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學術方廊 > 正文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學狀況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7日 12:29)

  

本科教育

  中國歷史專業 本科生應修業四年,一般培養目標是:具備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寬闊而紮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合格者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在具體業務學習方面,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主要應學習關於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中國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接受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為他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一般應包括:

  1、基本科目: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斷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宋遼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關係史等)

  2、輔助科目: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包括史料學、史學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等等)

  經過訓練,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國內外中國歷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5. 具有從事中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畢業之前,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直接應用原始史料,獨立完成一篇不少於10000字的立論確當、觀點新穎、論據翔實、邏輯嚴密、文字通暢、格式規範的畢業論文(亦即學士學位論文),且一般應直接運用原始史料。

  世界歷史專業 本科生應修業四年,一般培養目標是:具備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寬闊而紮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貿、國際文化交流和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合格者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在具體業務學習方面,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主要應學習關於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受到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係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為他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一般應包括:

  1、基本科目:世界通史、中國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中國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等國家的歷史及其斷代史,亞太、中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撒哈那以南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地區的歷史及其斷代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國際關係史、中外關係史等)

  2、輔助科目: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係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包括史料學、史學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等等)

  經過訓練,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世界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世界歷史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國內外世界歷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5、 具有從事世界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畢業之前,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一篇不少於10000字的立論確當、觀點新穎、論據翔實、邏輯嚴密、文字通暢、格式規範的畢業論文(亦即學士學位論文),且論文參考資料中一般應有5種以上外國出版的外文歷史文獻。

  

研究生教育

  碩士研究生 分四個專業, 學制三年。中國古代史專業從先秦至明清分設八個斷代史, 另設中西文化交流史、歷史文獻、史學史、歷史地理等, 共十二個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分設近代史、現代史、中外關係史等三個研究方向。 世界古代史專業分設上古史、中世紀史兩個研究方向。世界近現代史分設主要國別史、地區史、史學理論、現代化進程、歐洲封建過渡、殖民主義史等十九個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 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世界地區國別史四個專業,其中中國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全國第一家博士後流動站也設在本係。博士導師二十余名。週一良、田余慶、馬克垚、張芝聯、吳榮曾、祝總斌、吳宗國、徐天新、沈仁安、郭華榕、鄭家馨、梁志明、林被甸、馬克垚、劉祖熙等史學前輩雖已退休,有的仍在指導研究生, 對前來請教的海內外學子, 循循善誘, 不遺餘力。 閻步克(魏晉南北朝史)、王天有(明清史)、高毅(地區國別史)、何順果(地區國別史)、榮新江(隋唐史)、羅志田(中國近現代史)、房德鄰(中國近現代史)、王曉秋(中國近現代史)、朱孝遠(歐洲中世紀史)、 林承節(印度史)、董正華(世界近現代史)、宋成有 (日本史)、何芳川(世界近現代史)、茅海建(中國近現代史)、徐萬民(中國近現代史)、歐陽哲生(中國近現代史)、徐凱(清史)、鄧小南(宋史)、張希清(宋史)、王小甫(隋唐史)、李孝聰(歷史地理)等著名學者, 正承擔著培養博士的重任, 傳道授業, 誨人不倦。

責編:李菁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