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腫瘤知識 科普宣傳 > 正文

鼻咽癌的放射治療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16日 15:00)


李雪健與鼻咽癌抗爭,人們都伸著大拇指説“是漢子!”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首位。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世界上80%的鼻咽癌患者在中國。

  由於鼻咽腔部位隱蔽,解剖結構複雜,故放射治療被公認是治療鼻咽癌的最佳治療手段,並且切忌手術切除。傳統的放射治療在治療腫瘤的同時,也造成了正常組織的損傷,並導致口乾、腦壞死、張口困難等並發癥。近20年來,開展的新技術後裝近距離放射治療已日趨成熟,該技術是將一個中空的塑料管即施源器直接放置到腫瘤表面,確認位置準確無誤後,將放射源通過這個管道送到腫瘤的位置,再通過計算機計算出照射計劃,實施放療。其特點是照射劑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距離增加一倍,劑量衰減至原來的1/4,使腫瘤組織得到高劑量的照射,同時遠離腫瘤的正常組織受照射極少,從而達到保護正常組織的目的。該技術特別適合於腫瘤局限于鼻咽腔內的早期病變,以及放療後殘存及復發的病變。

  天津市腫瘤醫院于上世紀80年代末引進荷蘭核通公司生産的192Ir高劑量率後裝治療機,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鼻咽癌的後裝治療。以往使用的施源器由於在鼻咽腔內的位置不能得到可靠的固定,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位置偏差,影響療效。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該院放療科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在原有後裝施源器基礎上成功研製出雙管一體近距離治療施源器。該儀器模擬了人體鼻咽腔的立體形狀,可以使施源器“嚴絲合縫”牢牢的鑲嵌于鼻咽腔內,具有位置重復性及固定性好的優點,避免了從置管到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位置偏差,從根本上克服了以往施源器物理劑量分佈差的缺陷,並且在腫瘤靶區受照射劑量提高的同時明顯降低了正常組織的照射劑量,使鼻咽頂壁、側壁劑量提高近一倍,軟腭、脊髓等正常組織劑量明顯下降50%,從而提高了療效,減少了並發癥,使患者治療後的生存質量明顯提高。此方法已作為常規治療應用於臨床。

  (CCTV.com獨家特約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