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比GSM“綠色”? 綠色手機營銷再招專家辨偽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30日 09:44
“作為成功人士,您更需要關注健康。長期使用高輻射的GSM手機,每到下午,您會感到頭暈腦脹,聽力下降。CDMA手機輻射只有您手機的六十分之一。”近日,不少西安移動的客戶接二連三地接到以西安聯通名義打來的電話或發來的短信。
“綠色推銷”輻射GSM手機用戶頭暈腦脹
據西安一些手機用戶介紹,近幾個月來他們經常會收到聯通公司這樣的短信和電話。即使是在外地,這樣的電話也不間斷,在受到騷擾的同時還要負擔一筆沒有來由的話費支出。雖然對於聯通的這種做法很厭煩,但是手機用戶無法逃避。由於很多手機用戶工作本身的需要,對於陌生的電話號碼也是要接聽的。
這些西安聯通大客戶部的工作人員在打來的電話中先是詢問你每月的手機話費消費情況,然後便很明確地“忠告”:中國移動公司的GSM網絡有很強的輻射,會影響身體健康。同時,聯通的工作人員會馬上向GSM手機用戶列舉出一些有關GSM手機輻射高的事例,“用GSM手機打電話時身邊的固定電話機和電視經常發出異常的噪音,而CDMA手機就不會有這些現象出現,由此可以看出GSM手機要比CDMA手機的輻射高很多,而CDMA的輻射只有GSM的六十分之一”,所以建議用戶轉網,用聯通的CDMA手機。他們同時承諾,只要用戶願意轉網,聯通公司便會白送一部價值數千元的CDMA手機。
面對西安聯通的這一做法,有些手機用戶曾多次在電話中明確告訴對方不要再給自己打這樣的電話了,但對方卻置之不理,依然“鍥而不捨”地對手機用戶進行這種“綠色”推銷。
説來也巧,就在筆者採訪此事的過程當中,和筆者一起的一位朋友(西安移動用戶)的手機又收到了號碼為13384940402發來的這樣一條“綠色”短信。
CDMA比GSM“綠色”嗎?
其實,聯通人員以輻射為題的“綠色”概念兜攬客戶,3年前即已在各地展開過。有關專家也曾多次就相關問題做過相關細緻的澄清。
對於CDMA手機與GSM手機誰更“綠色”這個問題,中國泰爾實驗室的電磁輻射測量專家、泰爾實驗室副主任馬鑫表示:電磁輻射的大小和制式無關,衡量手機輻射量的標準是“SAR”值。它是指在單位時間、單位質量內人體所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單位是瓦/千克。經過測量,有的GSM手機SAR值高,電磁輻射大,有的GSM手機SAR值低,電磁輻射相應的也就比較小。而CDMA手機的SAR值有大的也有小的,電磁輻射量也大小不一。
馬鑫還曾表示,對於GSM手機在撥號時會對話筒、固定電話、計算機顯示屏等産生干擾,而使用CDMA手機則不受影響,就得出結論認為GSM手機比CDMA的電磁輻射要大,這種説法缺乏科學依據。因為CDMA與GSM兩種制式的手機工作方式不同。CDMA手機信號工作的方式是連續的。而GSM手機發射的是脈衝信號,易與其他電器産生耦合。僅僅通過因手機發射的是脈衝信號,對話筒、固定電話和顯示屏産生干擾,就得出GSM手機輻射高的結論是錯誤的。電子干擾不等於電磁輻射,當GSM手機放在話筒邊上時,會出現噪音。這是因為GSM手機發射的是脈衝信號,脈衝信號容易干擾麥克風電子線路。電子線路受到干擾後,就會發出噪音。電話線、顯示屏對脈衝信號的敏感度比較強。而CDMA手機則沒有,這是因為CDMA手機信號工作的方式是連續的,非脈衝信號。所以這種干擾是由於脈衝信號引起的,並不是由於輻射功率大引起的。因此,電子干擾不等於電磁輻射。如果僅僅通過這樣簡單的對比就下結論,容易誤導消費者。據實際檢測數據表明:SAR值相等的GSM手機與CDMA手機的電磁輻射值處於同一個水平,誰更綠色環保要看具體手機的SAR值的大小。
“綠色”概念未必是營銷妙方
在關於企業“綠色”的營銷模式上,北京商業幹部管理學院的莊一敏教授認為:“隨著人們對於健康越來越看重,特別是綠色奧運的提出,任何商品只要冠以環保的理念,必然受到消費者的追捧。然而,在一“綠”就暢的消費趨勢利誘下,“綠色概念”被有些企業偷梁換柱。如一些採用天然氣、液化氣為燃料的汽車,廣告上就宣傳説那是綠色汽車。可專家告訴我們,排放為零的電動汽車才稱得上綠色汽車。環保營銷的手段也被引入到了移動通信市場。CDMA綠色環保手機概念引發業界對手機輻射的爭論就比較典型。然而研究機構對GSM手機和CDMA手機的輻射的試驗表明,除輻射的方式略有不同,CDMA手機與GSM手機在輻射量值上處於同一水平。”
莊一敏教授認為,其實,炒作綠色的概念可以歸納為典型的“囚徒困境”。一方面,缺乏自有知識産權,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品牌定位模糊,營銷手段同質化、空心化嚴重。另一方面,品牌林立,競爭激烈,迫使許多企業放棄長期利益,採用近身肉搏戰術來擺脫對手;消費者理性還不成熟,市場機制尚不健全,為短期利益帶來了投機的可能性。這是滋生“概念營銷”的溫床。
當綠色營銷等諸如此類的概念牌已出盡,摒棄急功近利的思維模式,進行一場深刻的營銷變革,應當成為企業思考的課題。莊一敏教授説。隨著體驗經濟日漸浮出水面,體驗營銷可能是突破概念營銷誤區的較好切入點。
莊一敏教授認為,體驗營銷是一個企業有意識地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來使消費者融入其中,留下難忘、愉悅記憶的一系列營銷活動。當人們購買服務時,購買“一組按自己的要求實施的非物質形態的活動”,當人們購買一種體驗時,“他是在花時間享受某一企業所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記憶的事件———就像在戲劇演出中那樣———使他身臨其境。”在産品同質化的今天,感覺記憶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消費活動,産生難以忘懷的消費記憶是後概念營銷時代可供選擇的策略。(韓冬)
|