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腫瘤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7日 10:14)
在我國口腔癌的發病率並不高,因而排在全身各部位惡性腫瘤的第20位以後。但因我國人口眾多,口腔癌病例的絕對數卻不少。口腔癌的發病男性明顯高於女性,但近10年女性發病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男性,其原因可能與女性的吸煙和飲酒習慣有所增長,及更多地參加原本男性所從事的體力勞動有關。發病年齡以40~60歲為高峰期。好發部位以舌癌為最多,牙齦癌次之,其次為頰癌、腭、唇、口底癌。好發部位的不同,與人種、地區以及各種環境因素包括生活習慣、嗜好等均有一定的關係。
一 致病因素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煙、酒嗜好;
吸煙致癌特別是口腔癌和肺癌幾乎已被公認,吸煙的方式導致癌的發生部位也有所不同,如吸紙煙主要引起肺癌;吸煙斗或捲煙主要導致唇癌或口腔癌。飲酒也可增加口腔癌的發病幾率,而且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另外應引起注意的是:同時兼有飲酒和吸煙者發生口腔癌的機會更高,比單嗜煙或單飲酒者要高出2.5倍。如果每日吸紙煙20隻以上和飲高度酒半斤以上,則發生口腔癌的幾率更高。
※紫外線;
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的戶外工作者,特別是農民、漁民或牧民,易患唇癌。
※慢性刺激;
在尖銳的牙尖、牙齒的殘根、劣質的假牙相應部位,經長期刺激後可發生癌變,尤其常見於舌及頰粘膜。不良的口腔衛生等關係常常伴有慢性炎症存在,長期慢性炎症刺激,再加機械性損傷可成為促癌因素。
另外還有化學、營養、機體免疫、遺傳等因素也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
二 治療
目前對口腔癌比較強調的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特別是三聯療法, 即化療、手術和放療。還應當指出: 綜合不是湊合, 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療效。 因此, 應根據病人全身情況, 針對不同性質的腫瘤和發展的不同階段, 有計劃和合理地利用有效治療手段, 併合理安排其順序方可獲得最佳的效果。
口腔頜面部是人體功能和外觀的重要部位,而這些部位發生的腫瘤手術切除後就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吞咽、呼吸、發音、咀嚼等功能和外觀。隨著人們對腫瘤治療要求的提高和外科技術的發展、成熟,以及對腫瘤研究的深入。口腔頜面部腫瘤的外科治療不但注重腫瘤的徹底根治,而且越來越重視保留和恢復功能和外觀。如對某些口腔、頜骨腫瘤在不影響根治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下頜骨的連續性,以保留下頜骨的功能和面部外觀。而對於必須犧牲某些組織和器官為代價,達到腫瘤根治的目的的口腔、頜骨腫瘤。目前大多采取手術切除後即可修復,以恢復因切除所造成的功能和外觀的缺失。主要使用患者自身的皮膚、軟組織、骨等材料,或人工生物材料進行修復。
三 預防
目前, 與60及70年代比較, 口腔頜面部癌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雖有較大幅度提高, 療效尚不能令人滿意。其原因是現在癌症的治療大都是一種“癌後治療”, 即在癌症已形成之後。倘若能在癌症形成之前, 把癌變過程阻斷在癌前階段, 一定能收到更好的療效。因此, 腫瘤的診治工作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
除去病因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對口腔癌的預防應消除外來的慢性刺激因素, 如及時處理殘根、殘冠、錯位牙, 以及磨平銳利的牙尖, 去除不良修復體和不良的局部或全口義齒, 以免口腔黏膜經常損傷和刺激, 從而避免誘發癌腫, 特別是舌、頰及牙齦癌。
注意口腔衛生, 不吃過燙和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 戒除煙、酒, 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抑鬱, 保持樂觀主義精神, 對預防腫瘤的發生均具有一定的意義。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