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的流行病歷史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8日 13:53
AIDS全球大流行的歷史可以明顯地分為4個時期:即寂靜期、發現及初始反應期、全球動員期和目前的十字路口期。
從70年代中開始,HIV已在全世界傳播而不為人知的時期稱為寂靜期。現代社會交通發達,國際間人員交往頻繁、性行為開放,非常有利於性傳播疾病在全世界蔓延。今天遠離高發區和表面上平靜的地方,明天也可能成為AIDS嚴重受害地區,因為AIDS的流行可能在5年或更長時間內不被科學檢測所發現。
1981年AIDS的發現結束了寂靜期,1981—1985年為初始反應期。1983年初在病原體尚未發現以前,由於流行病學家的努力,很快推斷出AIDS的性傳播途徑,為預防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在這一時期對HIV的科學研究是廣泛而有成果的。但不論個人、社會或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它的初始反應都是相當遲緩的。從診斷出第一例AIDS病人,到開始大規模向社會公眾進行有力的宣傳教育,往往需要幾年或更長的時間。例如,瑞士于1982年發現了第一例病人,而全國性的AIDS防治計劃(全世界最佳方案之一)直到1986年才提出。這説明人類的認識總是落後於實際。要使個人、社會和國家都認識到AIDS的嚴重性是需要經過長期艱苦工作的。
第三時期從1985年4月第一次國際AIDS大會開始到1989年,這一時期形成了對AIDS防治的全球戰略,並付諸實施,為全球動員期。大多數國家制定了自己的防治計劃。世界衛生組織積極加強了對AIDS鬥爭的全球性指導和實際支援。1987年10月聯合國第40屆大會第一次對—個疾病即AIDS進行了討論。並號召各成員國互相合作加強對AIDS的鬥爭。1988年初在倫敦召開了有148個國家參加的世界衛生部長會議,通過了預防AIDS的倫敦宣言。強調對AIDS的危害和傳播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可以防止AIDS的蔓延。並指出,宣傳教育應成為各國預防AIDS規劃的最重要內容。
第四時期即目前的90年代,AID在全球範圍蔓延、擴散並波及到社會的各階層,AIDS對人類的威脅在不斷增強,但社會對AIDS防治的贊助卻在減少,公眾對、AIDS病人的態度變得僵硬而麻木,醫護人員的厭倦(burn—out)情緒在增加,歧視情況嚴重存在,科研經費在下降,社會貧富差距在增大,高科技産品(包括疊氮胸甙即AZT、戊烷瞇氣霧劑aerosolized pentamidine等有效治療藥物)世界上絕大多數感染者無力購買。人類對AIDS的鬥爭正處於十字路口。AIDS的全球性流行反映了人類社會的多種矛盾,並使人們認識到,健康與人權,健康與和平不可分割,人類行為問題對未來的公共衛生至關重要。“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應該是人權的基本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