名聲”,也就不奇怪了。

  一個人要活明白,不容易,要裝,也很難。一張嘴、一提筆,大致就能讓人看出個八九不離十來的。

  胡耀邦應該是活明白了的人,而且還有道德,這對於一個“被放在這麼高的位置上“的人來説,尤其難得。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