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題首頁

兒童低視力須早查早治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2日 09:32

  兒童的視覺器官———眼睛及大腦視覺中樞若發育不良或有眼病等損傷,會造成兒童的視覺功能低下,成為低視力兒童甚至是盲童。這對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會産生嚴重影響,給家庭和社會增加更多、更重的負擔。若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訓練,後果可能完全相反。

  小兒應分別在出生時,6個月,1、2、3及4歲半進行包括眼部在內的全身檢查。兒童到4歲半以後眼球的解剖及功能的發育已經與成人基本相同,因此,4歲半以前是兒童低視力防治的關鍵期。然而這種階段定期檢查目前在我國還未形成制度,主要是依靠成人細心觀察。如果家庭人員沒有眼病史,又沒有一目了然的外部異常徵象,有時就很難發現兒童視力損害。尤其是在嬰幼兒時期,患兒不會告訴家長自身的視力情況。這就要求我們的保育員、醫生、家長———幼兒健康情況的觀察者,自始至終保持著耐心細緻的高度責任心,從觀察小兒的運動、行為著手,如發現小兒行為呆滯、反應遲鈍,就要引起重視,到眼科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

  為2歲以前的小兒做定量的視力檢查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可從觀察小兒的眼球運動來判斷。2~3個月前的小兒已有視~固定運動反應,即眼球可以隨活動的目標運動;在6個月時應出現輻輳(視近物時,兩眼球向內聚攏)及保護性眼瞼反射。若無這樣的反應,甚至出現眼球上轉,必須高度懷疑小兒低視力或盲童。2歲半以上的兒童,可用兒童圖形視力表進行定量測試,了解兒童的視力情況。除了檢查視力及外眼外,還應常規擴瞳檢查眼底。

  損害兒童視力的原因多種多樣。據美國紐約低視力中心統計的一組資料表明,50%以上的兒童視力損害原因是先天性疾病,其中以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和視神經疾患多見。有些疾病(如白內障)可以通過手術治療而提高視力,但提高是有限度的,多數還是成為低視力患者。有些疾病則目前根本無法通過藥物或手術來提高視力。

  低視力,顧名思義,視力很低,但還具有殘余的視力。對人來説,有一點視力與完全沒有視力,宛如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所以對低視力兒童的這一點低視力要倍加珍惜。

  正常小兒的視覺發育主要靠“看”,而這種視覺訓練要靠成人來幫助。怎樣訓練低視力兒童的視覺功能呢?最初是讓患兒看手電筒的燈光,亮光從上、下、左、右各個位置由遠及近移向眼睛,訓練患兒追隨及固定目標的能力。隨後可以用各種色彩鮮明、背景對比清晰及反光良好的玩具來代替燈光訓練。在1歲左右,應把玩具放在他們周圍,讓他們觀察、尋找,並逐步引導患兒注意周圍的事物,如人、傢具等。到2~3歲時應讓他們看各種帶彩色的圖畫,先是看單一色彩的圖,然後看彩色線條圖,進一步再看較複雜的圖。接下去是練習描圖及畫畫,圖的內容要儘量與日常所見的實物相聯絡,如房屋、汽車、輪船等等。這樣,不但訓練了患兒的視覺功能,也訓練了患兒的聽覺和説話能力,為今後進一步訓練自我照顧和獨立生活能力或工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