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太史驛站 > 正文

歷史不容歪曲 教訓更當汲取 
——透視德日對待二戰歷史態度迥然不同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7日 10:26)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新華社記者王大軍 于濤 吳谷豐)德國和日本,同為二戰軸心國。戰後,它們對於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卻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歷史態度。

  兩塊牌子 迥然不同的歷史記憶

  在德國柏林市中心繁華區的一塊草坪上,豎立著一塊牌子,漆黑的底板上書寫著幾行黃色的大字:“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恐怖之地”,下面是包括奧斯威辛集中營在內的一系列第三帝國時期集中營的名字。它提醒著人們永遠不要忘記德國納粹的罪行。

  而在距日本東京不太遠的靜岡縣伊豆半島的伊豆山上,立有一塊“七士之碑”。這“七士”是被遠東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7名甲級戰犯。他們的部分骨灰被盜出,秘密埋葬於此,1959年正式立碑。1978年,又有人從此處取出少量骨灰,于愛知縣幡豆町三根山頂建了“殉國七士墓”。至於眾所週知的靖國神社,不但供奉著日本甲級戰犯的“靈位”,而且展館和門前的石燈籠上的金屬浮雕,宣揚的都是日軍在侵略戰爭中的“豐功偉績”和勇武精神。日本在歷史上犯下了南京大屠殺等嚴重罪行,但在這個國家卻找不到公開書寫著日本侵略罪行的地方。

  今年1月27日,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週年,德國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人們幾乎都能看到德國政要的身影。它清楚地表明,德國戰後對第三帝國野蠻與黑暗歷史進行了深刻反省,對納粹所犯暴行和罪惡進行了真誠懺悔。

  日本情況如何呢?迄今,日本政府從未就南京大屠殺這一慘絕人寰的罪行舉行過什麼紀念活動。

  歷史教育 對比鮮明的強烈反差

  歷史教育對任何國家來説,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出發點和做法卻各有不同。

  在第三帝國滅亡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許多德國人並不了解納粹集中營的真實情況。隨著真相逐步被揭露出來,戰時一代的德國人開始追問他們的父輩,在這類暴行發生時,你在哪?在做什麼?整個德國社會開始以一種刮骨療毒的態度對醜惡的歷史進行檢討和批判。經過幾十年不斷地反省自責,德國主流社會開始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永遠銘記這段恐怖的歷史,永遠記住納粹法西斯的罪行,並要把這種認識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德國教育法規定,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的有關納粹時期歷史的內容,學校教師必須對有關納粹專制的歷史進行深入講解,特別要講解關於集中營和大屠殺的內容。除歷史調查課外,德國中小學在其他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對納粹歷史的認識。如在時事課上,記述納粹暴行的《安妮日記》等都是必讀書目。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就相關主題進行討論。德國政府和教育機構還經常組織學生到集中營舊址參觀,讓學生在假期到一些集中營舊址或二戰紀念館充當義務講解員。

  去年6月,新華社記者到德國歷史名城魏瑪訪問。德方安排的活動,首先不是參觀聞名世界的歌德故居,而是魏瑪郊外布痕瓦爾德集中營舊址。組織者解釋説,不能只讓中國記者看魏瑪好的一面,也要看它的壞的一面。記者在現場看到,成群結隊的中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那裏參觀,接受歷史教育。

  德國議會還于1994年通過了《反納粹與反刑事犯罪法》,不準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使用納粹標誌的行為繼續受到法律嚴格禁止,即使是否認德國在戰時曾對猶太人及其他人進行過大屠殺暴行的言論與行為也將受到嚴懲。前不久,在英國發生哈裏王子穿納粹軍服參加化粧晚會事件之後,德國政治家又立即呼籲歐盟統一立法,在全歐盟範圍內禁止使用納粹標誌。

  在日本如何呢?二戰結束後,美國根據中蘇美英四國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以及《美國對日方針》的基本精神,對日本的教育進行了改革。例如:要求日本修改教育內容,禁止傳播軍國主義思想,把軍國主義分子清除出教育機關,不準教育機關參加參拜神社活動,停開有軍國主義內容的“修身”、“社會”、“地理”課程。

