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室介紹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30日 17:17

  消化內科作為一個年輕的科室創建於1986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經發展為同時擁有內鏡中心、胃腸動力研究室、B超室和實驗室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綜合能力較強的科室。尤其是近五年在年輕的科主任劉玉蘭教授的帶領下科室開展了大量工作,臨床科研水平逐年提高,國內外交流明顯增多,人才培養注重實效,醫師梯隊更加合理。現有人員:教授4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5名,主管技師4名,護士13名。其中博士後1名,博士4名,碩士5名,在讀博士碩士生8名。

  門診

  目前我科門診量居北京市三甲醫院前列,設有專家門診、普通門診及專業門診(包括脂肪肝門診及反酸燒心門診)。每天至少有4名主治醫師或以上職稱的醫生診治患者。脂肪肝門診及反酸燒心門診有固定醫生出診,以便更系統的診治疾病及對患者進行治療後的追蹤觀察。

  我們廣泛開展國內外各種學術交流,注重汲取先進的醫療經驗;並對一些常見病如消化性潰瘍、反流性食道炎及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進行規範化診治。

  病房

  消化內科病房現有40張病床,不僅收治消化科常見疾病,而且危急重症和疑難雜症的患者數量在逐年增加。由於我們的綜合臨床水平在不斷的提高,挽救了很多危重患者的生命;並使一些疑難病症得到確診,吸引了很多外地患者前來就診。

  內鏡診斷和治療

  目前內鏡醫師均為高年主治醫以上醫師,保證了內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的質量。除常規檢查以外還開展了潰瘍病出血注射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硬化及套扎治療、息肉高頻電切術、ERCP、異物取出、晚期食道癌支架置入、食管器質性和功能性狹窄的擴張治療。2002年開展了在國內領先的反流性食道炎的內鏡下縫合治療。

  近兩年我科與急診科密切合作開闢了消化道出血的急診內鏡綠色通道,凡來我院的消化道出血病人晝夜24小時均可得到急診胃腸鏡的及時診治,使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死亡率、並發癥及診治費用均大幅降低。

  目前我科正與日本順常大學合作,準備開展早期結腸癌的內鏡下治療。

  腹部超聲檢查及介入治療

  我科自95年購入超聲儀,至今已檢查病人4萬餘人次,且檢查人員均為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保證了檢查質量及影像與臨床的密切配合。目前已開展肝臟、脾臟、腹腔等穿刺近200例,成功率99.5%,無嚴重並發癥發生。診斷出脾淋巴瘤、血色病、胰乳頭狀瘤、胰島素瘤、黑色素瘤肝轉移、肝母細胞瘤、硬化性膽管炎等很多少見病例。開展超聲下肝囊腫穿刺酒精硬化治療30余人次,效果良好。

  胃腸動力室

  我科為國內較早開展胃腸動力檢測科室,目前開展食道及直腸肛管壓力測定、24小時胃食道酸鹼監測、胃電圖檢查,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提高了我科動力疾病如反流性食道炎、便秘、賁門失弛緩症的診治水平,尤其對便秘、反流性疾病等常見病的認識有了飛躍,做到了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此外我科與兄弟科室配合,通過食道動力測定及胃酸檢測對胸痛的鑒別、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新的認識。

  科研工作

  做為北大系統的臨床科室我們十分注重科研工作的發展,科室主任劉玉蘭連續獲得國家自然基金、863計劃、95攻關、衛生部優秀青年基金和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基金等。我科承擔歐共體合作項目(幽門螺桿菌疫苗的研製),與英國和意大利等歐共體國家以及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國家肝移植中心保持良好的學術交流,並有專人赴英國和意大利學習。目前主要科研項目包括肝移植的免疫耐受研究(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課題),幽門螺桿菌疫苗的研製(歐共體合作課題),結腸息肉癌變的分子機制,潰瘍性結腸炎的免疫機制、功能性胃腸病的發病機制研究和生長激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作用研究等。近5年全科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並經常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

  聯絡方法

  Tel(010)68314422--3800

  Email: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大街11號消化內科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