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年回眸

為了九億農民的健康

------《健康之路》延安行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9日 17:31

  一、概 況

  經衛生部和中央電視臺領導批准舉辦的“為了九億農民的健康”—2000CCTV赴延安送醫送藥送知識活動順利舉行。

  此次活動是衛生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五次送醫送藥送知識下鄉活動。由首都和西安醫學專家29人、中央電視臺、陜西電視臺及首都新聞界記者及電視技術製作人員組成的慰問團從6月14日至25日到延安地區所屬的一市四縣開展進行送醫送藥送知識活動,6月24 日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進行了現場直播,25日全部人員先後撤離延安,行程4000多公里,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活動內容包括:

  在延安市的寶塔區、吳旗縣、富縣、延川縣先後義診諮詢9天,前來接受義診諮詢的達1萬3千多人次。

  在吳旗縣、富縣、延川縣入戶慰問老紅軍、軍烈屬、特困戶15人。

  舉辦各種類型的醫療業務講座8場、專題座談討論15場,組織群眾進行科普知識講座6次,發放醫學科普材料3萬餘份。

  向延安市衛生部門贈送2萬人份價值30萬元的乙肝疫苗、價值30萬元的藥品,由延安市衛生部門發放到所屬貧困縣。

  我臺《讀書時間》欄目向延安市圖書館及甘泉縣的兩所希望小學捐贈了價值50萬元的書籍。

  成功地實施手術2例,其中一例為雙髖關節置換術,病人是一位普通的鄉村教師,患病40餘年,執教30年,由於無法站立而離開講臺,我們選擇這一此例手術,並在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中進行了現場直播,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參觀棗園、鳳凰山、楊家嶺等革命遺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二、選擇艱苦的地方送醫送藥送知識受歡迎,效果好。

  我們此次送醫送藥送知識的首站是吳旗縣。吳旗,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由於條件艱苦,交通不便,解放50年來,雖然年年都有醫療隊到延安地區來義診,但從未到過吳旗。用吳旗人自己的話説“我們這裡一不是交通要道,二沒有風景名勝,就連拍反映紅軍長征的片子,人家也不到我們縣來”。當聽到衛生部和中央電視臺組織的醫療隊要到延安的消息時,縣委副書記李伍明親自來找我們,懇切地希望我們到吳旗去,説“吳旗人民太需要你們了,如果能請到你們,也算我們縣委給人民辦了一件好事。”經過向領導彙報,我們果斷決定把到吳旗送醫送藥送知識作為這次活動的一個重點(連路途在內,到吳旗共需4天)。

  從延安到吳旗,汽車翻山越嶺,300公里路程走了5個多小時,途中兩個大夫暈車嘔吐,但一進入吳旗,當地人民像當年歡迎紅軍一樣載歌載舞夾道歡迎慰問團(我們事先再三囑咐不要這樣搞)。大夫們都深受感動,慰問團領隊、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副院長許桂花動情地説,這種場面只有在像吳旗這樣的老區才能看到,人民對我們的感情是真摯的發自內心的,我們一定要利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多地為人民辦實事。當天晚上慰問團就和縣衛生部門舉行聯席會議,了解群眾的需求,制定了週密的活動計劃。

  在吳旗的義診諮詢活動還沒有開始,群眾就早早等候在義診現場,有的趕了200多公里的路程,還有的是從甘肅、寧夏聞訊來的。

  義診開始時間不長,乾旱了近半年的吳旗下起了雨,群眾自動給大夫撐起了雨傘(後來把義診現場轉移到了室內)。參加義診的都是北京、西安各大醫院具備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專家,不僅醫術精湛,更有著對老區人民的一片愛心,他們耐心解答群眾的問題,為他們進行治療。

