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禽流感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2日 16:47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禽類傳染病,雞、鴨和鵪鶉等家禽及野鳥、水禽、海鳥等均可感染。人感染禽流感後可以出現以呼吸系統症狀為主的多種臨床表現,少數病人出現多種並發癥導致死亡。
一、流行病學
1.傳染源:病禽或帶毒禽類,主要是雞,鴨,以産蛋雞群多發。病毒污染的羽毛和糞便是重要的傳染物,其病毒含量高且存活時間長。
2.傳播途徑:目前認為接觸傳播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尚無人間傳播的有力證據。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青少年為高危人群。
4.發病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爆發于冬、春季節,尤其是冬、春之交,氣候變化大的時期。一般情況下夏季發病較少,多呈散在發病,症狀也較輕。
二、 病原學
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屬,是有囊膜的多型絲狀病毒,通常呈球形,其直徑為80-120nm,核心為單股負鏈RNA。禽流感病毒可分為三個不同的抗原型,即A、B、C三型。其中B、C兩型僅能對人致病,A型可對人、豬、馬和禽致病。根據外膜血凝素(H)抗原和神經氨酸酶(N)抗原的不同,可以分為16個H亞型和9種N亞型。不同的禽流感病毒亞型,甚至同一亞型的不同毒株之間毒力也有很大差別。
禽流感病毒對熱的抵抗力較低,56℃30分鐘,60℃10分鐘,70℃2分鐘,陽光直射40-48小時,以及使用普通的消毒劑都能夠很快使該病毒滅活。病毒存在於病禽的所有組織、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並與紅細胞有密切關係,無紅細胞的物質(如血漿),其感染能力較低。禽流感病毒在涼爽和潮濕的條件下可以存活很長時間。
三、臨床表現及治療
1.臨床症狀與體徵 潛伏期通常7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他流感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一般在39℃以上,伴有流涕、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有噁心、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部分患者可見眼結膜炎。少數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肺炎進行性發展,導致呼吸窘迫綜合徵、肺出血、全血細胞減少,呼吸衰竭、心腎功能衰竭等死亡。
2.一般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數量不定,淋巴細胞常降低,血小板計數正常。骨髓細胞學檢查是細胞增生活躍,反應性組織細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現象。約半數患者胸部X線表現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有胸腔積液。
3.病原學診斷 對患者咽拭子、含漱液等標本進行接種、培養,同時進行血清學診斷。可以用H5特異性單抗進行直接免疫熒光檢測,結果陰性即可快速排除流感H5亞型二若分離的病毒經常規方法認為是H5N1流感病毒後,尚需對病毒株及宿主來源做出鑒定。
4.治療 病人一旦被懷疑為H5N1流感病毒感染,應馬上住院隔離並進行疫情報告,防止病情惡化及疫情擴散。
治療原則與其他類型流感相同。臨床上主要採取對症支持治療及抗病毒治療方法。
(1)對症支持治療:儘早休息和住院治療,補充營養,補液,鼓勵多喝水,高熱時給予解熱鎮痛藥,注意兒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楊酸類藥物退熱,以免引起Reye綜合徵。
(2)抗病毒治療 藥敏試驗表明: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可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複製,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藥性。
5.預後 大多數患者病情較輕,病程較短,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發展迅速,發生並發癥者預後凶險,死亡率較高。危重患者的早期預警指標有發病年齡較大、治療不及時、病程初期體溫較高、消化道症狀較重等。
四、預防與控制措施
疫情及流行動態監測
1、疾控部門應加強與農林畜牧部門、工商部門的聯絡,及時掌握本市及周邊地區相關動物感染情況的動態信息,以便有針對性地調整防控重點。
2、各醫療單位提高醫療診斷水平,及時發現可疑病例,及時報告、及時診斷、及時隔離、及時治療,防止疫情擴散。
3、疾控中心人員接到疫情報告後應及時進行調查處理,採集標本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測,有針對性地採取衛生防疫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人群流行狀況監測,及時獲得疫情動態信息,為相關部門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疫區處理
1、加強禽類疫情監測,疫區嚴格進行封鎖,禁止人員及車輛隨便出入。
2、實行嚴格的隔離、消毒措施,對於帶有高致病力病毒的禽類及同群禽要全部撲殺,禽類屍體和産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工作人員出入要更換消毒過的膠靴、工作服,用具、器材、車輛要定時消毒。
3、保持舍內衛生,加強消毒措施的落實。疫點、疫區內污染物等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理,消滅禽場的蠅蛆、老鼠、野鳥等各種傳播媒介。
4、嚴禁禽鳥和蛋輸出。對非疫區建立嚴格的檢疫制度,種蛋、雛禽等産品的調入,要經過獸醫檢疫;新進的雛雞應隔離飼養一定時期,確定無病者方可入群飼養;嚴禁從疫區或可疑地區進雞及其製品。
5、發現有類似流感症狀要及時就診。
個人預防措施
1、注意體育鍛鍊與飲食平衡,充足的睡眠,增強個人的抵抗力。
2、保持所處環境空氣的流通,每天開窗換氣,如有空調設備,應經常清洗隔塵網。流行季節儘量少去空氣不流通或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如商場、影院等。
3、儘量遠離家禽的分泌物,避免觸摸活的雞、鴨、鳥等家禽。尤其避免讓兒童接觸小雞、小鳥等禽類。
4、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處理過死的家禽後,應立即洗手。
5、發生疫情後,接觸禽類時應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護衣。接觸患者或患者分泌物後應洗手,處理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時應戴手套。
6、對雞肉等禽類食物應徹底煮熟後食用,食品加工過程中應注意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