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4日 12:47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膿性炎症,是因化膿病菌侵入中耳而發生,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時較易得病。患上呼吸道疾病(如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時擤鼻涕不當,常使鼻涕由耳咽管侵入中耳、引起發炎。本病也是麻疹等急性傳染病較常見的並發癥。嬰幼兒咽鼓管較短、寬而平直,鼻咽感染容易侵入中耳,所以此病好發于小兒。另外,當鼓膜外傷時,也可因致病菌直接進入中耳,引起本病。
(1)臨床表現
充血期:耳痛並逐漸加重,呈搏動性跳痛。患者自覺耳悶,繼則聽力下降。伴發熱,全身不適。鼓膜表面有放射狀血管擴張。
化膿期:鼓膜穿孔前耳部劇烈疼痛,影響患者睡眠。聽力繼續減退,全身症狀加重,體溫升高,兒童可達39℃。此時可見鼓膜瀰漫性充血,膨隆外凸。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鼓膜穿孔,膿液流出,發熱和耳痛立即減輕或消失,其它症狀也逐漸好轉。檢查可見鼓膜表面有閃光點,膿液從此處搏動性流出。
恢復期:如治療積極和適當,感染已得到控制者,一般流膿可在7-10天內停止,全身情況及聽力逐漸恢復正常,鼓膜充血逐步消退,穿孔有可能自行癒合。但如治療不當,反復感染,身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則有轉變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可能。
(2)理化檢查
聽力檢查:聽力減退的程度視鼓室病變程度而異。屬傳導性耳聾。
血液檢查:白細胞增多,每立方毫米可達10000-25000,但當鼓膜穿破,膿液流出後,白細胞數即降低。
(3)治療
①鼓膜未穿孔前可滴用2%酚甘油,每日3次。但應密切觀察,一旦鼓膜穿孔有膿液溢出,則應停用。 鼓膜穿孔後滴用0.5%復方新黴素滴耳液或2.5%氯黴素甘油,均為每日3次。在滴耳前應使用3%雙氨水將外耳道膿液洗凈,滴耳後按壓耳屏數次使藥液得以進入中耳腔。
②及時,足量地全身使用抗菌素控制感染。經治療流膿停止,鼓膜充血,發熱、耳痛均已消退,但聽力未恢復時,仍應繼續使用抗菌素1星期左右,以避免復發。
③化膿期經抗菌素治療無效者,應進行鼓膜切開術,以助排膿,防止並發癥的發生。
④炎症控制後,鼓膜穿孔較小,但不癒合者,可用三氯醋酸燒灼穿孔邊緣,再用消毒紙片或消毒硅橡膠薄膜貼封穿孔部位,以使穿孔癒合。穿孔大而不癒合者,待患耳流膿停止3-6個月後,進行鼓膜修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