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家學者列表頁

沈志華:歷史是怎麼回事?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7日 14:04

  “你知道嗎?1956年‘波匈事件’發生時,中國使館是用什麼通訊工具和國內聯絡的?”

  沈志華談起一段歷史事件時,總是喜歡先賣個關子,挑起你的好奇心,等著你著急地問他“後來呢?”

  1979年,29歲的沈志華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世界現代史研究生。

  最初對歷史的興趣,完全出自好奇。“中學時看丘吉爾回憶錄、隆美爾回憶錄,怎麼和我們知道的都不一樣呢?真相到底是什麼?”他説,這種興趣的加深,是當你自己發現了歷史的時候,那種感覺不一樣。

  1995年12月,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關於冷戰問題的學術會議上,俄國學者公佈了俄羅斯總統檔案館收藏的一份毛澤東1950年10月2日給斯大林的電報。在這份電報中,毛列舉了數條理由,説明中國暫時不能出兵參加朝鮮戰爭。

  然而1987年中國出版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所公佈的同一天毛澤東給斯大林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決定派志願軍入朝參戰,並説明了出兵朝鮮的部隊數量、出動日期和初步作戰方案。多年來,這個文件被廣泛引用,人們普遍認為10月2日中國就表示了同意出兵的意見。

  1996年1月在香港舉行的“冷戰在亞洲”國際學術會議上,這個問題成了熱門話題。有學者對中國發表的文件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應邀參加此次會議的沈志華,事先從美國華人學者陳兼那裏得知了華盛頓會議的情況,他親自向《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的主編金衝及先生核實查證,證明中國公佈的電報,確有毛親筆寫的電報底稿為證。而俄公佈的電報內容,與俄國檔案中收藏的有關這一時期的其他文件,在邏輯上和用語上都是一致的,也不像是偽造。經過仔細研究,他認為,兩份電報都是真實的,中國保存的文件是毛澤東親筆起草但沒有發出的電報。沈志華還推斷,這份文件沒有發出的原因,是當時中國領導人內部有意見分歧。

  他的解釋被與會學者接受了,這也是他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的第一步。

  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公開宣佈新中國將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過去,很多研究都是根據師哲回憶錄的説法,認為在此之後的7月初,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動身前往蘇聯。毛的“一邊倒”講話是為中蘇領導人的談判鋪路。

  而根據沈志華在俄國檔案中的發現,劉少奇等人實際是在6月21日動身,6月26日抵達莫斯科,並在26日至27日夜間與斯大林的會晤取得了豐碩成果。這就説明,毛的決策是劉少奇訪蘇的結果而不是前提。就新中國在美、蘇之間的選擇而言,毛澤東“一邊倒”宣言的發表,頗有背水而戰的意味。

  “原來都以為事情是那麼回事,我現在告訴你們,事情不是那麼回事,是這麼回事!特有成就感!”這就是他所説的“發現歷史”的感覺。

  説這話時,他的重音落在“特”字上面,54歲的他孩子氣地用手半遮著嘴,好像是在告訴你一個特別的秘密。

  由於特殊原因,沈志華後來未能順利從社科院畢業。如果説,當初返回曆史學界還多少帶有一點負氣想證明自己的意思,現在,他做歷史研究,已經完全是興趣使然。

  10年來,不算他參與組織資助的各種學術活動、學術會議,也不算他參與評審的學術著作,單是他個人的研究成果,就讓人驚訝:論文40余篇,8本著作,整理文獻資料數十萬字。

  有人不明白,問他,你又不圖職稱,又不要分房、漲工資,哪兒來的勁頭?

  “你怎麼解釋?”

  他笑了笑,“怎麼説呢?其實就是興趣。你認為是苦我認為就是樂啊。找到材料你不樂嗎?發現一個歷史真相你不樂嗎?寫出一篇像樣的東西來,你不激動嗎?沒有成就感嗎?”

  多年來,他都是每天淩晨3點開始幹活,整理檔案看資料寫文章。7時早飯。12時午飯。午覺一小時,再幹到晚上7時,結束工作。天天如此。

  “欲罷不能?”我問。“沒錯!就是這個詞!”他大聲説。

  “你還沒説到底‘波匈事件’時使館是怎麼和國內聯絡的?”我有點急。

  他哈哈大笑,得意地回答:“告訴你吧,是寫好了密碼電報,然後到公共郵局排隊,走電報發回來的。”

(編輯:李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