  可是,隨著美國對日政策的改變,日本教育領域內的軍國主義思潮逐漸重新抬頭。1955年8月,當時的民主黨率先對審定教科書發難,提出要恢復戰前教育。60年代初,日本文部省發行《高中學習指導要領》,復舊傾向進一步加劇。時任文相砂田説:“我認為戰前的日本教育是世界第一。”進入70年代,日本教科書中開始出現民族主義等內容,有的公然宣揚日本對外侵略有理論。80年代,日本歷史教科書歪曲和美化本國侵略歷史的問題日趨嚴重,以至於兩次引起日本國內外的嚴厲譴責與批評。

  對待戰犯 一方追打 一方美化

  由於德國對納粹罪行揭露深刻,追究嚴厲,犯有納粹罪行的人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逃到世界哪個角落都惶惶然而不得安生。戰後,不斷傳出某納粹戰犯在某地被發現進而被送上法庭的新聞。迄今日本非但沒有一例,而且美國在戰後不久出於冷戰需要,將未經改造的兩萬名日本戰犯釋放,其中包括19名甲級戰犯。各級戰犯返回社會,非但名聲不臭,還有不少人重新登上政壇或者被吸納到政府、防衛機關中擔任要職。60年代的日本首相岸信介就是一個獲釋的甲級戰犯。

  德國人還通過藝術形式來檢討自己的過去,如在全球引起轟動的《希特勒的最後十二夜》,這部電影拍出德國人的痛苦自省,沒有虛飾和隱瞞,讓世人了解為何一個政治狂人會導致600萬猶太人被殺、各國共計5000萬人罹難的悲劇。而日本的一些人卻利用藝術形式,對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等人百般進行美化。戰後,日本先後推出了《軍閥》、《尊嚴》、《山本五十六》和《啊,海軍》等許多歌頌戰犯和侵略戰爭的影片和電視片,軍國主義影片在日本竟然通行無阻。軍國主義的軍歌樂曲和軍旗等由右翼團體任意在大街上播放和揮舞。對這些現象,日本政府卻以“創作言論自由”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任何人也無法改變歷史,但人們必須正確對待歷史,只有真正以史為鑒,才能找到連接歷史、今天和未來的正確道路。《法蘭克福彙報》指出,日本如果不學會接受鄰國看待歷史的視角,將永遠不可能與亞洲鄰國實現真正的和解。

  

背景資料:法西斯軸心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日本、意大利法西斯軸心國與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之間進行的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這場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戰爭最終以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戰勝法西斯侵略勢力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歷嚴重的經濟危機,西方資本主義遭受沉重打擊。以極權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為特徵的法西斯主義借機在德、意、日三國抬頭。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墨索裏尼分別在德、意上臺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軍事法西斯專政。它們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擴張侵略,謀取世界霸權。德國不甘心一戰敗北後所受的懲罰和約束,暗中迅速恢複國力,重整軍備。它先後於1936年夥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1938年併吞奧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對一戰後的分贓不滿,在1935年併吞埃塞俄比亞後又于1939年侵佔阿爾巴尼亞。日本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確立了武力侵佔中國、征服亞洲和爭霸世界的侵略綱領,隨後於1931年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基於相同的目的與需求,德、日、意還在侵略擴張中相互勾結,結成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軸心國同盟。1936年,德、意兩國簽訂了《柏林協定》,結成柏林—羅馬軸心。同年,德、日簽訂《反共産國際同盟》,意大利於翌年加入這一協定,從而標誌著三國法西斯侵略集團的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國在柏林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三國還裹挾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加入軸心國聯盟。

  德、日、意的瘋狂侵略迫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聯合起來。二次大戰爆發前,英、法、美縱容德、日、意的侵略行為,大搞慕尼黑陰謀,實行綏靖政策。但一味退讓並不能滿足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日本首先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抗日,在亞洲開闢了大規模反法西斯的戰場。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大戰爆發,英法倉促對德宣戰。1941年6月,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蘇聯,蘇聯境內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

  歐洲戰爭爆發後,美國採取中立。隨著北歐陷落、法國敗降和英國退守英倫三島,美國感到法西斯的威脅,1940年9月開始以援助形式介入歐洲戰爭,1941年開始向蘇聯提供軍援,並與英國共同制定了表明反侵略立場的大西洋憲章。1941年12月,日本突襲美軍基地珍珠港,美英被迫對日宣戰,德美和意美相互宣戰。至此,世界主要國家都被捲入戰爭漩渦中來。

  為共同打擊法西斯的侵略行徑,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個國家齊聚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此後,主要盟國多次舉行首腦會議,商討反法西斯戰爭大計,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責編:李菁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