  一位由家人攙扶著前來就醫的婦女,3年前做絕育手術後,全身發抖,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她一直認為是手術所致。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姜鳳英憑著高潮的醫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馬上判定她是一位癔症患者,沒有器質性病變。姜大夫和北京兒童醫院的江沁波大夫相互配合,用心理暗示療法,對她實施治療,半個小時後,三年站立不穩的病人竟奇跡般地從二樓走到了一樓,又自己走會了家。第二天,病人又自己步行來到醫院,對姜大夫千恩萬謝。“姜神醫”的故事在吳旗不脛而走。

  北醫三院婦産科副主任醫師喬傑、陜西省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 看到這個縣的許多婦女衛生常識缺乏,許多婦女患病,心理非常著急,一方面為他們進行治療,一方面宣傳醫學衛生常識,一天門診下來,把醫院的一次性手套都用光了。

  醫療隊在入戶訪問一位35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時,這位80多歲的老人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地説:“我一輩子沒有掉過眼淚,今天我忍不住了,感謝黨中央。”老人的話在醫療隊傳開,大家更加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絕不是僅僅看幾個病人。

  醫療隊就要離開吳旗,鄉親們依依不捨。一位縣領導動情地説“天若有情天亦老,醫療隊來到吳旗後,持續乾旱半年之久的吳旗大地迎來了第一場好雨,飽受缺醫少藥之苦的吳旗人民也親身感受了北京、西安專家的一片愛心,細雨濛濛,情意融融,短短的兩天,3000多被疾病困擾的吳旗群眾得到了醫治……”。

  在吳旗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醫療隊在選定義診地點時,既要考慮交通經費等因素,更要雪中送炭,到真正的特別缺醫少藥的地方去,其社會意義就更大,效果就更好。

  三、宣傳媒體和國家衛生部門聯合組織“三下鄉”活動旨在倡導一種精神。

  衛生部的職能是制定衛生方針政策,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進行宏觀的管理;電視臺作為一個媒體,對老少邊窮地區衛生工作的關注,也只能起到引導和呼籲的作用。兩個部門聯合,就産生了1+1大於2的結果。

  衛生部門每年都要派出大批醫療隊,到老少邊窮去扶貧,但社會上知之者甚少,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宣傳。和宣傳媒體結合,媒體可以立刻把醫療隊在老少邊窮地區發現的問題反映出來,可以把醫療隊的精神風貌宣傳出去,喚起全社會對老少邊窮地區醫療衛生狀況的關注,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

  對這次活動的宣傳,我們事先進行了週密的論證和策劃,決定選擇一台手術作為宣傳的中心線索。但是,選什麼樣的手術,給誰做手術,是頗費心思的。

  經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延安地區在防治地方病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如目前在35歲以下的人群中大骨節病已經絕跡,患大骨節病的基本上是40歲以上的,每年國家都要對一些病人實施手術,現在尚有幾萬人在等待手術。我們認為,選擇大骨節病手術作為宣傳的中心線索,能反映我國在防治地方病工作中的成績,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給誰做手術,幾萬大骨節病人,選誰呢?記者幾次到延安地區的大骨節病高發縣採訪,接觸上百名病人,最後選擇了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鄭樹崗,他6歲患大骨節病,辛辛苦苦從教30年,因無法站立不得不離開講臺,在他最需要社會幫助的時候,我們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其社會意義不言而喻。以這臺手術為中心線索,現場直播這臺手術,穿插義診的內容,由專家在演播室點評,社會反響出乎意料地強烈。

  四、反思

  1、老少邊窮地區的醫療衛生狀況不容樂觀,還有許多問題不是搞一兩次義診,派一兩支醫療隊就能解決的,重要的問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老少邊窮地區的醫療衛生觀念,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國家要投入,地方要重視。

  2、我們醫療隊的專家都是一些大醫院的骨幹、學科&&人,大撥轟地搞義診,專家接觸的病人大多是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如果能對病人進行一些篩選,讓專家們騰出精力處理一些疑難病,多搞一些講座、查房、會診,效果會更好些。

  3、在一個地方搞兩、三天義診,時間確實短了些。

  以上問題都是我們再組織活動時必須注意解決的。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