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回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鍛鍊身體的行列中來。但是,有時天氣好,心情好,一些人練起來就不顧一切,結果造成鍛鍊過量。那麼該如何認識這一現象,並把握好鍛鍊的度呢?本報記者採訪了有關運動專家。
量是如何發生的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心理學博士付全副教授認為,運動過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選擇的鍛鍊方式不恰當。本來身體比較瘦弱,有氧能力不強,但在比賽中喜歡爭強好勝,容易運動過量。其二是對鍛鍊過程中的運動規律不了解。鍛鍊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從現有的身體條件出發,游泳能遊500米,卻想一下游到1000米,只能是受傷、疲勞。
他説,運動過量後,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受涼,因此不可小視。
如何判斷是否過量
付全認為,可以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判斷運動是否過量:
生理上:過量後會有兩種反應,肌肉酸、肌肉痛,有時酸痛結合。如果次日肌肉疼痛感明顯,説明鍛鍊強度過大,即鍛鍊時間不長,但單位時間內付出的力量和能量很大。如果感覺是酸,或以酸為主,説明運動總量過大,即運動時間長、距離遠、力量多,造成體內乳酸堆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研所競技體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李東建也提供了一個自測的方法,次日清晨醒來測測脈搏,如果比平時有明顯的加快,就表明前一天或者近期的鍛鍊過量了。當然,近期緊張、焦慮等,也會使脈搏加快。
心理上:一個是厭煩感,原因可能是長期運動方式不當,比如性格外向型的人選擇了一個人長時間地慢跑或長距離游泳。可以約幾個同伴去鍛鍊,有交流,這更適合外向型性格的人。第二個是行為上回避,比如疲勞積累後,儘管有同伴邀請鍛鍊,卻找藉口不去。
值得指出的是,某一次鍛鍊過量後,人們心理上一般不會産生厭倦感,甚至還是興奮的,期待著下次有更好的突破,但再練時水平往往下降許多,令鍛鍊熱情下降,這是很正常的。
如何做到不超量
付全説,要做到不超量,總的原則是,不要奢望每一天都在進步,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自己的規律。
付全博士以游泳為例,講了如何才能不超量運動。他説,要給自己做一個基本能力的小測驗,在自己的身體條件正常的情況下,去遊一次,盡最大努力遊出自己的速度或者距離,比如1小時內遊出1000米。以後鍛鍊時,不要每一次都達到現在這樣的極限量。以後鍛鍊可以保持在這個最大量的80%左右,這樣能保證最好的堅持性和鍛鍊效果的結合。
有時,鍛鍊量比較大,事後要做好身體恢復工作,也能有效減少身體的疲勞感,比如按摩、拉伸和抖動肌肉、桑拿等,它們能加快血液循環和乳酸代謝。飲食上,要補充一些鹽,否則容易出現抽筋、疲勞感。要吃水果和蔬菜,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如果是塑型,要吃點雞肉、魚肉、海鮮、大豆,以利於肌纖維變粗。對於減肥者來説,可以吃牛肉、雞蛋、豆漿,光吃蔬菜水果不好,會造成營養不良。
另外,如果今天鍛鍊過量了,第二天也不能待著不動,要針對疲勞部位做少量、低強度的訓練。
責編:吳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