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深秋初冬季節當心霧害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2日 09:19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 姚潤豐) 深秋初冬本應是層林盡染、宜人的季節,但也是大霧經常發生的季節。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副主任周慶亮表示,大霧也屬於災害性天氣,許多公路交通、飛行航運等事故就是由於大霧造成的。同時,霧和空氣中的污染物質結合在一起還會對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
霧是懸浮于近地面層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公里的現象。霧可以分為多種,常見的有輻射霧和平流霧。輻射霧是地面空氣因夜間輻射散熱冷卻達到水汽飽和狀態後形成的,這種霧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又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這種因輻射冷卻形成的霧一般在日出後逐漸消失。平流霧是由於空氣的水平運動造成的。
大霧經常造成高速公路封閉、航運中斷、機場關閉、航班延誤,甚至可引發重大交通事故。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霧對人們生活與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嚴重。大霧天氣致使過飽和的水蒸氣在空氣中與塵粒凝結,同時還造成空氣中含氧降低,人們在呼吸時,感到胸悶,尤其容易造成心血管、呼吸道疾病患發幾率大大增加。因此,專家建議公眾出門時最好佩戴口罩,謹防患病。另外,由於霧天空氣污染嚴重,喜歡戶外活動的公眾,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少做運動。
霧,看似溫和,無聲無息,來去匆匆,然而對電力網的危害卻勝過萬鈞雷霆。大霧由於濕度大,極易破壞高壓輸電線路的瓷瓶絕緣,造成“污閃”頻發,電網解裂,大面積停電。近十多年來,在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均發生過由大霧造成的“污閃”,電網解裂,大面積停電事故,給人們生産、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周慶亮表示,由於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以及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中污染物增加,促使水汽凝結的凝結核隨之增加,霧的發生頻率和強度趨於增加。霧特別是濃霧給高速高密度交通帶來的危害日趨加重,因而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氣象部門已將大霧列為重大災害性天氣,加強大霧的監測、預測和預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