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腫瘤知識 科普宣傳 > 正文

頰癌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7日 10:20)

  頰癌通常係指發生於頰粘膜癌。發生於頰部皮膚者習慣性地歸屬於顏面部皮膚癌。

  發病情況

  頰癌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癌,頰癌佔口腔癌的30.22%, 略低於舌癌(30.72%), 男性與女性的發病率有明顯差異。本世紀20年代, 男性與女性患者之比為9:1, 目前則為2:1~3:1, 即與舌癌及口底癌一樣, 女性患者有明顯上升趨勢, 頰癌的發病年齡亦有提前趨勢。就診的最小年齡為12歲, 最高年齡為92, 患者平均年齡為48.8歲 ,45~55 歲為高峰年齡段, 佔39.05% 。

  病因

  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發現, 頰癌與局部遭受物理、化學因素的刺激和某些癌前病變的存在有關。吸 煙、飲酒,特別是不良的口腔修復體、殘冠、殘根等的慢性刺激以及口腔衛生與營養不良, 均可成為發病的誘因。臨床研究表明, 人類頰癌由白斑轉化而來者約佔9%~20%。有報告或臨床確證頰粘膜扁平苔蘚,特別是糜爛型和萎縮型均可引起癌變。

  臨床表現

  頰粘膜的鱗狀細胞癌與腺上皮癌臨床表現上有明顯的不同。頰粘膜鱗癌通常有潰瘍形成, 伴深部浸潤, 僅有少部分表現為外突型。腺性頰粘膜癌則較少有潰瘍出現, 主要表現為外突狀或浸潤硬結型腫塊, 由白斑發展而來的頰癌, 常可在患區查見自斑。癌灶呈較快的浸潤性生長,極易浸入頰肌層而迅速擴展, 波及頰部全層, 穿破皮膚並向上、下牙齦, 唇部, 牙槽骨, 頜骨以及軟腭、咽側壁等部位蔓延。

  頰癌早期一般無明顯疼痛, 致使患者往往延誤就醫, 當癌腫浸潤肌肉等深層組織或合併感染時, 出現明顯疼痛, 伴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 直至牙關緊閉。牙周圍組織受累後, 可出現牙痛或牙鬆動。由於癌瘤浸潤潰瘍形成, 特別是伴發感染時, 可引起局部繼發性出血, 疼痛加重。患者常有頜下淋巴結增大。淋巴結增大可能由於癌瘤轉移, 也可能係感染所致。

  診斷

  頰癌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 臨床表現及病理檢查。早期病例可見頰粘膜患部有潰爛、潰瘍或周界不清的硬結, 常伴有黏膜白斑, 或有紅斑存在。患區相應部位往往有殘冠、殘根、銳利牙尖或不良修復體等局部刺激因素存在。由於頰粘膜鱗癌浸潤性強, 發展快, 臨床就診患者多為中、晚期, 癌瘤已侵犯肌層或皮膚, 並波及鄰近區域, 如唇、牙齦、頜骨、咽側等, 常伴繼發感染而出現疼痛, 張口受限及相應受累區潰爛或浸潤性腫塊, 或穿破皮膚呈菜花狀。對波及齦頰溝或張口受限者, 應做X線片檢查。癌瘤浸及咽側或出現張口嚴重受限時, 應考慮作CT檢查, 以了解骨質受累情況及深部病變範圍, 並有助於擬定治療計劃, 估計預後。

  由於頰癌易於發生淋巴結轉移, 並首先累及頜下淋巴結, 而後到達頸部淋巴結。

  對臨床診斷為頰癌者, 均應進行活組織檢查, 明確診斷, 並了解癌瘤的病理類型與分級, 這對治療和預後亦十分重要。此外, 對頰粘膜白斑, 扁平苔蘚及乳頭狀瘤等出現表面糜爛、潰瘍或硬結時, 應及時進行活檢, 明確診斷。

  治療

  由於頰癌呈浸潤性生長, 局部復發率高, 除浸潤表淺的局限性小範圍頰黏膜癌可考慮採用單純的冷凍及放射治療外, 對中晚期患者, 目前多主張採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常用的綜合治療方案包括術前化療配合手術治療;術前放療配合手術治療, 術後放療僅用於切除邊界可疑或有殘留者。對於手術切除後的組織缺損,應即可修復。

  預後

  採用術前化療加手術的綜合治療, 其五年生存率為50.24%。頸淋巴結轉移的頰癌患者中, 其五年生存率為71.7%。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