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祝您健康 > 正文

莫將流腦當上感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3日 10:24)

  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每年的2~4月是該病的多發季節,且以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臨床上流腦初期表現與上感有許多相似之處,故常被誤診為上感而延誤診治,釀成不良後果,故應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

  1.發熱及伴隨症狀出現時間不同:流腦的熱度往往比上感高,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咽痛、打噴嚏等常在發熱的同時或發熱以後出現,且多伴噴射性嘔吐,而上感熱度多為中等熱度乃至低熱或不發熱,上呼吸道症狀多在發病之前出現,上感多無嘔吐表現。

  2.神態方面的改變:流腦早期患者多有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等神經系統症狀,而上感則無此種症狀,即使有時體溫較高,但患者神志清楚。

  3.皮膚黏膜的改變:流腦患者的皮膚黏膜上多有出血點(皮疹),且可從其中查出病原菌,而上感則無此種表現。

  4.血象的改變:流腦患者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顯著增高,而上感患者的血象多無異常改變,也有的略為增高甚或降低。

  5.腦脊液外觀的改變:腦脊液穿刺檢查時,流腦患者的腦脊液外觀多呈透明無色,但常有程度不同的混濁,細胞數及生化物質呈腦膜炎異常改變,而上感患者的腦脊液外觀則無色透明,細胞及生化物質均在正常範圍內。

  6.神經反射的改變:流腦患者可出現頸項強直(即被動屈頸時有明顯抵抗感);布魯辛斯基氏徵陽性(即病人仰臥時,雙下肢自然伸直,用手抬起患者屈頸時,雙下肢出現屈曲);克尼格氏徵陽性(即病人仰臥時,先將髖關節與膝關節屈曲成直角,然後用手抬高小腿,在135度內出現抵抗及沿坐骨神經區域發生疼痛者)。而上感患者則無上述神經反射改變。

  流腦的預防很重要,在流行季節勿帶小兒到公共場所遊玩,並應做到經常開窗通風、勤曬衣被、搞好個人及環境衛生、防寒保暖、適當鍛鍊等,可有效地預防流腦的發生。

  本病屬中醫“春溫”範疇,對此,祖國醫學有許多獨特有效的防治方藥,介紹幾則,供選用:

  1.早晚用淡鹽水或含醋液漱口或進餐時吃幾瓣大蒜;

  2.野菊花煎水含漱或噴潤咽喉,每天數次;

  3.薄荷葉煎水含漱,每日數次;

  4.松針、甘草、蒲公英煎水加白糖適量飲服;

  5.大青葉、板藍根各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天1劑;

  6.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胡獻國)

責編:吳曉洋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